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 男频短文十三(治愈雨晴)最热门小说_小说完整版男频短文十三治愈雨晴

男频短文十三(治愈雨晴)最热门小说_小说完整版男频短文十三治愈雨晴

溶液中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男频短文十三》是溶液中的小说。内容精选:男女情节人物分别是雨晴,治愈的男生生活,医生,无限流,推理,系统小说《男频短文十三》,由网络作家“溶液中”所著,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5189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7 16:31:05。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男频短文十三

主角:治愈,雨晴   更新:2025-09-27 19:52:1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十二:我的治愈系统不对劲续“我是……一个朋友的朋友。”我硬着头皮,

在她对面的座位坐下,尽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真诚无害,“刚好看到你好像心情不太好,

所以……过来看看。”这话说出来我自己都不信。宋雨晴的眉头立刻皱紧了,

眼神里的戒备更浓:“哪个朋友?你怎么知道我名字?请你离开,不然我叫人了。

”我头皮发麻,急速思考着对策。直接说“我有个系统告诉我你想自杀”?

怕不是要直接被保安扔出去。我瞥了一眼手机屏幕上系统提供的“基础危机沟通话术指南”,

第一条就是:表达共情与关心,避免评判和说教。“抱歉,可能有点唐突。”我放缓语速,

目光落在她手边那些空杯子上,“我只是……也曾经有过那种感觉,

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好像怎么都透不过气来。看到你现在的样子,

就想到了以前的自己。”这话半真半假。低潮期谁都有过,但她的程度显然不同。不过,

这句话似乎起到了一点效果。宋雨晴审视我的目光略微松动了一丝,

但依旧冰冷:“我不需要安慰,更不需要陌生人的同情。请你走吧。”她转过头,不再看我,

意思很明显。我僵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雨声和音乐声在安静的卡座间显得格外清晰。

我能感觉到酒保和其他零星客人都向我们这边投来了好奇的目光。不能放弃。

我想起系统警告里的“风险极高”。我咬咬牙,决定再试一次。

“我不是来安慰或者同情的。”我压低声音,“我只是觉得,有时候跟陌生人说说,

反而比跟认识的人说更轻松。因为不用担心被评价,也不用担心对方会怎么想。

就当……就当对着树洞喊一声。”她没反应,依旧看着窗外。我继续按照指南里的建议,

尝试开放式提问:“是工作上的事吗?还是……感情问题?”长时间的沉默。

就在我以为彻底失败了,准备起身离开时,她忽然开口了,声音很轻,

带着一丝沙哑和嘲弄:“都有吧。或者,说到底是我自己的问题。

”她端起桌上仅剩的半杯酒,一饮而尽:“努力了三年的项目,说停就停。

谈了三年的男朋友,说散就散。是不是很失败?”我心中一动,

知道关键是要引导她宣泄情绪,而不是急于给建议。“听起来……确实很难受。

付出了那么多,结果却……”“难受?”她轻笑一声,眼泪却无声地滑落,“不止是难受。

是觉得自己像个笑话。所有人都在看你的笑话。你拼命想抓住点什么,却发现什么都抓不住。

”她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项目是她从无到有带起来的团队,倾注了无数心血,

却因为公司战略调整被轻易舍弃。男朋友在她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选择了冷暴力和退缩,

最后一条短信就宣告结束。她说起父母的期望,说起独自在这个城市打拼的孤独,

说起那种强烈的无价值感和对未来深深的恐惧。我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安静地倾听,偶尔点头,

或者用简单的“然后呢?”“我明白”来回应。我没有打断她,

也没有试图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或者“你值得更好的”这种空洞的话。我只是让她说,

让她把积压在心里的苦闷和委屈都倒出来。过程中,酒保过来想问要不要续杯,

我用眼神制止了他,并示意结账。我帮她把账结了,又要了一杯温开水推到她面前。

不知过了多久,她的语速慢了下来,情绪似乎也稍微平复了一些。窗外的雨势渐渐变小。

“谢谢你……听我说这些。”她擦干眼泪,有些不好意思,“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

”“陆鸣。”我说,“路灯的路,鸟鸣的鸣。”这是个拙劣的玩笑,希望能缓和一下气氛。

她果然微微笑了一下:“宋雨晴。下雨的雨,晴天的晴。”笑容很短暂,

但眼里的绝望似乎淡去了一些。“雨总会停的,晴天也会来的。”我看着她,很认真地说,

“虽然过程可能很难熬。但你看,就像今晚这场雨,它不是也在慢慢变小吗?

”她顺着我的目光看向窗外,若有所思。我们又坐了一会儿,聊了些轻松的话题,

比如这家清吧的音乐不错,比如我们都喜欢某位冷门歌手。我没有再触及她之前的伤痛。

临走时,我坚持送她上了出租车,并看着她系好安全带。“回家好好睡一觉。

”我关车门时说,“明天……也许不会更好,但至少是新的一天。”她点点头,

眼神复杂地看了我一眼:“陆鸣,谢谢你。真的。”出租车尾灯消失在湿漉漉的街道尽头。

我长舒一口气,这才感觉到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掏出手机,

已经更新:高危治愈目标:宋雨晴情绪危机状态:已完成奖励:经验值+200,

能:治愈回响可小幅提升曾治愈目标对宿主的好感度与信任度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提示,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我心中蔓延。今晚我做的,似乎比赚取经验值和奖励重要得多。

雨夜干预之后,我的生活似乎步入了一种新的节奏。“治愈系统”依旧每天发布任务,

但很少再出现那种高危紧急的情况。大多还是些日常的“小善举”:帮搬重物的邻居按电梯,

给迷路的外地游客指路,替加班的朋友照顾一下宠物……我轻车熟路,几乎成了习惯。

等级提升到Lv.2后,最大的变化是那个“治愈回响”功能。

它不像游戏技能那样有明确按钮,更像是一种被动的增益效果。我隐约感觉到,

之前帮助过的人,对我确实更加友善和信任。张阿姨几乎把我当干儿子看待,

小明数学有进步会第一时间跑来告诉我,

连清吧的老板那天之后我偶尔会去坐坐都跟我熟络起来,有时会送我一份小吃。

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悄悄滋养着我的自信。连带着,工作中的心态也平稳了许多。

面对王总的刁难,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焦虑和自我怀疑,而是更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

也许是这种专注起了作用,也许是“治愈回响”无形中改善了人际关系,

我负责的几个项目推进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一个新客户甚至直接向王总表扬了我的方案“有想法,接地气”。季度考评时,

我破天荒地得了个“良好”,扣掉的绩效不仅补了回来,还有一笔小小的奖金。生活,

好像真的在一点点变好。但我没有忘记那个雨夜,

更没有忘记物品栏里那把闪着微光的“系统功能升级钥匙”。系统提示,

使用钥匙可以解锁更高级的功能,但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或者等待合适的时机。

我按捺住好奇心,没有贸然使用。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再次来到“遗忘角落”清吧。

不是系统任务,只是想放松一下。刚坐下没多久,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是宋雨晴。

她看起来状态好了很多,化了淡妆,衣着得体,眼神里有了光彩。看到我,她明显有些惊讶,

随即笑着走了过来。“陆鸣?这么巧。”“是啊,过来坐坐。”我邀请她一起。

我们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她告诉我,那天晚上之后,她痛定思痛,

主动联系了一位欣赏她能力的前上司,获得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虽然是从头开始,

但方向是她喜欢的。关于那段失败的感情,她语气平静了许多,说已经放下,

正在学着更爱自己。“说起来,真的要谢谢你那天晚上听我胡说八道。”她举起酒杯,

很认真地说,“那时候真的觉得过不去了……但你让我觉得,也许还可以再试试。

”我心里泛起暖意:“是你自己足够坚强。”“不全是。”她摇摇头,看着我,

眼神有些探究的意味,“陆鸣,有件事我一直很好奇。那天……你到底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又怎么知道我……状态不好的?”我心里咯噔一下。该来的总会来。我无法说出系统的真相,

那太荒诞了。但继续用“朋友的朋友”这种借口,又显得不够真诚。我斟酌着词句,

选择了一个贴近部分事实又能让人接受的说法:“其实……我那天心情也不太好,

坐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听到你打电话,断断续续的,好像提到了项目还有……分手的事。

后来看你情绪越来越低落,还喝了很多酒,有点担心。所以就……”我耸耸肩,

“可能有点多管闲事,抱歉。”这个解释似乎说得通。宋雨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没有再追问,反而笑了笑:“那你这‘闲事’管得挺及时的。看来我运气不错。

”我们又聊了很久,关于工作,生活,甚至一些不着边际的梦想。

我发现她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有趣的女孩。分别时,我们互相加了微信。之后,

我们偶尔会在微信上聊几句,有时也会约着一起吃顿饭,看场电影。关系渐渐熟稔起来。

和她相处很舒服,我们能聊很深的话题,也能一起犯二傻笑。

我感觉到一种超越普通朋友的情愫在我心里慢慢滋生。但我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

不确定她是否准备好了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也不确定自己是否配得上这样好的她。

日子就这样平静而充实地流淌着。直到一天下午,系统突然弹出了一个让我倍感意外的任务。

紧张导致潜在健康风险高血压、失眠及情绪失衡第一阶段措施:在其因胃痛不适时,

一杯温热的蜂蜜牛奶办公室茶水间储物柜第二格内有备用蜂蜜任务提示:此为契机,

尝试打破上下级壁垒,建立初步信任。奖励:经验值+50,开启后续连锁任务王总?

那个对我呼来喝去、动不动就威胁开除我的王总?系统居然让我去“治愈”他?

我第一反应是荒谬。但冷静下来回想,王总最近确实脸色不太好,开会时也时常揉着太阳穴,

脾气似乎比以往更暴躁了。有一次我送文件进去,还闻到一股淡淡的胃药味道。所以,

他强硬的外表下,也压着这么多负担?下班前,我看到王总捂着胃部,

眉头紧锁地从办公室出来,走向茶水间。机会来了。我深吸一口气,跟了进去。

他正站在饮水机前,拿着空杯子,脸色有些苍白。“王总,您没事吧?

”我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他瞥了我一眼,没什么好气:“没事。”我走到储物柜,

拿出那罐系统提示的蜂蜜——我都不知道公司还有这东西——冲了一杯温热的蜂蜜牛奶,

递到他面前:“王总,喝点这个吧,对胃疼能缓解一下。”王总愣住了,看着我手里的杯子,

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怀疑。办公室里瞬间安静得只剩下饮水机加热的声音。

王总盯着那杯蜂蜜牛奶,足足看了有五秒钟。那眼神,像是在审视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我举着杯子的手,微微有些出汗。终于,他伸手接了过去,语气依然生硬,

但略微缓和了一点:“……谢谢。”他喝了一小口,然后又是一口。

紧绷的脸色似乎舒缓了些许。“你怎么知道我这里不舒服?”他问,目光锐利。

我早就想好了说辞:“刚才看您出来的时候按着胃,脸色也不太好。

我大学时也经常因为饮食不规律胃疼,喝点热的蜂蜜牛奶会舒服点。”这半真半假,

观察到的症状是真的,个人经历是临时编的,但听起来合理。王总“嗯”了一声,没再追问,

只是慢慢地喝着牛奶。茶水间里气氛尴尬。我正准备找个借口离开,他却忽然开口了,

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人老了,毛病就多了。不像你们年轻人,能熬。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打破坚冰的信号。我顺着他的话往下说:“王总您说笑了,

您这正值当年呢。主要是工作太拼了,得多注意休息。”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休息?

一堆事情等着,哪停得下来。家里也……”他说到这里,顿住了,摆了摆手,“算了,

不说这个了。谢谢你的牛奶。”他端着杯子回了办公室。虽然没有深谈,

但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似乎第一次出现了裂痕。手机震动。

经验值+50解锁第二阶段:倾听的耳朵提示:下次他主动提及工作或家庭压力时,

给予共情式回应,避免直接给出建议。几天后,一次部门会议结束得比较晚,

大家都下班了,我因为一点收尾工作留在最后。王总从办公室出来,看到我还在,

顺口问了一句。聊了几句工作,他忽然话锋一转,揉了揉眉心:“有时候真觉得累,

下面的人觉得我要求严,不近人情,上面觉得我进度慢,效率低。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我想起第二阶段的提示,没有说“王总您辛苦了”这种客套话,

也没有傻乎乎地给出什么建议,而是说:“确实不容易,要平衡各方,压力肯定很大。

”他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回应,看了我一眼,自嘲地笑了笑:“何止是压力大。

老婆抱怨我天天加班,孩子上学的事一点都顾不上……有时候坐在车里,都不想上楼。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声色俱厉的总监,

只是一个被生活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年男人。我静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

这次简短的交流后,王总对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工作要求依旧严格,

但少了些无缘无故的斥责,多了些就事论事的沟通。

他甚至开始在一些小问题上征求我的意见。连锁任务一步步推进,从倾听,

到偶尔分享一些减压的小方法比如推荐一个助眠的白噪音APP,再到后来,

他居然在一次加班后,主动邀请我一起去吃宵夜。几杯啤酒下肚,他谈兴更浓,

说起年轻时创业的艰辛,说起对家庭的愧疚,说起内心深处的无力感。

我更多地是作为一个倾听者,但也能适时地表达理解和共鸣。特殊连锁治愈任务:王振邦,

全部阶段完成最终奖励:经验值+300,解锁称号“职场解语花”,

王振邦对宿主的信任度与赏识度大幅提升称号的效果立竿见影。

王总开始将一些更重要的项目交给我负责,并在高层会议上为我说好话。

我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能力和价值也得到了更大的展现平台。

就在我以为生活已经顺利得不像话时,系统再次发布了一个让我心头巨震的任务。

终极治愈任务触发:陆鸣宿主自身问题:长期的自我价值感缺失与情感封闭,

家庭创伤童年期被父母过高期望与否定式教育及过往情感挫折措施:正视内心创伤,

完成与过去父母、前任的和解,打破自我设限,

勇敢表达真实情感特别提示:目标宋雨晴好感度已达‘信赖’级别,

可尝试进行关系升级奖励:彻底激活系统潜能,解锁“人生设计师”终极权限。

我盯着屏幕上的文字,久久无法回神。最终要治愈的,竟然是我自己?

那些被我深深埋藏的不自信,对亲密关系的畏惧,对父母“不够优秀”的埋怨,

对前任背叛的耿耿于怀……原来系统一路引导我帮助他人,最终是为了让我有勇气和能力,

回头面对自己内心的泥沼。我回忆起这一路走来,帮助张阿姨让我感受到了被需要的价值,

辅导小明获得了知识传递的快乐,干预宋雨晴的危机锻炼了我的勇气和沟通能力,

甚至与王总关系的改善也重建了我对职场人际的信心。每一次“治愈”他人,

何尝不是在一点点修补我自己破损的灵魂?我沉默了很久,最终做出了决定。

我买了一张回家的高铁票。毕业三年,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不欢而散。这次,

我没有提前通知。当我站在家门口,按下门铃,看到母亲开门时那惊讶又掺杂着喜悦的表情,

我知道,这第一步走对了。谈话依然有磕绊,但当我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

我这些年的压力、我的挣扎、我其实很渴望他们的认可而不是批评时,

我看到父亲惯常严厉的眼神软化了,母亲的眼圈红了。那是一次艰难但坦诚的沟通,

隔阂依然存在,但坚冰开始融化。回来后,我约了宋雨晴。

在我们第一次深入交谈的那个清吧卡座,我向她坦白了一切。不是关于系统,

而是关于真实的我自己——我的自卑,我的过去,我的恐惧,以及……我对她的感情。

“我知道我可能还不够好,也有很多缺点。但我很想和你一起,试试看。”我说完这些话,

手心全是汗,不敢看她的眼睛。她安静地听着,没有说话。直到我忐忑地抬起头,

才发现她正微笑着看着我,眼神温柔而坚定。“陆鸣,”她说,“你知道吗?吸引我的,

正是你的善良,你的体贴,还有你那种……愿意去理解别人的笨拙劲儿。至于过去怎么样,

不重要。”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我放在桌上的、微微颤抖的手。“我们一起试试看。

”那一刻,我心中那块沉重的巨石,仿佛终于落地了。

口袋里的手机传来一阵持续而温和的震动,像是一声欣慰的叹息。我没有立刻去看。

因为我知道,最大的治愈,已经发生了。后来,我偷偷查看了系统界面。

在完成“终极治愈任务”后,整个“治愈系统”APP的图标变了。

不再是土气的粉心绿十字,而是一个简约的、发着柔和白光的几何图形,有点像一颗种子,

又有点像一扇打开的门。等级显示变成了Max,经验条消失了。物品栏里,

“人生设计师”权限已经解锁,描述是:你可自由规划人生路径,

系统将提供最优资源辅助与隐性风险提示。你已成为自己的治愈者。

它不再发布具体的“治愈目标”,而是变成了一个更宏大的、辅助我成长的工具。

当我面临重大选择时,它会以概率和风险报告的形式提供参考;当我灵感枯竭时,

它会推送相关的知识库和创意火花;甚至能在我身体健康可能出现隐患前,给出预警和建议。

我依然会主动地去帮助身边的人,但这已经成了我内在的一部分,而非为了任务或奖励。

我和宋雨晴正式开始了交往,过程有甜蜜也有磨合,但我们都学会了更坦诚地沟通。

和王总成了可以偶尔交心的上下级,工作进展顺利,我甚至开始带团队了。

和父母的关系虽然还需时间慢慢修复,但至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一天晚上,

我和雨晴在她家看电影,是一部老掉牙的爱情片。她靠在我肩膀上睡着了。

我轻轻拿起沙发上她正在充电的手机,想帮她调整到一个更舒服的姿势。就在这时,

她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一下,弹出一条通知。我无意中瞥见,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僵住。

那通知的图标,是一个极其简约的、发着柔和白光的几何图形。像一颗种子,

又像一扇打开的门。和此时此刻,我手机里那个已经蜕变了的系统图标,一模一样。

通知的内容只有短短一行字:监测到伴侣情绪状态:稳定、满足、幸福。

协同治愈网络运行良好。我的心脏疯狂地跳动起来,一股难以言喻的战栗感传遍全身。

雨晴……她也有系统?或者说,这神秘的“治愈系统”,它所编织的,

远不止我一个人的故事?我看着怀中她安详的睡颜,心中涌起滔天巨浪,但最终,

所有的惊骇、疑惑,都慢慢化为了一种深沉的、难以名状的平静,甚至是一丝明悟。

我轻轻放下她的手机,为她掖好毯子,然后拿出自己的手机。屏幕解锁,

那个散发着白光的图标静静矗立。我犹豫了一下,第一次尝试着用意念与它沟通,

提出了那个埋藏已久的终极问题:“你……到底是什么?”屏幕上的白光轻微地波动起来,

像水面泛起的涟漪。几秒钟后,一行字迹缓缓浮现,清晰无比:我们是‘希望’的播种机,

是‘连接’的催化剂。我们选择那些心底藏着光却暂时迷路的人,引导他们互相照亮,

最终汇聚成更大的光明。恭喜你,陆鸣,你已毕业。现在,你本身就是光了。窗外,

夜空中繁星点点。每一颗星星,看似孤独,实则都存在于浩瀚的、相互关联的宇宙网络之中。

我低下头,在雨晴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也许,治愈与被治愈,给予与获得,

本就是这世间最温暖、也最强大的循环。而我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我凝视着那行字,

久久无法移开视线。恭喜你,陆鸣,你已毕业。现在,你本身就是光了。毕业?

意思是我不再是“治愈系统”的被引导者,而是……成为了它的一部分?或者,

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可以散发光亮的个体?那“协同治愈网络”又是什么?

雨晴也是这个网络中的一员?还有多少人像我们一样?无数问题像沸腾的气泡,

在我脑海中翻滚。我看着怀中安睡的雨晴,她呼吸均匀,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对我的内心地震毫无察觉。一种奇妙的连接感油然而生。我们各自怀揣着秘密,

却又被同一个无形的网络紧密相连,共同经历着悄无声息的蜕变。我轻轻放下她的手机,

仿佛那是一个易碎的梦。我没有立刻去追问她,

也没有试图用自己的系统去“扫描”或“分析”她。系统的最终提示是“你本身就是光”,

这意味着信任、尊重和自然的相处,

而不是将对方视为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或另一个任务目标。那一晚,我拥着她,

很久都没有睡着。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平静与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世界在我眼中,

似乎覆盖上了一层新的、更为复杂的滤镜。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常互动,其背后是否也隐藏着类似的“协同”与“治愈”?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如常,却又处处不同。我和雨晴的感情稳定升温。

我们像所有普通情侣一样约会、争吵、和好,分享生活的琐碎和内心的波澜。但我能感觉到,

我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寻常的默契和深度理解。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眼神,

我们就能感知到对方情绪微妙的波动,

并自然而然地给予对方最需要的支持——可能是一句恰到好处的玩笑,

可能是一个沉默的拥抱,也可能只是并肩散步时安静的陪伴。我隐约觉得,

这就是“协同治愈网络”在我们关系中的体现。它不再通过具体的任务和奖励来运作,

而是化作了一种无形的滋养,让我们的连接更加坚韧和健康。工作中,我迎来了新的机遇。

王总被调往集团总部担任更高职位,临行前,他极力推荐我接任部门总监。

晋升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曾经那些或明或暗的阻力似乎都消弭于无形。我知道,

这背后有我自身能力提升和人际关系改善的努力,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