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 春夏秋冬之夏日的热烈(林初阳苏眠)最新小说_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春夏秋冬之夏日的热烈(林初阳苏眠)

春夏秋冬之夏日的热烈(林初阳苏眠)最新小说_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春夏秋冬之夏日的热烈(林初阳苏眠)

风随你意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现代言情《春夏秋冬之夏日的热烈》,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初阳苏眠,作者“风随你意”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春夏秋冬之夏日的热烈》的男女主角是苏眠,林初阳,这是一本现代言情小说,由新锐作家“风随你意”创作,情节精彩绝伦。本站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3559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8 19:12:02。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春夏秋冬之夏日的热烈

主角:林初阳,苏眠   更新:2025-10-18 22:39:0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热浪与冰咖啡七月的都市,像一座巨大的、正在运转的蒸笼。

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沥青马路,蒸腾起扭曲透明的热浪。空气黏稠而滚烫,

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火焰般的灼热感,蝉鸣在行道树上声嘶力竭地鼓噪,更添烦躁。

林初阳推开“遗忘书之角”的玻璃门,一股混合着旧书、木料和凉气的熟悉气息扑面而来,

瞬间将门外的酷热隔绝。他轻轻舒了口气,仿佛从炼狱踏入了避难所。书店的空调运转着,

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嗡鸣,这是夏日里最令人心安的白噪音。

他的目光习惯性地投向窗边那个角落。苏眠果然在那里。她穿着一件简单的淡绿色吊带裙,

露出纤细的胳膊和漂亮的锁骨,头发随意地挽成一个松散的髻,几缕发丝被汗湿,

贴在修长的脖颈上。她正俯身在一张摊开的大画纸上,手里握着炭笔,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画纸上,一个复杂的、充满张力的抽象线条构图已初具雏形。她的脚边散落着几张草稿,

旁边放着一杯几乎见底的冰咖啡,杯壁上凝结的水珠蜿蜒而下,在杯垫上洇开一小圈深色。

距离春天那个决定性的重逢,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苏眠如她所言,留了下来,

并且以一种惊人的热情投入到她的艺术创作和独立生活中。

她在离书店几条街外租下了一个带天光的小小画室,同时接洽画廊、寻找合作机会,

忙得脚不沾地。但无论多忙,她总会抽时间来到书店,

这个他们初遇、相知、并最终确认彼此心意的地方,仿佛是她能量的补给站和心灵的锚点。

林初阳没有打扰她,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小厨房,重新磨豆,冲泡,

然后将一杯新的、漂浮着冰块的手冲冰咖啡放在她桌边,换走了那个空杯子。

苏眠从创作中回过神来,抬起头,看到是他,眼中立刻漾起笑意,

那笑意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她清澈的眼底漾开一圈圈温柔的涟漪。“谢谢。

”她的声音带着一点绘画久了的沙哑,自然地端起新咖啡喝了一大口,满足地叹了口气,

“活过来了……外面简直能把人烤化。”“天气预报说接下来一周都是高温预警。

”林初阳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拿起她散落的一张草稿看着。

画的是扭曲的人形和破碎的几何体,充满了挣扎和力量感,

与他春天时看到的那些宁静风景画截然不同,透露出她内心积蓄的、亟待喷薄而出的能量。

“你的‘初遇角落’计划怎么样了?”苏眠放下咖啡,用沾着炭灰的手背擦了擦额角,

留下一点淡淡的黑印。林初阳忍不住笑了,抽出一张湿纸巾,自然地帮她擦掉那点污迹。

苏眠愣了一下,随即脸颊微红,却没有躲闪,任由他动作。“还在筹备。

联系了几位本地的独立艺术家,反响还不错。不过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

要协调一个联合展览不容易。”他放下纸巾,说道,“倒是你,画廊那边有进展吗?

”提到这个,苏眠的眼睛亮了起来,像夏夜最璀璨的星。“有!‘城市之光’画廊的负责人,

就是那位很有名的策展人陈先生,他看了我发去的作品集,约我下周见面详谈!

”她的语气充满了兴奋,“他说我的新系列很有冲击力,想听听我的创作理念。”“太好了!

”林初阳由衷地为她高兴。他知道这个机会对苏眠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她的才华可能被更专业的平台看到,意味着她向自己、也向家人证明自己的路,

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很紧张,”苏眠坦诚地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杯壁,

“陈先生眼光很毒辣,不知道他会不会喜欢我现在的方向……”“他会看到的,

”林初阳注视着她,语气肯定而温柔,“看到你画面里的热烈、坚持,还有独一无二的灵魂。

”他的话语像一阵清凉的风,拂去了苏眠心头的些许焦躁。她看着他,心中充满了暖意。

在这个酷热的夏日,他的支持和理解,比空调更能让她感到舒适和安定。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画廊见面需要注意的细节,林初阳凭借着他经营书店与人打交道的经验,

给了她一些中肯的建议。窗外的阳光逐渐变得不再那么毒辣,颜色也开始转向金黄。

蝉鸣依旧,但听起来不再那么令人烦躁,反而成了夏日午后固定的背景音。

苏眠重新拿起炭笔,继续与画布上的线条搏斗。林初阳则坐在她身边,

拿起一本关于策展艺术的书静静阅读。空调的冷气缓缓流动,

冰咖啡的香气与书籍的油墨味、淡淡的松节油气味交织在一起。他们没有再多说话,

却有一种无需言语的亲密和默契在空气中流淌。这个夏日的午后,

因为有了共同的期待和彼此陪伴的静谧,而显得格外充实。热浪被阻挡在玻璃窗外,

而他们的小小世界,充满了清凉的慰藉和内心因梦想而燃起的、温和的火种。林初阳知道,

这个夏天,注定会因为苏眠和她追逐梦想的身影,而变得不同。

它不再仅仅是炎热和蝉鸣的代名词,更是一场关于成长、坚持与爱的,热烈篇章的开启。

第二章:曙光与阴霾约定的日子很快到来。那天,苏眠特意打扮了一番,

穿上了一件裁剪利落的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裤,将平时散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

显得干练而精神。只是她微微紧抿的嘴唇和不时看向手机时间的小动作,

泄露了她内心的紧张。林初阳送她到书店门口,轻轻握了握她的手。“别紧张,

把你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好。相信自己,你的作品会说话。”苏眠深吸一口气,

用力回握了一下他的手,点了点头:“嗯!等我消息。”然后,她转身汇入街道上的人流,

背影挺拔,带着一种奔赴战场的决绝。她一离开,林初阳就觉得书店里空落落的。

他无法静下心来做任何事,一会儿整理根本不需要整理的书架,

一会儿擦拭已经光可鉴人的柜台。时间的流逝变得异常缓慢,每一分钟都像是被拉长了。

他想象着苏眠在画廊里的情景,她会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那位陈先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是赞赏还是批评?这种焦灼的等待,比夏日午后的闷热更让人难熬。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苏眠的梦想,已经如此深刻地牵动着他的心绪。她的成功,

他会比谁都高兴;她的挫折,他也会感同身受。直到傍晚,

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苏眠才回来。她推开书店的门,

脸上带着一种复杂的、混合着极度疲惫和隐约兴奋的神情。“怎么样?

”林初阳立刻迎了上去,关切地问。苏眠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走到窗边她的“专属座位”瘫坐下来,拿起林初阳早就准备好的冰水,一口气喝了半杯,

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很难说。”她揉了揉眉心,“陈先生……是个很厉害的人。

他确实肯定了我作品中的情感张力和技术基础,认为我有潜力。”“这是好事啊!

”林初阳说。“但是,”苏眠话锋一转,眉头又蹙了起来,

“他也提出了很多……非常尖锐的意见。他说我的作品个人情绪表达过于强烈,

缺乏更广阔的社会视角和当代性思考;说我的风格还不够稳定,

在‘唯美’和‘表现’之间摇摆;还说如果我想在专业画廊立足,

仅仅有‘热爱’和‘感觉’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更清晰、更系统的艺术语言和定位。

”她复述着陈先生的话,语气里带着一丝被打磨后的沮丧。“他说的每一点,

都戳中了我潜意识里担心的问题。我感觉自己像被剥开了一样,

所有的不成熟和弱点都暴露无遗。”林初阳在她身边坐下,静静地听着。他能理解这种感受,

就像精心呵护的孩子,被人指出了种种不足,那种滋味并不好受。“那他最终的态度是?

”他更关心结果。“他给了我一个机会。”苏眠的眼神重新聚焦,亮起一点光,“他说,

如果我能根据他的建议,在一个月内,

创作出一个至少五幅画作组成的、主题更鲜明、更具个人风格辨识度的新系列,

他会考虑在画廊下半年一个重要的群展中,给我一个展位。”一个月,

五幅具有突破性的作品。这对于任何一个画家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更何况对苏眠这样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年轻艺术家。“压力很大?”林初阳轻声问。

“非常大。”苏眠坦诚地点头,手指紧紧攥着玻璃杯,“感觉像是站在悬崖边上,

有人给了你一根绳子,告诉你爬上去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但绳子很细,悬崖很陡。

而且……”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我妈妈今天早上又给我打电话了,

询问我‘稳定工作’的进展。我没敢告诉她画廊的事,只说在接一些零散的画稿。

”家庭的期望,如同背景音里持续的低压,从未真正远离。此刻,

与画廊带来的机遇和压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更密的网。林初阳伸出手,

覆盖在她冰凉的手背上。“别怕。”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绳子细,

我们就一起把它拧粗;悬崖陡,我们就一步一步踩稳。这一个月,书店就是你的后勤部,

我就是你的助理。你只管安心画画,其他的,交给我。”他的话语简单,

却像一块沉重的基石,落在了苏眠摇晃的心船上。她抬起头,

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眼眶微微发热。窗外是夏日热烈的晚霞,

映照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更甚于夕阳的光芒。“好。”她反手握住他的手,用力点头,

仿佛要将他的力量汲取过来,“一个月,五幅画。我一定要做到!”挑战是巨大的,

压力是真实的,但希望也是具体的。这个夏日的夜晚,苏眠的内心经历了一场风暴,

风暴过后,不是残骸,而是被洗礼过的、更加清晰的航向。她知道,接下来的一个月,

将是一场与自己极限的赛跑,而幸运的是,她不是一个人在奔跑。林初阳的存在,

如同夏日里一片稳定的绿荫,让她在追逐烈日的路上,有了喘息和汲取力量的所在。热烈的,

不仅仅是天气,更是她此刻怦然跳动、充满战意的心。

第三章:画室里的汗水与书店的守望从那天起,苏眠的生活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创作状态。

她租下的那个位于老居民楼顶层、带有一个小小玻璃天棚的画室,

成了她对抗时间与自我的战场。夏日的阳光透过天棚,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

将画室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热土”。即使开着风扇,空气也灼热而滞重,

弥漫着浓烈的松节油、亚麻仁油和颜料混合的独特气味。

苏眠常常只穿着一件被颜料染得五彩斑斓的旧T恤和短裤,头发胡乱扎起,

额头上、鼻尖上沁满细密的汗珠,她也顾不上擦。画布上,不再是春天时朦胧抒情的意象,

而是充满了更强烈对比的色彩、更粗犷有力的笔触。她在尝试打破自己过去的习惯,

将内心的挣扎、对现实的思考、对未来的渴望,更直接、更猛烈地倾泻到画布上。

有时她会长时间地站在画布前沉思,眉头紧锁;有时她会像发泄一样,

用刮刀将大片的颜料甩上去;有时她又会因为一个细节的不满意,反复涂抹修改,直到深夜。

林初阳恪守着他的承诺,成为了她最坚实的后盾。他承包了她的一日三餐,

变着花样地准备营养均衡又方便食用的餐食,用保温盒装好送到画室。他帮她处理各种杂事,

购买画材,查阅资料,回复一些不紧急的邮件和信息。每天傍晚,无论多晚,

他都会去画室接她,强迫她暂时离开那个令人窒息的空间,

沿着夜晚稍微凉爽些的街道散步回家,让她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他很少对她的画作本身发表具体意见,他知道那是她必须独自面对的战场。

但他会在她疲惫时递上一杯冰镇绿豆汤,在她沮丧时给她一个无声的拥抱,

在她偶尔取得突破、兴奋地向他阐述某个新想法时,做她最专注的听众。书店,

则成了苏眠短暂逃离和充电的港湾。当她被灵感枯竭或自我怀疑折磨得精疲力尽时,

她会逃回这里。什么也不做,只是窝在窗边的沙发里,看着林初阳安静地打理书店,

听着顾客翻阅书籍的沙沙声,感受着这里一如既往的宁静和包容。有时,

她会随手拿起一本书翻阅,让别人的故事暂时覆盖自己脑海中的纷乱线条和色块。一天深夜,

苏眠因为一个技术难题久久无法解决,情绪濒临崩溃。她冲到书店,发现林初阳还在等她,

店里只留了一盏温暖的壁灯。“我画不出来了……”她带着哭腔,扑进他的怀里,

身体因为激动和疲惫而微微颤抖,“我觉得陈先生说得对,我根本不行,

我的东西就是幼稚、混乱……”林初阳轻轻拍着她的背,没有说什么安慰的空话,

只是任由她发泄。等她稍微平静下来,他拉着她走到那架老钢琴前。“弹点什么吧,”他说,

“像春天那样。”苏眠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了下来。她的手指落在琴键上,

起初有些杂乱无力,但渐渐地,随着情绪的流淌,旋律开始变得激烈、冲突、充满力量,

如同她画布上的色彩。她不是在弹奏一首成型的曲子,

而是在用音乐梳理自己堵塞的思绪和澎湃的情感。一曲终了,她大汗淋漓,胸口起伏,

但眼神里的狂躁和绝望却消退了不少。“你看,”林初阳递给她一条毛巾,

“表达不只有一种方式。当你觉得画笔无法承载的时候,试试别的通道。你的感受是真实的,

它们总会找到出口。”这句话点醒了苏眠。

她意识到自己过于执着于“画”出符合要求的作品,反而束缚了手脚。艺术表达的本质,

不正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吗?接下来的日子,她调整了心态。

她不再把这次创作仅仅看作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视作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和突破。

她允许自己“失败”,允许画面“不完美”,甚至将创作过程中的挣扎和汗水,

也视为作品的一部分。画室依旧炎热,汗水依旧浸湿她的衣衫,

但她的眼神却越来越清明和坚定。画布上的图像,在反复的摧毁和重建中,

逐渐呈现出一种痛苦的、却充满生命力的蜕变痕迹。林初阳守望着她的挣扎,

也见证着她的成长。这个夏天,因为画室里那份近乎燃烧的热情,和书店里这份安静的守望,

而显得格外厚重。他明白,苏眠正在经历的,是一场属于她自己的、热烈的涅槃。

第四章:骤雨中的领悟与情感的迸发创作进入第三周,苏眠遭遇了最大的瓶颈。

一幅已经接近完成的作品,无论她如何调整,都感觉差强人意,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薄膜,

无法触及她内心想要表达的核心。烦躁和焦虑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

画室里堆积如山的废稿和空气中浓重的颜料味,几乎让她窒息。傍晚时分,

天空毫无预兆地阴沉下来,浓密的乌云如同打翻的墨汁,迅速吞噬了最后一点天光。

闷雷在云层深处滚动,空气变得无比压抑,仿佛预示着某种爆发。苏眠扔下画笔,

绝望地看着画架上那幅停滞不前的作品。色彩的堆叠显得臃肿,构图失去了最初的张力,

一切都变得混乱不堪。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感攫住了她——她浪费了时间,

辜负了陈先生给的机会,更辜负了林初阳无条件的支持。她冲出画室,甚至没有带伞。

刚跑到楼下,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瞬间就连成了倾盆雨幕。

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街道上的行人惊慌失措地奔跑寻找避雨处。苏眠却没有跑。

她站在滂沱大雨中,任由冰冷的雨水瞬间浇透她的衣衫,打湿她的头发,模糊她的视线。

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她需要这场雨,

需要这冰冷的刺激来浇灭心头的燥热和混乱,

需要这巨大的自然力量来洗涤她塞满颜料的头脑。她仰起头,闭上眼睛,

感受着雨点密集地敲打在皮肤上的刺痛感,听着震耳欲聋的雨声和雷鸣。

在这极致的感官冲击下,脑海中那些纠缠不清的线条和色彩,

那些关于“当代性”、“社会视角”的沉重思考,忽然间仿佛被雨水冲刷开来,变得清晰。

她想到了林初阳。想到他春天时站在书店里,

递出的那个装着积蓄的纸袋;想到他每一天默默准备的餐食和毫无怨言的等待……那些瞬间,

平凡却深刻,组成了她来到这座城市后,最真实、最温暖的底色。她的挣扎,她的梦想,

她的爱与怕,都与这个人、这个叫做“遗忘书之角”的地方紧密相连。

这才是她最熟悉、最渴望表达的世界!为什么非要强迫自己去触碰那些遥远而宏大的命题?

艺术的语言可以有很多种,而真诚地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或许才是最有力的“当代性”!

一道闪电撕裂昏暗的天幕,紧接着是炸响的惊雷。但在苏眠的心中,

却仿佛有一道更亮的光闪过,照散了所有迷雾。她猛地睁开眼,抹去脸上的雨水,

转身冲回画室。甚至顾不上换下湿透的衣服,她一把扯下画架上那幅让她痛苦不堪的画作,

毫不犹豫地将其靠在墙边。然后,她重新钉上一张全新的、巨大的画布。她的眼神不再迷茫,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狂热而清澈的坚定。她拿起最大号的画笔,直接蘸取浓稠的颜料,

开始在画布上挥洒。不再是小心翼翼的勾勒和反复的修改,

而是近乎本能的、情感的直接倾泻。色彩奔涌而出,

构图在笔下自然生发——那是被雨水冲刷的街道,是暖黄色灯光的书店窗口,

是两个在雨中奔跑、姿态却充满喜悦的模糊人影……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湿润的质感,

仿佛能闻到雨水的清新和空气中弥漫的、混合着书卷气的情感气息。她画得忘我,

画得酣畅淋漓,直到窗外的雨声渐渐停歇,夜色深沉。林初阳撑着伞找来时,

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苏眠浑身湿透,

站在一幅几乎完成、散发着惊人生命力和情感张力的画作前,脸上带着疲惫到极致,

却又满足而兴奋的红晕。画室里一片狼藉,但那幅新作,却像雨后的彩虹,绚烂夺目。

“初阳!”苏眠看到他,眼睛亮得惊人,她冲过来,不顾自己一身湿漉,紧紧抱住他,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的方向!”林初阳被她冰冷的身体吓了一跳,

但随即感受到她身体里散发出的滚烫热情。他丢开伞,回抱住她,

感受着她激动的心跳透过湿透的衣衫传递过来。“你看!”苏眠拉着他走到画前,

语速飞快地解释着,“我不再去想那些空洞的概念了,我就画我的生活,画我的感受,画你,

画书店,画这场雨!这才是我的‘热烈’,属于我的夏天!

”画面上那股扑面而来的、真挚而饱满的情感,让林初阳深深震撼。他看到了挣扎后的释放,

迷茫后的顿悟,以及一种破茧而出的、独属于苏眠的艺术灵魂。他不懂那些深奥的艺术理论,

但他能看懂画里的心。“太好了……”他喃喃地说,将她更紧地拥入怀中,

仿佛要温暖她冰冷的身体,也分享她灼热的喜悦,“这才是你,苏眠。

”在这个暴雨过后的夜晚,画室里弥漫着雨水、颜料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

苏眠依偎在林初阳怀里,虽然身体冰冷,内心却燃烧着一团火。

她不仅突破了自己创作的瓶颈,更清晰地确认了自己艺术的道路。而她和林初阳之间的感情,

也在这场夏日骤雨的洗礼下,如同被滋润的植物,生长得更加迅速而茂盛。热烈,

不仅仅是阳光,也可以是暴雨,是汗水,是情感毫无保留的迸发。

第五章:涟漪与抉择就在苏眠沉浸在突破瓶颈后的创作高潮,

以惊人的速度和激情完成新系列作品时,一直如同背景噪音般的家庭压力,再次掀起了涟漪。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