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书院 > > 《赤雾围城》辰一沫苏砚免费完本小说_小说推荐完本《赤雾围城》(辰一沫苏砚)
其它小说连载
《《赤雾围城》》内容精彩,“辰一沫”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辰一沫苏砚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赤雾围城》》内容概括:小说《《赤雾围城》》的主要角色是苏砚,这是一本末日求生,大女主小说,由新晋作家“辰一沫”倾力打造,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本站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2104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3 10:51:57。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赤雾围城》
主角:辰一沫,苏砚 更新:2025-09-23 17:21:1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苏砚在便利店冰柜前驻足第三分钟时,
手腕上那块戴了五年的旧机械表突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指针卡住不动,表面玻璃下,
原本该是刻度的位置竟浮现出一行淡金色的小字:72小时后,赤雾降临,活尸横行。
她皱着眉揉了揉眼睛,再看时,手表依旧是那块斑驳的旧表,指针重新转动,
仿佛刚才的异象只是强光下的错觉。但指尖触到冰凉的表壳时,
心脏却不受控地狂跳——那行字的触感太真实了,像有人用烧红的针直接刻进了她的视网膜。
苏砚不是轻信怪力乱神的人。作为一名刚辞职的建筑设计师,
她习惯了用数据和逻辑支撑一切判断。可半小时前在地铁上,邻座老人突然抓住她的手,
反复念叨“红雾吃人,囤粮保命”;十分钟前路过报刊亭,
电视里正播放某偏远地区“不明原因暴力伤人事件”的快讯,
画面里伤者的嘶吼和扭曲的肢体让她脊背发凉。这些碎片般的异常,
在手表异象出现后突然串联成线。没有时间犹豫。苏砚立刻放弃了买冰淇淋的念头,
掏出手机打开银行APP——辞职补偿金加上工作五年的积蓄,
总共八十七万六千三百二十一元。她反手将卡里所有钱转到常用账户,又打开购物软件,
指尖在屏幕上飞速滑动。“大米,五十斤装,来十袋;面粉,二十斤装,五袋;压缩饼干,
军用款,按最大箱买;脱水蔬菜、冻干水果,各十箱;罐头,肉类、鱼类、水果味,
每种二十罐……”她报单的语速太快,语音输入频繁出错,干脆切换成手动打字,
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下单完毕,她看了眼时间,下午两点十七分。
距离那块表提示的“赤雾降临”,还有不到七十二小时。
苏砚的住处是一套位于十一楼的两居室,是她去年咬牙付了首付买下的。小区安保严格,
楼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厚度远超普通住宅——这是她当初选中这里的主要原因,
如今倒成了天然的安全堡垒。但光有食物不够,她必须立刻回家进行改造。打车回家的路上,
她又打了三个电话。第一个打给常合作的建材商:“张哥,给我送十张最厚的钢板,
还有二十箱高强度膨胀螺丝、电钻、切割机,要最快的,现在就送,地址发你微信。
”“小苏?这时候要这些干嘛?你不是辞职了吗?”张哥的声音透着疑惑。“急用,
算我加急,运费加倍。”苏砚语气坚决,容不得置疑。第二个电话打给五金店老板:“李叔,
防刺服、消防斧、撬棍、多功能工兵铲,各来两套;强光手电,要续航最久的,十个;头灯,
五个;电池,各种型号,每种五十节;打火机、火柴、蜡烛,越多越好;还有医用急救包,
专业级的,来五套,再给我拿二十卷医用纱布、五十盒碘伏、一百片消炎药和止痛药。
”第三个电话,她打给了做户外用品生意的大学同学:“陈默,
给我准备一套最高配置的防毒面具,要军用级别的,还有两套防化服,尺寸按我的来。另外,
有没有那种小型发电机?柴油的,静音款,再给我备两百升柴油。”“苏砚,你搞什么?
要去探险还是打仗?”陈默的笑声里带着惊讶。“别问了,算我欠你个人情,今天必须送到。
”苏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地址发你,货到付款,钱不是问题。”挂了电话,
出租车刚好抵达小区门口。苏砚付了钱,刚下车就看到建材商的货车已经停在楼下,
几个工人正围着一堆钢板议论纷纷。她快步上前,
指挥工人把材料往电梯口搬:“麻烦先运钢板和工具,先上十楼,不对,十一楼,1102。
”回到家,苏砚第一件事就是反锁大门,然后冲到阳台。小区楼间距很宽,视野开阔,
能清楚看到小区入口和远处的街道。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规划改造方案。
客厅的落地窗是最大的隐患,玻璃虽说是钢化的,但根本挡不住外力冲击。
她决定先封死阳台和客厅连接的落地窗,用钢板从内部加固。卧室的窗户也一样,
必须全部封死,只留下卫生间那个狭小的通风窗,且要用带锁的铁栅栏护住。
建材商的工人效率很高,下午四点,所有材料都已运抵家门口。苏砚付了钱,送走工人,
立刻戴上手套开始工作。她曾跟着父亲学过电工和木工,加上建筑设计的功底,
对结构和工具使用并不陌生。切割钢板的噪音刺耳难忍,邻居很快找上门来。
门外传来敲门声,伴随着中年女人的抱怨:“隔壁的,能不能小点声?孩子还在睡觉呢!
”苏砚握着电钻的手一顿,随即加快了速度。她不能停,哪怕一秒钟。敲门声越来越响,
甚至有人开始拍门,她充耳不闻,直到将第一块钢板稳稳固定在落地窗的框架上,
才隔着门板喊了句:“抱歉,急用,今晚就好。”门外的抱怨声持续了一会儿才消失。
苏砚抹了把额头的汗,看着那块覆盖了半面墙的钢板,心里稍微安定了些。
她知道这样会得罪邻居,但末世将至,人情世故早已不重要,活下去才是唯一的准则。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苏砚几乎没有合眼。她用钢板封死了所有对外的窗户,
只在客厅的钢板上预留了一个可开合的观察口,用螺栓固定,平时关闭,需要观察时再打开。
大门原本是防盗门,她嫌不够保险,又在门后加装了一道钢板插销,
还在门把手上缠了几圈铁丝,形成简易的防撬装置。凌晨五点,网购的第一批物资送到了。
快递员看着堆成小山的包裹,眼神古怪:“女士,您这是要搬家还是开超市啊?
”苏砚没心思解释,只说“帮我搬到电梯口就行”,然后自己一趟趟往家里运。
大米、面粉这类重物,她扛着上十一楼,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汗水浸透了衣服,
贴在背上又冷又黏。但她不敢休息,喝了口矿泉水,又继续搬运。天亮时,
家里已经堆满了物资。客厅的角落被食物占据,卧室里堆着工具和防护用品,
阳台则放着发电机和柴油桶。苏砚坐在地板上,靠着冰冷的钢板,啃了块压缩饼干,
终于有了片刻喘息。她打开手机,搜索“不明原因暴力伤人事件”,
发现相关新闻已经被大量删除,只剩下零星的论坛讨论,有人说“伤者像疯了一样咬人”,
有人说“被咬伤的人很快也会变成那样”,还有人发了段模糊的视频,
画面里弥漫着淡淡的红色雾气,雾气中几个身影在疯狂追逐路人。评论区一片混乱,
有人骂楼主造谣,有人说自己也看到了类似新闻,还有人在问“要不要囤粮”。
苏砚关掉手机,心里的不安越发强烈。那块表的提示没错,赤雾,活尸,
这一切都在真实上演。上午十点,陈默把防毒面具和发电机送了过来。看到苏砚家里的景象,
他脸上的惊讶变成了凝重:“你真的相信……那些传言?”苏砚递给她一瓶水,
指了指窗外:“你看楼下的超市,排队的人已经绕了半圈了。”陈默探头一看,果然,
小区门口的超市前挤满了人,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的物资,还有人在争吵推搡。
他脸色一变:“我昨天还以为是谣言,昨晚我爸给我打电话,说老家那边也出现了‘疯子’,
咬了好几个人。”“来得及的话,赶紧回家准备。”苏砚没有多言,这种事信者自救,
不信者只能听天由命。陈默重重点头,转身就走,
走到门口又回头:“发电机的使用说明我放箱子里了,柴油要避光存放。有需要随时叫我。
”送走陈默,苏砚开始检查所有物资。食物按保质期分类存放,
罐头和压缩饼干放在最容易取用的地方;药品单独放在一个防水箱里,
贴上标签;工具在门口的柜子里摆好,消防斧和撬棍就靠在门边,伸手可及。
她还把卫生间的浴缸和几个大水桶装满水——她不知道赤雾会不会污染水源,
提前储水是必须的。下午三点,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紧急预警短信:“近期多地出现异常事件,
请市民减少外出,注意安全。”紧接着,电视里所有频道都开始播放同样的预警画面,
主持人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小区里的尖叫声此起彼伏,苏砚走到观察口,
撩开挡板往外看——远处的天空已经泛起淡淡的红色,像被血浸染的绸缎。距离赤雾降临,
还有不到二十四小时。苏砚最后检查了一遍门窗,钢板上的螺丝被她拧了又拧,
确保没有任何松动。她换上了提前买的防刺服,外面套了件宽松的外套,腰间别上工兵铲,
手里握着消防斧。做完这一切,她才坐到沙发上,给自己倒了杯温水。窗外的红色越来越浓,
原本喧闹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偶尔传来的凄厉尖叫。苏砚看着手表,
指针在六点十七分时,突然再次卡住。这一次,没有金色的字,只有窗外迅速蔓延的赤雾,
像潮水般吞没了整座城市。赤雾带着一股淡淡的铁锈味,透过通风窗的缝隙钻进来,
苏砚立刻戴上防毒面具。她听到楼下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还有男人的嘶吼和女人的哭喊,
紧接着是某种重物撞击地面的闷响。她走到观察口,小心翼翼地掀开一条缝。楼下的空地上,
一个穿着睡衣的女人正趴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撕咬,被咬者的脖子上血肉模糊,
却还在抽搐着挣扎,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苍白,瞳孔涣散。不远处,
几个“人”正漫无目的地游荡,他们的动作僵硬,四肢扭曲,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活尸。苏砚的心脏猛地一缩,那块表的预警成真了。接下来的几天,苏砚几乎没有合眼。
她不敢睡熟,只能靠着沙发浅眠,稍有动静就立刻惊醒。活尸的嘶吼声日夜不停,
偶尔还会有活尸撞到楼道的门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她曾通过猫眼看到过活尸的样子——青灰色的皮肤,翻白的眼球,嘴角挂着涎水和血丝,
指甲又尖又长,沾满了污垢。第五天清晨,苏砚被一阵剧烈的撞门声惊醒。“哐!哐!哐!
”撞击声越来越响,门板都在微微晃动。她握紧消防斧,走到门边,
透过猫眼往外看——门外站着三个活尸,其中一个正是她之前的邻居,
那个抱怨她噪音太大的中年女人。此刻,她的脸上血肉模糊,一只眼睛已经脱落,
正用头疯狂地撞门。苏砚屏住呼吸,握紧了手里的消防斧。她知道,这扇门虽然加固过,
但也撑不了太久。她快速退回客厅,
从阳台的工具箱里拿出几个自制的燃烧瓶——这是她前几天用白酒和布条做的,
原本是以防万一,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撞击声还在继续,
门板上已经出现了一道裂痕。苏砚深吸一口气,突然打开门,
将燃烧瓶用力砸向最前面的活尸。燃烧瓶在活尸身上碎裂,火焰瞬间腾起,
活尸发出凄厉的嘶吼,在地上翻滚挣扎。另外两个活尸被火焰吸引,朝燃烧的同伴扑去,
苏砚趁机举起消防斧,对着离门最近的活尸的头部狠狠劈下。“噗嗤”一声,
斧头深深嵌入活尸的颅骨。活尸的动作猛地一僵,随即瘫软在地。
另一个活尸察觉到了她的存在,转身朝她扑来。苏砚侧身躲开,反手一斧,
再次命中它的头部。解决完三个活尸,苏砚靠在门框上大口喘气,手心全是冷汗。
这是她第一次直面活尸,也是第一次杀人——哪怕对方已经算不上“人”了。
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她强忍着恶心,拖起活尸的尸体扔到楼梯间,
又用消毒液仔细清洗了门口的血迹。关上门,她背靠着门板滑坐到地上,心脏还在狂跳。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活下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半个月后,
家里的饮用水快用完了。苏砚看着空荡荡的水桶,皱起了眉头。她储备的水虽然多,
但每天的洗漱、饮用都需要消耗,半个月下来,已经所剩无几。小区里的自来水早就停了,
她必须出去找水。出发前,苏砚做了充分的准备。她穿上防刺服,戴上防毒面具和头灯,
背上装满压缩饼干和水的背包,腰间别着消防斧和撬棍,手里拿着强光手电。
她先通过观察口观察了楼下的情况——小区里游荡的活尸比之前少了些,
但依旧有十几个在空地上徘徊。她选择从消防通道下楼。消防通道的门是防火门,
平时很少有人用,此刻倒是成了安全通道。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门,楼道里一片漆黑,
只有头灯的光线照亮前方的路。每下一层楼,她都要先听清楚楼下的动静,
确认没有活尸后才敢继续走。走到一楼,她透过消防通道的窗户往外看,
几个活尸正围着一辆废弃的汽车游荡。她深吸一口气,猛地推开门,握紧消防斧冲了出去。
她的目标是小区门口的便利店——那里应该有瓶装水。活尸听到动静,立刻朝她扑来。
苏砚早有准备,侧身躲开第一个活尸的扑咬,一斧劈中它的太阳穴。第二个活尸从侧面袭来,
她用撬棍挡住对方的手臂,借力将它推倒在地,然后斧头落下,解决了它。
短短几十米的距离,她走得惊心动魄。便利店的玻璃门已经破碎,里面一片狼藉。
货架倒在地上,商品散落一地,地上还有几具腐烂的尸体。苏砚掩住口鼻,
快速在货架间穿梭,寻找瓶装水。“找到了!”她眼前一亮,
在柜台后面发现了几箱未开封的矿泉水。她立刻抱起两箱,刚要转身,
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嗬嗬”的怪响。苏砚猛地回头,
只见一个穿着便利店工作服的活尸正从货架后面爬出来,它的腿似乎断了,
只能拖着身体前进,但速度并不慢。苏砚握紧消防斧,迎了上去。就在这时,
她注意到活尸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对讲机,对讲机里偶尔会传出微弱的电流声。她心里一动,
解决掉活尸后,捡起了那个对讲机。试了试开关,居然还有电。她调到常用频道,
里面一片嘈杂,突然,一个清晰的男声传了出来:“这里是幸存者基地,坐标XX路XX号,
有食物和水,有能力者请速来支援!重复,这里是幸存者基地……”苏砚愣住了。
幸存者基地?她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刻回应。她不知道这个基地是否安全,
也不知道那里的人是否可信。在这个末世里,人心有时候比活尸更可怕。她抱着两箱矿泉水,
快速离开了便利店。回程的路上,她特意绕了远路,避开了那些游荡的活尸。回到家,
她把水放好,拿着对讲机坐在沙发上,反复听着那个男人的喊话。接下来的几天,
苏砚每天都会打开对讲机听一会儿。那个基地的喊话从未间断,
偶尔还会有其他幸存者的回应,有人说已经在去基地的路上,有人询问基地的具体情况。
苏砚的心渐渐动摇了——她一个人在这里,虽然暂时安全,但物资总会用完,而且长期独处,
精神压力太大了。一周后,家里的压缩饼干只剩下最后几包。苏砚看着空荡荡的食品箱,
终于下定了决心。她收拾好所有能用的物资,
将大部分食物和水留在家里——如果基地不安全,她还能回来。她背上背包,戴上防毒面具,
手里拿着消防斧和对讲机,再次走出了家门。根据对讲机里提供的坐标,
幸存者基地在市中心的一个商场里。距离苏砚的小区大约五公里。这五公里的路程,
布满了活尸和废弃的车辆,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苏砚沿着墙根前进,尽量避开开阔地带。
她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解决活尸也越来越干脆。中途,她遇到了几个被困在楼里的幸存者,
他们看到苏砚,纷纷呼救,希望她能帮忙。苏砚停下脚步,看了看他们,
又看了看远处越来越浓的赤雾,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她没有能力救所有人,
她首先要保证自己能活着到达基地。傍晚时分,苏砚终于看到了那个商场。
商场的大门被钢板封死了,只在侧面留了一个小入口,门口站着两个手持钢管的男人,
警惕地看着四周。“站住!干什么的?”看到苏砚走近,其中一个男人大喝一声。
“我是听到对讲机的喊话来的。”苏砚摘下防毒面具,露出一张苍白但坚定的脸。
两个男人对视一眼,仔细检查了她的装备,确认没有问题后,才让她进去。走进商场,
苏砚才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幸存者。大约有四五十人,大多是老弱妇孺,
还有十几个青壮年,手里拿着各种武器,应该是基地的守卫。商场的一楼被改造成了生活区,
中间堆放着食物和水,周围搭着简易的帐篷。一个穿着迷彩服的男人走了过来,
他看起来三十多岁,脸上有一道疤痕,眼神锐利:“我是这里的负责人,赵峰。
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苏砚,从城西那边来。”苏砚简洁地回答。
了指不远处的空位:“先找地方放东西吧,新来的要登记信息,再领一套基础物资。
”苏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女人正坐在桌子后记录,
面前堆着一摞登记表。她放下背包走过去,刚拿起笔,就听到旁边传来争执声。
“凭什么他能多领一瓶水?我妈都三天没怎么喝水了!
”一个穿蓝色外套的女孩攥着空塑料瓶,情绪激动地对着守卫大喊。
“张磊昨天出去搜集物资,砍了五个活尸,你能吗?”守卫抱着胳膊,语气不耐烦,
“基地有规矩,出力多拿得多,不想干就别占地方。”女孩脸色涨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眼泪啪嗒掉在地上。苏砚皱了皱眉,低头快速填写信息——姓名、年龄、原职业、携带物资,
最后在“特殊技能”一栏写下“建筑设计、结构改造、基础木工电工”。登记完,
她领到了一小包压缩饼干和一瓶矿泉水。刚要转身,赵峰突然走了过来,
手里拿着她的登记表:“你懂建筑结构?”“嗯,以前是建筑设计师。”苏砚点头。
赵峰眼睛亮了些:“正好,我们这几天想加固二楼的防御,楼梯口的栏杆太脆了,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