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西点,高铁缓缓驶入县城站。
苏晴随着人流走出出站口,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寒风里的哥哥苏强。
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旧棉袄,袖口磨得发亮,头发被风吹得有些乱,手里攥着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两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
看到苏晴,他眼睛一亮,快步迎上来,接过她手里的帆布包和特产箱,嗓门洪亮:“晴晴,可算等到你了!
路上累不累?”
“不累哥,就是人有点多。”
苏晴笑着接过他递来的肉包子,咬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是县城老街上那家“张记包子铺”的,她小时候最爱吃。
苏强骑着一辆半旧的电动车,苏晴坐在后座,双手轻轻搂着哥哥的腰。
电动车穿梭在县城的街道上,路边的店铺挂起了红灯笼,年味越来越浓。
苏晴看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西十分钟后,电动车驶进了苏家村。
村口的大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坐着晒太阳,旁边围着几个小孩在追逐打闹。
看到苏强的电动车,有人喊:“苏强,接你妹妹回来了?”
“是啊,刚到!”
苏强笑着回应。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花棉袄、围着红围巾的中年女人从旁边的小卖部走出来,正是二姨王秀莲。
她手里拿着一包瓜子,看到苏晴,眼睛立刻眯成了一条缝,快步走了过来。
“晴晴回来啦!”
王秀莲的声音拔高了八度,眼神却像扫描仪一样,从苏晴的头扫到脚。
当看到苏晴身上洗得发白的羽绒服和脚上的旧运动鞋时,她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又展开,语气带着几分夸张的热情:“哎哟,这一路可辛苦了吧?
你看看你,在上海混得不行啊?
怎么穿得这么……朴素?”
苏晴心里了然,脸上却装作没听出她话里的弦外之音,笑着说:“二姨,上海消费高,能省就省点。”
“省点?”
王秀莲嗤笑一声,晃了晃手里的瓜子,“你表哥今年开超市,挣了不少钱,给我买了个金镯子,你看!”
她说着,伸出手腕,露出一个明晃晃的金镯子,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
“你这包……是地摊上淘的吧?
多少钱买的?
我看也就二三十块,在咱们村赶集都没人要。”
苏强听不下去了,皱着眉说:“二姨,晴晴刚回来,一路累了,我们先回家了。”
“急什么呀!”
王秀莲拦住他们,眼神落在苏强手里的特产箱上,“这是给你爸妈带的特产?
让二姨看看,上海的特产就是不一样。”
说着,不等苏晴同意,就伸手打开了特产箱。
当看到里面两袋散装的大白兔奶糖和三盒临期的上海糕团时,王秀莲的嘴角撇得更厉害了:“哎哟,晴晴,你这也太抠门了吧?
回来看爸妈就带这些东西?
你表哥上次去我家,可是买了一箱牛奶和一条中华烟!”
苏晴的脸色微微沉了沉,但还是耐着性子说:“二姨,这些都是我精挑细选的,爸妈爱吃。”
“爱吃?
我看是你买不起好的吧!”
王秀莲毫不客气地说,“不是二姨说你,女孩子家在外面漂着不如回家。
你看你表哥,在县城开超市,多稳定!
我己经给你介绍了个对象,大年初二就让他来家里,人家在县城当司机,一个月挣六千多,比你在上海打零工强多了!”
“二姨,我在上海有正经工作,不用你操心我的婚事。”
苏晴的语气冷了下来。
“正经工作?
能挣多少钱?”
王秀莲不依不饶,“我看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等你年纪大了,看谁还会要你!”
“二姨!”
苏强的火气上来了,“晴晴的事不用你管!
我们走!”
说着,他推着电动车,带着苏晴就往村里走。
王秀莲在后面撇着嘴嘟囔:“哼,不识好歹!
我看你以后有什么好下场!”
苏晴坐在电动车后座,听着身后的议论声,心里五味杂陈。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春节,还有更多的“审视”在等着她。
但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看看,在没有金钱的光环下,亲情和人情到底是什么样子。
电动车很快驶到了家门口。
院子里,妈妈刘桂兰正系着围裙在杀鸡,看到他们回来,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来:“晴晴回来啦!
快进屋,外面冷!”
爸爸苏建国也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条干毛巾,递给苏晴:“擦擦脸,一路辛苦了。”
看着父母脸上真切的笑容,苏晴心里的委屈瞬间烟消云散。
她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复杂,家永远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