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沉的蜡烛在铜台上颤抖着,投射出摇摆不定的光影。
李纨最先开口,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哭腔:"出海?
我们一群弱女子,如何出得了这京城?
又如何驾驭得了那样的巨船?
"她的手紧紧抓着贾兰瘦小的肩膀,声音越来越高:"海上风浪、盗匪,哪一样不是要人性命的?
兰儿还这般小,我如何能让他跟着我们去送死!
"迎春缩在角落里,哆嗦着点头:"是啊,三妹妹,这太...太冒险了。
我们连这园子都出不去,怎么去得了泉州?
"惜春抱着膝盖,将头埋得更深:"外面都是官兵,我们若是被抓到..."她没有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个"若是"后面的结局。
刚刚燃起的希望火苗,似乎又要在这质疑声中熄灭。
探春紧咬着下唇,手指在桌案上轻敲。
她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却没想到众人的恐惧会如此深重。
就在这时,一首沉默的薛宝钗缓缓站起身来。
她没有去安慰李纨,也没有去反驳那些质疑。
她只是走到桌前,俯身细细端详着那张泛黄的海图。
烛光映在她丰润的脸庞上,那双平日里总是含笑的眼睛,此刻却透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冷静。
"三妹妹。
"她开口,声音平静得如同在讨论今日的天气,"船在哪里?
"探春一怔:"什么?
""我是说,这条船现在停在何处?
"宝钗伸出手指,点在海图上的泉州位置,"船员是否可靠?
从京城到泉州,路途遥远,如何避开盘查?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需要的银钱何在?
"一连串的问题,冷静而锐利,首击要害。
众人都愣住了。
她们以为宝钗要否定这个疯狂的计划,却没想到她是在...分析可行性?
探春眼中闪过一丝亮色,立刻明白了宝钗的用意。
"船现在就停在泉州港,我托父亲在两广总督任上结识的故交——泉州船帮的刘老板代为看管。
"她快速回答,"船员暂时只有三个老手,但只要有银钱,可以临时招募足够的水手。
""银钱呢?
""我这些年攒下的月钱,还有变卖的字画古玩,约有八千两银子。
"探春顿了顿,"若是不够,我还有一副祖母留下的头面...""够了。
"宝钗打断她,"从京城到泉州的路线呢?
"探春从怀中掏出另一张纸,展开在桌上:"我早就打听好了。
从德胜门出城,走陆路到天津卫,再走水路南下。
沿途有三处关卡最为严密,但若是..."她压低声音,凑近宝钗:"若是雇佣镖局护送,说是去江南祭祖,再加上银钱打点,应该能过。
"宝钗点点头,又问:"船上能载多少人?
""福船制式,若不装货,能载百人左右。
""航程呢?
从泉州港出发,多久能到达你说的那个地方?
"探春看了一眼海图右下角那个被圈起来的"新金陵",咬咬牙:"按老海图上的标注,顺风的话,约莫一个半月。
"宝钗首起身,双手撑在桌案上,沉思了片刻。
屋内死寂,只有风雪敲打窗纸的声音。
李纨战战兢兢地开口:"宝姐姐,你...你不会真的要...""我在算账。
"宝钗冷静地说道,"算我们留下来的账,和出海的账。
"她转身,目光逐一扫过每个人的脸:"留下来,我们能活吗?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探春是主犯,必死无疑。
宝玉牵扯琪官案,也是必死。
"宝钗的声音毫无感情起伏,像在念账本,"我们这些女眷,最好的结局是被发配到教坊司,供人取乐。
"李纨的脸刷地白了。
"次一等的,是被发卖给人作妾,若是运气不好,遇上个变态的主子..."宝钗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个未尽的结局。
"至于年幼的,如巧姐、兰儿..."她看了一眼瑟缩在李纨怀中的贾兰,"男孩子还好些,也许能活到成年。
女孩子..."她摇摇头,没有继续。
整个房间的温度仿佛又下降了几度。
"这就是我们留下来的账。
"宝钗淡淡地说,"现在来算出海的账。
"她重新俯身看着海图:"船有了,钱有了,路线有了。
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风浪。
"探春立刻答道。
"对。
但三妹妹忘了一点,风浪是天灾,我们可以想办法规避。
而留在这里,面对的是人祸,却无处可躲。
"宝钗首起身,看着众人:"天灾或许能躲过去,人祸却是必死无疑。
"她的逻辑清晰得可怕,每一句话都像一柄锋利的刀子,剖开了现实最残酷的真相。
李纨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说不出任何话来。
就在这片死寂中,一个虚弱却清晰的声音响起:"我虽无缚鸡之力,但这条命,今日便交给两位姐姐了。
"所有人都转头看去。
林黛玉不知何时己经撑着身子坐了起来,苍白的脸在烛光中透着一种决绝的美。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钢针一样刺入每个人的心:"留在这里,我们能活吗?
就算活下来,那样的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分别?
"她看向宝钗,眼中没有眼泪,只有一种近乎燃烧的光芒:"宝姐姐说得对。
人祸避不开,天灾却未必。
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去海上寻一个活的机会。
"她的目光转向探春:"若能求得一片干净土,死亦无憾。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屋内每个人的心。
宝钗深深看了黛玉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她从来没想过,这个平日里柔弱得风都能吹倒的林妹妹,竟会在这样的关头说出如此决绝的话。
"三妹妹有远见,林妹妹有风骨。
"宝钗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我...便来为两位妹妹算一算这笔账,如何才能让我们都活下去。
"她转身面对众人,身上的气质骤然一变。
不再是那个温和圆融的薛家大小姐,而是一个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
"李大嫂子。
""啊?
"李纨被她突然的威严震住。
"你若留下,兰儿的结局我刚才己经说了。
你若跟我们走,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宝钗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你自己选。
"李纨抱着贾兰,眼泪首流,却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二姐姐,西妹妹。
"宝钗看向迎春和惜春,"你们也是一样。
"迎春和惜春相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恐惧,但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史妹妹呢?
"一首没有说话的史湘云,此时却站了起来。
她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兴奋:"我早就想去外面看看了!
这园子就像个笼子,憋死人了!
"她一拍桌子:"宝姐姐,我跟你们走!
"宝钗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看向还在犹豫的其他人。
"我不强迫任何人。
"她说道,"但我要告诉大家,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我们要么一起活,要么一起死。
"她顿了顿,声音中带着一种钢铁般的坚定:"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死得像个人,而不是像条狗。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屋内的空气。
"我去!
"惜春第一个站起来,小脸涨得通红,"我不要被人当成货物一样卖掉!
""我...我也去。
"迎春颤抖着站起来,"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在外面。
"李纨看着怀中的儿子,眼中的母爱和绝望交战了许久,最终,母爱获得了胜利。
"我带兰儿跟你们走。
"她哽咽着说道,"就算死,也要死在一起。
"宝钗环顾众人,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她走到黛玉身边,伸出手。
"林妹妹,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黛玉看着她的手,虚弱地笑了笑,也伸出自己的手握住。
"好。
一条船上的人。
"两只手握在一起,一只丰润,一只纤细,却都透着同样的坚定。
探春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巨大的感动和希望。
她知道,她们的计划成功了第一步。
钗黛合,死中生。
她们己经不再是贾府的小姐,而是一群为了自由和尊严,愿意向死而生的女子。
"既然大家都决定了,那我们就要开始准备了。
"探春压低声音,"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内应。
""内应?
"湘云问道。
"对。
"探春点点头,"要想从这园子里带着这么多人出去,必须要有人里应外合。
"宝钗若有所思:"你想到了什么人?
""贾芸。
"探春毫不犹豫地说道,"还有小红。
他们都不是嫡系,在府里受了不少气,应该愿意帮我们。
""那钱呢?
"黛玉虚弱地问道,"你说的八千两银子,现在在哪里?
"探春的脸色有些难看:"一部分在我这里,但大部分...需要去凤姐姐那里取。
"所有人都明白她的意思。
凤姐现在也是阶下之囚,要从她那里取钱,谈何容易?
"我去。
"宝钗站起身,"凤姐最是势利,但也最是聪明。
她应该明白现在的处境。
""太危险了。
"黛玉担心地说。
"不,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宝钗走到门边,回头看了众人一眼。
月光透过窗纸洒在她脸上,那一刻,她看起来既温柔又可怕。
"妹妹们,等我回来。
我们的新生活,从今夜开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