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言情小说 > 蛋糕让人心情变好

蛋糕让人心情变好

喜欢黄拐子的安夫人 著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蛋糕让人心情变好》是大神“喜欢黄拐子的安夫人”的代表蛋糕莉莉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第一章:心味城市的脉络深藏匿着许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小“心味”蛋糕店便是这样一处奇特的所它不在繁华的商反而蜷缩在一条被岁月磨光了棱角的青石巷尽门脸不原木招牌上只有“心味”二字体温像是被无数次温柔的抚摸打磨推开沉重的、镶嵌着雾面玻璃的木首先迎接客人的是一阵混合了无数种气息的、难以名状的馥郁芬它不像寻常蛋糕店那单纯散发着甜腻的奶香和果这香气更复更富有...

主角:蛋糕,莉莉   更新:2025-10-24 00:32:5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心味城市的脉络深处,藏匿着许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小店。

“心味”蛋糕店便是这样一处奇特的所在。它不在繁华的商区,

反而蜷缩在一条被岁月磨光了棱角的青石巷尽头,门脸不大,原木招牌上只有“心味”二字,

字体温润,像是被无数次温柔的抚摸打磨过。推开沉重的、镶嵌着雾面玻璃的木门,

首先迎接客人的是一阵混合了无数种气息的、难以名状的馥郁芬芳。它不像寻常蛋糕店那样,

单纯散发着甜腻的奶香和果香,这香气更复杂,更富有层次,仿佛能直接钻入脑海,

勾勒出模糊的画面与情感。店内的装潢以暖白色和原木色为主,

光线永远调整到最舒适的黄昏般的光晕。柜台是整块暖白色亚克力,弧形边缘完美贴合墙壁,

边缘嵌着的智能灯带,

会根据当日主打蛋糕的“情绪基调”缓缓变换颜色——今天是代表宁静的浅蓝,

明天或许是象征愉悦的暖橙。玻璃展柜下铺设着黑丝绒,每一块蛋糕都被精心陈列,

如同博物馆里的珍宝。它们的外观并非总是鲜艳诱人,有的色泽沉郁,

接近墨蓝或暗紫;有的造型奇特,带着尖锐或破碎的线条;当然,也有看起来明媚灿烂,

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的。每一块蛋糕旁边,都有一张小巧的、手写的标签,

标注着蛋糕的名字,以及简洁的“风味描述”:· “初吻”:主调-青涩的甜蜜与悸动。

辅调-青苹果,薄荷糖,夏日傍晚操场塑胶跑道的味道。

· “功成名就”:主调-膨胀的喜悦与空虚。辅调-香槟气泡,皮革椅,

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冷却的烟花气息。· “至暗时刻”:主调-绝望与窒息。

辅调-潮湿的泥土,铁锈,冰冷的雨水。· ……莉莉是“心味”的资深店员,

一个看起来安静又带着点灵气的年轻女孩。她在这里工作了三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非常规。

她知道,擦拭展柜必须用特制的无菌布,不能留下一丝纤维或指纹;她知道,

为客人取蛋糕时必须佩戴白手套,使用纯银的蛋糕夹,

以免干扰蛋糕本身蕴藏的、极其精微的“情绪场”;她知道,

有些客人会泪流满面地品尝一块“喜悦”蛋糕,

而有些客人则会面带微笑地咽下名为“悲伤”的滋味。这里的交易,

远不止是金钱与食物的交换。“我们贩卖的不是糖、面粉和奶油,”店长,

一位总是穿着亚麻长袍、气质宁静的中年男人,在莉莉入职第一天就这样告诉她,

“我们捕捉的,是瞬间。是情感凝结成实体的刹那。品尝它们,

是一次精准的、安全的‘情感重放’。”制作这些蛋糕的“原料”,

来源于特殊渠道征集来的、自愿提供的“强烈情感记忆片段”。

通过专利的“神经风味提取与固化技术”,将那些虚无缥缈的感觉、气味、画面,甚至触感,

编码进特定的分子结构,融入糕体。品尝者只需一小口,

便能身临其境般体验那段记忆的核心情感,却不必承担记忆本身附带的真实后果。这很昂贵,

也很私密。来这里的客人,大多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第二章:固定的客人,

固定的“悔恨”在所有客人中,秦淑仪是最规律,也最让莉莉印象深刻的一位。每周三,

下午两点半,几乎分秒不差。她总是穿着那几件轮换的、洗得有些发旧的素色外套,

纽扣扣得一丝不苟,银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紧紧的小髻,

像是一个守护着某种秩序的堡垒。她从不左顾右盼,径直走到柜台左起第二列,最下面一层。

那里常年摆放着一款名为“静夜思”的蛋糕。它的颜色是近乎绝望的墨蓝色,

表面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只在中心有一道细微的、类似泪痕的凹陷。

标签上写着:主调-深沉悔恨。辅调-陈旧纸张,墨汁,铁锈,雨夜,

以及指腹被划破的微弱痛感。售价:188元。莉莉曾不止一次地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悔恨,

需要如此规律地、近乎自虐般地反复重温?那“陈旧纸张”和“墨汁”,

是否暗示着与书信有关?那“铁锈”和“雨夜”,又指向怎样一个冰冷的夜晚?

还有那“指腹被划破的痛感”,如此细微却又被特意标注,仿佛是某个记忆锚点,

牢牢钉住了那个瞬间。每一次,莉莉都会戴上白手套,

用银夹子小心地将那块沉重的“悔恨”取出,放入特制的纯黑纸盒,系上深蓝色的缎带。

秦淑仪则会从那个边缘磨损的旧手提包里,取出一个用手帕包裹的小包,一层层打开,

露出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钞票。她数出准确的数额,放在柜台上,从不说“谢谢”,

也不看莉莉一眼,只是微微颔首,便接过盒子,转身离开。她的背影总是挺直,

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枯槁,仿佛生命的汁液早已被那每周一次的“悔恨”吸食殆尽。

莉莉看着她消失在巷口,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微酸的情绪,像是不小心尝到了未成熟的果子。

第三章:好奇的萌芽与无意的窥探好奇心像藤蔓,在莉莉心里悄然生长、缠绕。

她开始更加留意秦淑仪。她注意到老太太的手指关节有些粗大,

像是常年从事精细劳作留下的痕迹;她注意到老太太的右眉尾有一道极浅的疤痕,

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她还注意到,即使在接过蛋糕盒的瞬间,

秦淑仪的眼神也总是空洞地落在虚处,仿佛灵魂早已脱离了躯壳,沉入了另一个时空。

有一次,店长需要整理旧版的“情绪配方”档案,莉莉主动帮忙。

在一堆落满灰尘的文件夹中,她鬼使神差地找到了编号“CN-77-1021”的记录,

这正是“静夜思”的源头编码。记录比想象中更简短,

的冷酷:来源编码:CN-77-1021命名:静夜思主要情绪载体:匿名提供者女性,

约70岁,登记时间:五年前记忆场景描述:狭窄昏暗的房间,摇曳的煤油灯光。

书写检举信末尾,签名时的笔尖凝滞感。信纸粗糙边缘划破右手食指指腹的尖锐刺痛。

窗外持续的雨声。关联事件确认:被检举对象男性,

关系标注为“亲密”于信寄出后第三日被捕。后续信息:对象于案件审查羁押期间,

因急性肺炎引发并发症,救治无效死亡。情绪纯度评级:A+高度凝练,痛苦指向明确,

悔恨感极其强烈且持久备注:提供者要求永久匿名,

并一次性买断该记忆片段用于蛋糕制作之使用权。

其本人享有永久免费品尝权注:她选择每周付费购买。冰冷的文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

猛地插入了莉莉想象的锁孔,转动间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她几乎能“看到”那个画面: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配方里有雨夜的气息,

在一个狭小、昏暗的房间里煤油灯,陈旧纸张,一个年轻的秦淑仪,或许是因为恐惧,

或许是因为被胁迫,也可能是因为某种幼稚的“坚定信念”,她拿起了笔,铺开了信纸。

她要检举的,是她“亲密”的男友。写到最后,签名时,她的笔尖犹豫了笔尖凝滞感,

或许内心有过挣扎?但最终,她还是写下了名字。就在那一刻,

粗糙的信纸边缘划破了她的指腹那细微的痛感!。这微不足道的疼痛,仿佛是一个烙印,

一个诅咒,将那个背叛的时刻永远地刻入了她的生命。信寄出了。三天后,他被捕。然后,

他在看守所里,因为一场肺炎,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仓促地画上了句号。

而另一个生命,则背负着这沉重的“悔恨”,活了五十年,甚至更久。

她选择将这份记忆制作成蛋糕,并非为了遗忘,而是为了铭记,为了惩罚。

那每周一次的品尝,是一场无声的自我审判,一次循环的凌迟。

莉莉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椎升起。她终于明白了那墨蓝色糕体下沉甸甸的分量。

那不是简单的悲伤,那是用一条生命和五十年光阴酿成的、名为“悔恨”的毒酒。而秦淑仪,

是这坛毒酒唯一的、也是心甘情愿的饮者。从此,莉莉再看到秦淑仪时,

目光里原有的好奇和怜悯,悄然混入了一丝敬畏,以及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

她更加沉默、也更加郑重地完成每一次交易,

仿佛自己也参与到了这场漫长的、私密的刑罚之中。

第四章:裂痕与微光日子在“静夜思”的周而复始中平稳流逝。直到一个不同寻常的周三。

那天下午,天空阴沉,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青石巷被浸润得颜色深黯。两点半已过,

秦淑仪却没有出现。莉莉有些不安,时不时看向门口。这种偏离常规的情况,

在秦淑仪身上是头一次发生。快到三点时,门终于被推开了。进来的正是秦淑仪。

但她今天的样子,让莉莉几乎屏住了呼吸。她没打伞,头发和肩膀都被雨水打湿了,

几缕银发黏在额角,显得有些狼狈。她的步伐不再平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踉跄。

最让莉莉心惊的是她的脸——那种一贯的、如同古井无波的平静被打破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近乎崩溃的神情。她的眼眶红肿,像是狠狠哭过,

但嘴角却又神经质地微微抽动,像是在极力压抑着什么,又像是某种情绪即将决堤。

她甚至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走向“静夜思”的位置,而是在门口停顿了一下,

茫然地环顾了一下店内,目光才终于聚焦到莉莉身上。她走到柜台前,

手指紧紧抓住柜台的边缘,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她没有看展柜里的蛋糕,

而是直直地看着莉莉,声音嘶哑、颤抖,

几乎语不成句:“他……他死了……因为那封信……我……”莉莉的心猛地一沉。她知道了!

她一定是在反复的品尝中,记忆的细节被不断放大,或者是在某个瞬间,

她终于无法再自我欺骗,清晰地回溯起了完整的因果链。“秦阿姨……”莉莉轻声唤道,

想安慰,却不知从何说起。任何语言在这种巨大的、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痛苦面前,

都显得苍白无力。秦淑仪没有理会莉莉的呼唤,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眼神空洞地望着虚空,

自语:“他们说……是肺炎……没及时治……在里面……很冷吧……”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

最后变成了压抑的、破碎的呜咽。那天,她最终还是买走了“静夜思”。但离开时,

她的背影不再是挺直而枯槁的,而是彻底佝偻了下去,像是一棵被狂风骤雨彻底摧折的老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