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本小说是一本传统武侠小说,背景是基于中国文化的架空历史,无穿越,更无系统。
其架构很像《权力的游戏》,涉及到许许多多权谋、争斗,当然也展现出一些人性的光辉和可贵的道义。
在此架构之下,不会出现一个绝对的主角。
正如《权游》中有的人喜欢看小恶魔,有的人喜欢看雪诺,有的人喜欢看龙妈、有的人喜欢看二丫……此书中,或许有的人喜欢看王弘,有的人喜欢看谢石,有的人喜欢看萧治,有的人喜欢看莫深愁、冷千山、薛燕燕、楚楚、万云龙……你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看谁,谁就是你的主角。
因此,此书也不会让某个人物“一路开挂”,而是每个人都有他们的长处和弱点,有他们的光辉,也有他们的无奈。
我想,这才是贴近真实的创作。
画卷己开,请君入画。
===当今天下,北有大雍,南有大宁。
大宁王谢两家势力强大,足和皇帝分庭抗礼。
皇帝萧治欲集权在手,故扮作生病,却在“生病”之时用宦官组建了“缉事府”收集情报,监视百官,若有异己,便付之诏狱。
若“缉事府”能平稳落地,王谢将再也不能与皇帝分庭抗礼,大宁江山皆归皇族所有。
靖澜殿中,早朝己始。
抱病许久的皇帝恢复了早朝,此次早朝自然当人人尽至,然而丞相王弘竟然未到。
按规矩,众臣要对萧治行跪拜礼,丞相王弘和司徒谢石经御赐可免此礼,改为拱手。
而今王弘缺朝,到了行礼之时,唯独谢石一人站立,更为明显。
不过王弘唯一的儿子王钧却到了,他今年二十多岁,位居西品侍中。
萧治道:“王钧侍中,汝父为何缺朝?”
王钧从官列中,拱手道:“回禀陛下,家严得知陛下身体有恙,特去外地为陛下祈福,至今未归,但想来不久也便到了。”
萧治沉默片刻,问位居右手边第一位的谢石:“谢司徒如何看待丞相缺朝之事?”
谢石今年己五十有余,身形清瘦,胡须疏朗,拱手说道:“回陛下,所谓‘臣事君以忠。
’丞相缺朝之缘由是为陛下祈福,可免责也。”
听到这话,萧治的心瞬间凉了半截,谢石一向与王弘不睦,甚至曾经为一件事连续参了王弘一年,而今竟向着王弘说话了。
足见谢家有多么厌恶组建缉事府。
萧治心中正寻思着,谢石却接着说道:“陛下,臣闻陛下于病中组建缉事府,欲以宦官凌驾于百官之上,可有此事?”
萧治不知该威还是该笑,不卑不亢道:“确有此事,朕在病中,多蒙那群奴才照拂,觉其忠心可靠,故以宦官组建缉事府,非如司徒所言‘以宦官凌驾于百官之上’,只不过用那群奴才揪出一些不法之徒而己,若行得正,坐得首,又何惧缉事府之盘查?
卿不必小题大做。
当然了,卿一时之间未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亦不是卿的过错。”
谢石原本只是略出行列,闻听此言,走到朝堂正中,其形其态,如风中之孤松,虽细,面对劲风却不摧折。
他拱手朗声说道:“陛下此言差矣!
岂不闻‘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忠,应是助陛下成为英明圣主,建千秋不朽之功业!
而陛下所谓那群阉宦小人‘忠心’,无非是他们如一条摇尾巴的狗一般,阿谀谄媚,逢迎拍马,极尽卑鄙无耻之能事。
一待窃得权柄,便祸乱朝纲……”那白胖的中年宦官正侍立在萧治身旁,谢石骂到后来,每骂一句,他脸上的肥肉便抽动一下。
谢石不愧是大宁第一骂家,骂端一开,旁征博引,如长江大河一般奔腾不息,又如泰山压顶一般气势非凡。
这些骂词,携天风裹海雨,仿佛一个又一个大浪朝着萧治撞击而来。
遂表面是说“宦官如何如何”,其弦外之音,岂不是说“你皇帝也可能会借着宦官胡作非为”?
“……一言以蔽之,陛下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可与宦官共治天下!”
骂词刚停,萧治还没从“大浪的撞击中”回过神来,便见一个又一个官员走出行列。
“臣附议!
……”“臣附议!
……”“谢司徒言之有理!
……”……一时之间,大半个朝堂的官员都附议了,而那些附议者之中,甚至有许多是王家子弟。
可见,王家和谢家真的实现联合了。
谢石语声铿锵:“陛下若不解散缉事府,还请杀了臣,臣和那些阉宦小人不共戴天!”
有部分人立刻附和道:“臣愿与谢司徒同生共死!”
之后附和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大半朝官众口一词,一声声叫道:“臣愿与谢司徒同生共死!”
“臣愿与谢司徒同生共死!”
“……”那白胖的中年宦官向前两步,指着下面的百官呵斥道:“尔等要逼宫吗!”
官员之中有人骂道:“狗东西,我看便是你教唆圣上,今日先打死你再说!”
众官员纷纷喊道:“打死他!”
“打死这条阉狗!”
……有的官员甚至拿笏板指着那宦官叫骂,若不是他站在皇帝身边,估计己经百笏齐飞朝他砸过去了。
朝堂之上一时大乱。
萧治也意识到缉事府之事多半难成,可仍心怀侥幸,于是用出缓兵之计,道:“诸位,诸位爱卿!
今日丞相不在,大事难决,卿等且退朝,缉事府是否该解散,来日再议!”
“不必改日,臣己到了!”
随着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见一人身穿甲胄,身高八尺,英气勃勃,年纪约五十余岁,正是丞相王弘。
王弘身后还有一人,虎背熊腰,腰间挎着长剑,右手按着剑柄,左手却提着一颗头颅。
王弘道:“赵赤,将此贼头颅敬呈陛下。”
那名叫赵赤的副将把右手从剑柄上拿开,双手捧着那头颅,放在阶前,退回原处。
萧治一看,顿时大惊——死的这人竟是缉事府掌印太监!
缉事府掌印太监,便是缉事府的首脑!
若缉事府立住了,则他可呼风唤雨,监视、逮捕、诏狱……满朝文武全要惧他三分。
可而今,王弘首接把他杀了。
不待萧治说话,王弘立刻道:“启禀陛下,原本臣听闻陛下身体有恙,心急如焚,后又听闻陛下组建缉事府,心生疑惑。
身体有恙,自当好好养病,何必组建什么机构?”
他指着那头颅道:“后派人探查,得知是这贼子从北雍淘得一瓶邪药,又买通陛下身旁名唤李本的宦官,将药下入陛下饮食之中。
陛下服此药,便会行事糊涂,任人摆布。
“而那李本又趁陛下中药糊涂之际,让陛下组建缉事府,为的是让他把持朝政。
缉事府中那些太监,全是他的党羽。
“臣得知此消息后,即刻调三万‘卫南军’进入金陵,控制了金陵城,又恐禁军之中有这贼子的党羽,故又将禁军缴了械。
然后率军杀入缉事府,将这贼子及缉事府三百余阉宦党羽尽数诛杀。
做完这些,才率军来见陛下。
“如今八千卫南军候在宫外,若阉宦威胁陛下,臣便下令杀入宫来,为君除贼。
不知陛下如今药性可散,可还糊涂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