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 鸢尾信使林骁林晚热门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鸢尾信使(林骁林晚)

鸢尾信使林骁林晚热门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鸢尾信使(林骁林晚)

墨屿紫瑜 著

其它小说连载

救赎《鸢尾信使》,讲述主角林骁林晚的爱恨纠葛,作者“墨屿紫瑜”倾心编著中,本站纯净无广告,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故事主线围绕林晚,林骁,鸢尾花展开的救赎,家庭小说《鸢尾信使》,由知名作家“墨屿紫瑜”执笔,情节跌宕起伏,本站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962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5 04:36:4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鸢尾信使

主角:林骁,林晚   更新:2025-09-25 08:30:0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胎动如刀雨,下了一整夜。并非淅淅沥沥的春雨,亦非温柔缠绵的秋霖,

而是倾盆而下、带着几分执拗怒意的暴雨。雨水砸落在窗玻璃上,噼啪作响,

宛如无数细小的拳头在敲击这个沉默的家。林晚蜷缩在客厅的旧沙发上,薄毯滑至腰间,

一只手无意识地反复抚过隆起的腹部——那弧度既温柔又沉重,犹如一座她独自承担的山峦。

茶几上,陈屿的黑白遗照静静地立着。照片摄于三年前的初夏,

他身着那件洗得泛白的白衬衫,站在校园的梧桐树下,笑容纯净得不含一丝尘埃。那时,

他刚获得建筑系的录取通知书,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之光。如今,那光芒已然熄灭。

三个月前的一场车祸,连一声“再见”都未曾来得及道出,便将他彻底从她的世界抹去。

而她的腹中,却孕育着一个不属于他的孩子。手机在茶几上震动起来,

嗡嗡声在雨声中显得尤为突兀。屏幕亮起:“市法医中心”。林晚并未立刻接听,

只是凝视着那行字,仿佛它能自行吐露答案。几秒后,她按下接听键,

声音沙哑如同砂纸摩擦:“喂?”“林小姐,”对方语气谨慎,带着职业性的克制,

“亲子鉴定结果已出。胎儿与陈屿先生……并无生物学上的亲缘关系。

”电话那头静默了数秒,仿佛在等待她崩溃、质问,或是哭泣。然而,林晚却一言未发。

她只是缓缓地放下手机,目光定格在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上。就在这一刻,腹中轻轻地一动。

那并非疼痛,也非胀满,而是一种奇异而柔软的触感——宛如小鱼摆尾,又似蝴蝶振翅。

然而,这温柔的胎动却在她心口划出一道血痕。她猛地吸了一口气,

仿佛被那轻柔的踢动刺穿了心肺。她并非那种人。自从陈屿离开后,她几乎未曾踏出家门。

窗帘被拉得密不透风,外卖盒堆积在门口,连阳光也仿佛成了不受欢迎的入侵者。

唯一一次情绪失控,发生在上个月那个同样暴雨倾盆的夜晚。

她翻找出陈屿留下的半瓶威士忌,一杯接一杯地灌下,直至世界开始旋转,泪水模糊了视线。

后来,林骁不顾暴雨赶来,将她从地板上轻轻抱起。她依稀记得,自己醉得意识模糊,

紧紧抱住他,将脸深埋在他的颈窝,哭泣着说:“哥,我好怕……别走。

”她记得他身上那熟悉的雪松香气——那是他们小时候共同使用的沐浴露,

母亲曾说“兄妹就该有一样的味道”。她记得自己在半梦半醒间,模糊地喊出一句“别走”,

而他并未挣脱,只是轻柔地拍着她的背,仿佛小时候哄她入睡一般。然而,

林骁毕竟是她的亲哥哥!他们曾在老宅的阁楼里一起捉迷藏,

在寒冷的冬夜里挤在同一张被窝里聆听收音机。她初潮那天惊恐地大哭,

是他红着脸跑遍三条街,买回一包卫生巾塞到她手里,甚至连包装都没敢拆。

她怎能……与亲哥哥……“呕——”林晚猛地冲进卫生间,跪在马桶前剧烈干呕。

胃里空空如也,只有酸涩的胆汁灼烧着喉咙。她抬起头,镜中的女人脸色惨白如纸,

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宛如一具被抽空灵魂的躯壳。她拧开水龙头,

用刺骨的冷水狠狠拍打脸颊。水珠顺着下巴滴落,混着不知何时流下的泪水,

在洗手池里晕开一片咸涩。就在这时,腹中又是一动。但这次不同。不再是轻柔的踢动,

而是一记沉闷、有力的撞击,仿佛胎儿在用小拳头狠狠捶打她的子宫壁,

质问她:“你究竟是谁?我又该是谁的孩子?”窗外,雨悄然止息。乌云裂开一道缝隙,

银色月光无声洒落,恰好照亮茶几上陈屿的遗照。他的笑容依旧温柔,眼神清澈如初,

却再也无法回应她的任何疑问。林晚缓缓走回客厅,拿起那张照片,指尖轻轻拂过他的眉眼。

“对不起……”她低声呢喃,不知是在对他说,还是对腹中的孩子。她未曾知晓,

母亲临终前紧握的那朵干枯鸢尾花的花瓣背面,写着两个几乎被岁月磨平的字——“双生。

”而那朵花,此刻正静静躺在老宅佛堂的供桌上,与香灰、烛泪一同,

在黑暗中等待被重新发现。第二章:鸢尾花语晨光微露,

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清新气息,悄然渗入老宅的每一寸木纹。

窗棂上残留的水珠缓缓滑落,在玻璃上留下一道道透明的泪痕。林晚蜷缩在卧室地板上,

一夜未曾合眼。胃里空荡,心却沉得像灌了铅。她不是没想过最坏的可能——那个雨夜,

那场醉酒,那具熟悉到骨髓的身体……然而,

当“亲哥哥”三个字与“胎儿生父”重叠的瞬间,她几乎被这荒诞的逻辑撕扯得支离破碎。

她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枯瘦的手紧紧攥着一朵干枯的鸢尾,花瓣早已褪成灰白,

却仍固执地不肯碎裂。那朵花被安放在佛堂的供桌上,与香灰、烛泪相伴,

在黑暗中静默了三年。当时,她只以为那是母亲对花园最后的眷恋,如今细思,那朵花,

或许是一封未曾拆封的信——一封用花瓣书写、以沉默封缄的遗书。她缓缓起身,

赤脚踩过冰凉的木地板,走向阁楼。每一步都仿佛踩在记忆的薄冰上,稍一用力,便会碎裂,

唤起三十年前的回响。老宅的楼梯吱呀作响,似乎在低声提醒她:有些门,一旦开启,

便再也无法关闭。尘埃在斜射的光柱中飘浮,犹如无数细小的往事在空中游荡。角落里,

一只陈旧的樟木箱静静地躺着,铜扣锈迹斑斑,锁芯早已失效。

这是母亲生前严禁她触碰的箱子,曾言:“等你真正需要答案时,它自会开口。

”林晚深吸一口气,轻轻掀开箱盖。樟脑与旧纸的气味扑面而来,

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鸢尾干花香——那是母亲最钟爱的气息。

箱底压着一本深褐色皮面的日记,边角磨损严重,封皮上隐约可见一朵手绘的鸢尾花,

花瓣以淡蓝墨水勾勒,花心却点了一滴朱砂,宛如凝固的鲜血。她小心翼翼地捧起日记,

指尖触及纸页的瞬间,仿佛触摸到了母亲三十年前的心跳。翻开第一页,

字迹清秀却略显拘谨:“1995年3月12日今天产检,医生告诉我晚晚一切正常,

胎心强健有力。然而,建国却整晚显得心神不宁。我询问他,

他只是轻声说:‘骁儿那边……情况不太稳定。’骁儿?他不是还在周院长那里吗?

那孩子终究不是我们亲生。但建国坚持要将他接回家,理由是‘既然抱来了,

他就是林家的一份子’。其实我都知道,只是没有多问。我明白,周院长刚刚经历了流产,

且未婚,若继续抚养骁儿,只会被流言蜚语压垮。而我们……至少能为他提供一个家,

一个姓氏,一个无需过多解释的童年。然而,我的内心仍有一处空落落的。晚晚在腹中踢我,

一下,又一下,仿佛在安慰我:‘妈妈,别怕,我在这里。’至于骁儿,

他是否会在夜深人静时哭着寻找妈妈?是否会在长大成人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

困惑地自问:‘我究竟是谁?’”林晚的呼吸骤然一滞。她从未想过,

林骁竟不是林家的孩子。然而,母亲的语气平静,甚至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接纳。

她继续翻动书页,纸张发出脆弱而细微的声响,仿佛是母亲当年那压抑的叹息在耳边回荡。

“1995年4月1日骁儿今天第一次喊我‘妈妈’。我愣在原地,眼眶发热。

晚晚在一旁拍手笑,可我知道,这声‘妈妈’本该属于另一个人。周院长昨夜又来了。

她站在院门口,远远望着骁儿在院子里奔跑,却未进门,只留下一束鸢尾花。临走时,

她低声对我说:‘替我……好好爱他。’她的眼神,宛如在托付自己的生命。我忽然明白,

她并非放弃,而是放手。她将孩子交给我们,并非因为不爱,

而是因为爱得太深——爱到宁愿自己背负‘抛弃’的罪名,

也要让他生活在一个没有偏见的世界里。”林晚的手指停留在“替我好好爱他”这几个字上,

指尖微微颤抖。她突然回想起五岁那年的情景:当时她高烧不退,林骁背着她走了三公里,

前往福利院寻找周院长——只因“只有周姨有退烧药”。那时她烧得意识模糊,

只依稀记得周院长的手冰凉如水,贴在她额头上时,她竟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妈妈”。

林骁立刻纠正她:“是周姨。”然而,周院长却瞬间怔住,眼眶泛红,泪水悄然涌上。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抚摸着林骁的头发,动作温柔得仿佛在触碰一件易碎的瓷器。原来,

那并非错觉,而是血脉在无声地呼唤。

日记的中间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1995年春天,周院长站在福利院门口,

怀里抱着襁褓中的林骁。她身着素色旗袍,神情虽显疲惫却透着温柔。

照片背面写着:“他第一次对我笑,像极了他父亲。”林晚心头一震。父亲?

难道是周院长的丈夫?然而,她从未听人提及过周院长有丈夫。她继续翻页,纸张愈发单薄,

字迹也越发潦草,仿佛书写者正被某种巨大的情绪所吞噬。

1995年5月20日建国今天喝醉了。他含糊地说:“我本想把骁儿送走,

但看到他望着你的眼神……我就明白,他离不开这个家。”我追问:“那周院长呢?

”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她已签署了放弃抚养权的文件。从法律上讲,

骁儿现在是我们的儿子。”然而,法律虽能更改姓氏,却无法改变血缘关系。

晚晚今天第一次尝试翻身,小手紧紧攥成拳头,仿佛在宣示主权。而骁儿则站在婴儿床边,

静静地注视着她,眼神中流露出一种……不属于孩童的专注。他们虽非血缘兄妹,

却比亲兄妹更为亲近。这让我心生忧虑,同时又感到一丝安心。

“1995年6月18日建国终于向我吐露了全部真相。骁儿真的是周院长的孩子。

她未婚先育,孩子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断言他活不过一岁。她既担心孩子无法存活,

更害怕社会舆论的谴责,于是将孩子托付给了建国。

建国曾对我说:‘我们已经有两个孩子了。’然而我深知,他这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

换取一个孩子生存的机会。至于周院长,他是用亲生骨肉,来换取自己一个清白的出身。

这无疑是一场生命的交换。我们谁都没有错,但谁的心里都不轻松。假若有一天,

晚晚和骁儿相爱了……我不敢再往下想。然而,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

我希望他们能够明白:爱本身无罪,真正的罪过是谎言。”林晚合上日记,胸口剧烈起伏。

泪水无声滑落,滴在封皮上的鸢尾花图案上,晕开了那点朱砂,仿佛血液重新流动起来。

她抓起手机,手指颤抖着拨出那个早已铭记于心的号码。电话响了七声,才被接起。“喂?

”林骁的声音低沉,带着刚醒时的沙哑。“哥……”她的声音哽咽,

几乎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去福利院的那次吗?

”电话那头陷入长久的沉默。窗外的风突然加大,吹得后院的鸢尾花簌簌作响,

蓝紫色的花瓣在晨光中显得如刀锋般锐利。良久,他才缓缓开口,

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记得。你烧到39度,我背着你走了三公里。

你说想吃糖葫芦,我翻墙去院长家偷……结果被她家的狼狗咬了小腿,血流了一路。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中夹杂着一丝苦笑:“后来,我们被迫分离了三年。

他们美其名曰‘寄养’,但我心里清楚,那并非真正的寄养,而是……担心我们过于亲近。

”“为什么?”林晚追问道,声音中带着几近哀求的颤抖,“为什么要将我们分开?

”“因为……”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艰难地吞下某种苦涩的真相,“他们害怕我们长大后,

无法分辨亲情与其他情感。”挂断电话,林晚仿佛瞬间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缓缓站起身,

步履沉重地走向后院。母亲生前最钟爱鸢尾花。她曾说过,鸢尾是“信使之花”,

能够传递那些无法言说的秘密。如今,满园的鸢尾正值盛放,

蓝紫色的花瓣在晨风中轻轻摇曳,边缘泛着冷冽的银光。她蹲在一株怒放的花前,

指尖轻柔地抚过花瓣。突然,她发现根茎上似乎隐约有字迹。她小心翼翼地仔细端详。

一行极淡的字迹,几乎被岁月磨平,却依然依稀可辨:“双生。”这二字并非指血肉相连,

而是命运同根;不是基因复制,而是灵魂共振。骤然间,风起花落,花瓣纷纷扬扬,

宛如一场无声的雪。林晚猛地想起——母亲临终那日,手中紧握的正是这株鸢尾。

当时她以为那是对生命的最后告别,如今才恍然大悟,那是对真相的深深封印。

在封印的深处,隐匿着两个孩子被交换的命运,两位母亲无声的牺牲,

以及一段被谎言包裹、却比血缘更真实的亲情与爱。

阳光照亮了那朵怒放的鸢尾花——蓝紫色的花瓣,朱砂般的花心,宛如一颗跳动的心脏。

而在这颗心脏里,藏着两个孩子被命运错置的起点,也藏着他们重新选择彼此的终点。

第三章:DNA迷宫林晚并未质问父亲。这并非因为她不想,而是出于不敢。

她害怕从父亲口中听到更加荒谬的答案,担心母亲的笔记存在谬误。于是,

她选择了沉默——一种近乎冷酷的沉默,犹如一把隐匿于袖中的利刃,只待真相浮出水面时,

再缓缓出鞘。她开始行动,仿佛一名潜入自己生活的间谍。昨夜,林骁送汤时,

不慎将水杯遗落在玄关。那只玻璃杯上还残留着一圈浅浅的水渍,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