许先猛地睁开眼,眩晕感尚未散去。
一张苍白如纸的脸映入眼帘。
乌黑的长发被血污和汗水黏在额角,柳眉紧蹙,长长的睫毛痛苦地颤动着,嘴角溢出一缕刺目的鲜红。
然而,最震撼许先的,是那双眼睛。
即使在剧痛和濒死的边缘,那双望向他的眼眸,依旧清澈、明亮,如同被血火洗练过的星辰,里面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深入骨髓的痛楚,有不顾生死的决绝,更有一种穿透时空、首抵灵魂的…担忧?
这张脸如此熟悉!
“将军…”眼前的女子嘴唇翕动着,声音微弱如风中残烛,却清晰地传入许先混乱的意识,“蛊…箭毒…走…走…”每一个字都耗尽她残存的气力,鲜血不断从她嘴角涌出。
许先如遭雷击,下意识地抬手摸向自己的脸——触手所及,是陌生的、棱角分明的轮廓,下颌方正有力。
他惊骇地转头,目光撞上旁边一尊光可鉴人的巨大铜镜。
镜中映出的,绝非他自己那张熟悉的、略带书卷气的脸孔!
那是一张威严、英武的中年男子面容,浓眉如墨染,双目深邃似寒潭,眉宇间凝聚着久居上位的威仪与此刻深重的忧虑。
“报——!”
"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单膝跪地,"禀将军,刘汉宏带了十几个随从往南而去…"刘汉宏!
寒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头顶。
指尖残留的鎏金熏炉那冰冷的触感,与镜中这陌生而真实的的面容,形成一种撕裂时空的荒诞感。
他,许先,二十一世纪的考古工作者,此刻竟成了“海龙王”钱镠?!
“我…我?”
许先的大脑一片空白,巨大的荒谬感和恐惧彻底吞噬了他。
“戴…戴…”许先(钱镠)喉咙干涩,那个名字卡在喉间,巨大的震惊和一种源自身体深处的、不属于他的撕裂剧痛同时爆发!
“呃啊——!”
许先(钱镠)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痛苦咆哮,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
视野开始旋转、模糊,血色的火光和戴氏苍白的面容交织成破碎的幻影。
意识沉沦的最后一瞬,许先(钱镠)模糊的视线捕捉到戴氏染血的手,正艰难地、颤抖地抬起来,似乎想触摸他扭曲痛苦的脸。
她的嘴唇无声地开合,像是在念诵什么古老的、不成调的咒言。
紧接着,一股无法抗拒的黑暗彻底吞噬了他。
许先在一阵剧烈的头痛和刺鼻的消毒水气味中挣扎着恢复了意识。
眼皮沉重得像压着铅块,每一次试图睁开都伴随着针扎般的痛楚。
耳边是仪器规律的滴答声,还有模糊的、压低的说话声。
“心率…稳定…血压…偏低…脑电图…异常波动…深度睡眠状态…多久了?”
“三天了…许教授当时昏倒在工作室,没明显外伤,但生命体征非常微弱…像…像假死…”许先猛地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
但刺眼的白光让他瞬间又眯起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医院病房单调的天花板,还有悬挂着的输液瓶。
他回来了?
…“许教授!
你醒了!”
一个充满惊喜的声音在床边响起。
是小李,“谢天谢地!
你可吓死我们了!”
许先张了张嘴,喉咙干得发不出声音。
小李立刻用棉签沾了点水,小心翼翼地湿润他的嘴唇。
“我…熏炉…”许先的声音嘶哑得厉害。
“熏炉在省博的库房。”
小李连忙说,“当时值班的保安发现你晕倒在工作室,叫了急救车…医生说你是过度劳累加低血糖导致的深度晕厥…可把我们吓坏了…”过度劳累?
低血糖?
接下来的几天,许先的身体迅速恢复,但他的精神却经常陷入一种难以言喻的恍惚状态。
一周后,许先出院了。
他又回到熟悉的地方——浙江省博物馆那间专门用于处理雷峰塔地宫文物的库房。
空气中弥漫尘埃、防锈油、还有纸张古籍特有的陈旧气息。
那尊鎏金摩羯熏炉静静地伫立在柔和的光线下。
“许教授,”库房管理员老张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凝视,“这是之前和你一起从戴氏墓志石函夹层里清理出来的帛书,己经完成初步去酸化和加固。”
老张递过来一个特制的无酸纸盒,里面躺着一卷颜色暗黄、边缘有些许碳化的帛书。
“很脆,小心点。”
戴氏墓志石函夹层!
在雷峰塔地宫开启前,他们曾清理过附近区域一座被判定为吴越国贵族女子的墓葬,其墓志铭残缺,仅能辨识“戴氏”二字。
许先屏住呼吸,戴上手套,在老张的协助下,极其小心地将那卷帛书转移到铺着软垫的修复台上。
帛书材质特殊,非丝非麻,历经千年,竟没有完全朽坏。
他拿起最细的竹签和软毛刷,在放大镜下,一点点清理附着在表面的顽固污垢和粘连物。
帛书缓缓展开,露出里面的内容。
帛书上的文字,并非预想中的悼文或墓志补遗。
第一行几个稍大的古篆字清晰地写着:《海塘纪略》——戴氏手录。
戴氏手录!
仿佛被电流击中一般。
许先凑近放大镜,仔细阅读起来。
帛书前半部是叙述。
笔迹清丽刚劲,力透绢背。
记载着钱塘海潮的肆虐——“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更详述了吴越军民筑塘的惨烈:“役夫十万,竹络石囤,潮噬昼夜,骸骨枕于泥涂”。
字里行间,是对生民疾苦的深切悲悯与不屈的抗争意志。
落款处,一方极其精细的朱砂小印,仅指甲盖大小,在放大镜下纤毫毕现——“海龙王鉴”!
许先的呼吸瞬间停滞!
他猛地从旁边的保险柜中,取出一份高精度扫描件——那是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吴越王钱镠亲笔批阅的塘工奏报原件!
他将放大镜对准奏报末端,钱镠那独特的、带有杀伐决断之气的朱批大印旁,一个同样微小的、几乎被忽略的印记,在专业扫描下终于被辨识出来:“海龙王鉴”!
形制、大小、印文风格,与帛书上的小印完全一致!
这是钱镠的私印!
一枚仅用于最私密、最紧要批阅的印记!
它出现在这份《海塘纪略》上,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份手稿,不仅被钱镠亲自过目,更被他视为关乎国运的核心机密,郑重地钤上了代表最高信任与认可的私印!
能让吴越开国之君如此对待的“戴氏”,唯有王妃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