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书院 > > 槐树下的家书佚名佚名最新热门小说_槐树下的家书全本在线阅读
都市小说连载
《槐树下的家书》男女主角佚名佚名,是小说写手非影之诗所写。精彩内容:《槐树下的家书》的男女主角是非影之诗,这是一本现实情感,大女主,家庭小说,由新锐作家“非影之诗”创作,情节精彩绝伦。本站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538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7-25 02:24:08。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槐树下的家书
主角:佚名 更新:2025-07-25 04:52:5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麦香里的录取通知书夏末的阳光把晒谷场烤得发烫,
林雅涵捏着那张边缘发卷的录取通知书,指腹在"一本线以上20分"的字样上反复摩挲。
风卷着麦糠掠过鼻尖,混着远处猪圈飘来的腥气——这是她住了十八年的村庄,
空气里永远飘着泥土和生存的味道。"雅涵!"张氏的声音从篱笆外传来,
手里挎着的竹篮晃悠着,刚摘的豆角垂在篮沿。看见女儿手里的通知书,她脚步顿了顿,
嘴角扯出个僵硬的笑,"回来吃饭了,你爸刚从镇上打零工回来。
"饭桌上的玉米饼子还冒着热气,林强叼着饼子往嘴里扒拉红薯稀饭,
筷子在碗底划出刺耳的声响。林父坐在主位,黝黑的手背上还沾着水泥渍,他没看通知书,
只把碗里的鸡蛋夹给了最小的林雅倩:"快吃,下午还得去割猪草。
"林雅涵把通知书折成小块塞进裤兜。
她知道这张纸意味着什么——是凌晨五点在煤油灯下背单词的影子,
是放学路上捡塑料瓶换练习本的脚印,是整个村庄屈指可数能走出泥土的机会。可她更知道,
对于这个六口之家,这张纸像块烧红的烙铁。夜里她被父亲叫进里屋。
土坯墙上贴着林强小时候得的"三好学生"奖状,边角已经泛黄卷翘。
林父从床底拖出个木箱子,翻出个铁皮饼干盒,里面是一沓用橡皮筋捆着的毛票,
最大面额是五块。"学费的事你别操心。"他摩挲着铁皮盒上的锈迹,声音比平时低了八度,
"我跟你张姨商量好了,把西头那半亩花生地转租给老王家,再去镇上砖窑厂多扛几车砖。
"林雅涵盯着他鬓角新冒的白发。这个男人不是她的亲爹,却在她亲妈难产去世后,
把刚满周岁的她抱回了家。三年前他带着张氏和两个面黄肌瘦的妹妹进门时,
曾在灶台前跟她说:"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们的。""爸,
要不我...""不行。"林父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
"我小时候全村就我爹让我读到小学毕业,后来去县城打零工时,人家看我会写名字,
才让我当记账的。雅涵,读书是能让人站直腰杆的事。"他从怀里摸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
里面是颗用红布包着的水果糖。"这是你李叔给的,他儿子结婚剩下的,你拿着。
"糖纸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藏着个不敢说出口的秘密。九月开学那天,
林父背着蛇皮袋送她去车站。袋子里装着张氏连夜烙的玉米饼,还有两身缝补过的旧衣服。
火车开动时,她看见父亲站在月台上,被晨雾裹着,身影越来越小,像株被风吹弯的玉米。
2 冬夜里的陌生地址大学宿舍的暖气片总在深夜发出叮叮当当的响,
林雅涵把冻得发红的手塞进袖管,继续抄写教案。她在中文系当助教,每节课能赚五块钱,
加上周末去食堂洗盘子,勉强够生活费。"雅涵,又在打工啊?"室友抱着暖水袋探头进来,
"你哥又给你打钱了,卡上多了三百。"林雅涵笔尖顿了顿。林强在南方电子厂打工,
听说刚得了个儿子,正是用钱的时候。她把银行卡塞进课本夹层——这钱她不能动,
就像不能动父亲第一次送她的那颗水果糖。大三那年冬天来得格外早,
雪粒子打在教室窗户上沙沙响。传达室大爷喊她取信,牛皮信封边缘磨得发白,
右上角贴着张模糊的邮票,是家里寄来的。信纸用胶带粘过两次,林父的字迹歪歪扭扭,
墨迹在"地址"两个字上洇开一团:"去见见他吧,地址在下面。别告诉你张姨,
就说学校组织实习。"地址在三百公里外的海滨城市。林雅涵捏着信纸走到操场,
寒风卷着雪沫子扑在脸上。她突然想起十岁那年,林强偷偷跟她说:"咱爸不是你亲爹,
我听见他跟张姨吵架时说的。"当时她追着林强打了半条街,直到张氏把她拉进怀里,
塞给她块烤红薯:"别听你哥瞎咧咧,你就是爸的心头肉。"她最终还是买了火车票。
绿皮火车摇摇晃晃走了十二个小时,窗外的风景从枯黄的麦田变成了连片的白杨树。
到站时天刚亮,她按着地址找过去,越走越心惊——路边的院墙砌着雕花瓷砖,
来往的自行车铃里混着汽车喇叭声,空气里飘着她只在百货公司闻过的香皂味。
"请问找哪位?"开门的女人穿着呢子大衣,头发烫成波浪卷。院子里传来孩子的笑声,
一个穿小皮鞋的男孩正骑在男人肩上,手里举着变形金刚。男人转过身时,
林雅涵攥紧了背包带。他穿着笔挺的中山装,眉眼间竟和自己有几分像。"你是雅涵?
"他声音发颤,伸手想碰她的胳膊,又触电似的缩了回去。客厅的沙发软得让人不敢坐,
茶几上摆着玻璃水果盘,苹果红得像假的。女人给她倒了杯加了糖的牛奶,
男人搓着手说:"我是李建设,是你亲生父亲。当年你妈生你时我在外地当兵,
等我回来...""别说了。"林雅涵打断他,牛奶在胃里沉甸甸的,像吞了块冰。
她看见墙上的结婚照,照片里的女人不是她妈,男孩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原来这些年,
有人过着她从未想象过的生活。临走时男孩拉住她的衣角,
小皮鞋上的亮片在阳光下闪:"姐姐,你下次来带玉米饼好不好?我爸说你家的饼子是甜的。
"林雅涵蹲下身,看见他耳后有颗和自己一样的小痣。回程火车上,
她把李建设塞给她的存折撕成碎片。存折上有五位数的存款,
可她总想起父亲在砖窑厂扛砖的背影——有些东西,比钱重多了。
3 雨天里的最后一面林雅涵在单位宿舍住了三年,直到结婚那天,
李建设派人送来台彩色电视机,她才第一次踏进他买的婚房。丈夫是大学同学,
知道她家里的事,从不多问,只在她夜里翻来覆去时,把暖水袋塞进她被窝。"雅涵,
你爸他..."张氏的声音在电话里发颤,背景是林雅倩压抑的哭声。
林雅涵握着听筒的手突然冒汗——这是她离开家第五年,第一次接到家里的电话。
林父中风了。李建设派车送她回去,车子开进村庄时,她看见村口的老槐树还在,
只是枝桠间挂了个喇叭,正播放着天气预报。张氏在院门口等她,鬓角添了好多白头发,
拉住她的手就掉眼泪:"你爸不让告诉你,说怕耽误你评职称。"里屋弥漫着中药味,
林父躺在炕上,脸肿得认不出模样,看见她进来,浑浊的眼睛亮了亮,
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林强蹲在墙角抽烟,烟头扔了一地:"爸昨天还说,
要去镇上给你买那本《唐诗宋词》,你小时候总念叨的。"林雅涵守了三天三夜。第四早上,
林父突然清醒了,攥着她的手比划着,林强把纸笔递过来。他歪歪扭扭写了个"李"字,
又划掉,改成"家"。雨是午后开始下的,豆大的雨点砸在窗棂上。林父的手突然松了,
张氏扑过去哭,林雅倩抱着最小的林雅姿,两个妹妹的哭声像两只受伤的小猫。
林雅涵站在炕边,看见父亲枕头下露出半截红布,是那颗没吃的水果糖。
出殡那天来了好多人。有砖窑厂的工友,有镇上废品站的老板,还有个穿军装的老爷爷,
对着林父的遗像敬了个礼:"老林啊,你救的那个兵,现在当团长了。"林强把她拉到厢房,
从木箱里抱出个铁皮盒:"这是爸给你的。"里面是二十多封信,信封上都写着她的名字,
却没贴邮票。最底下压着叠献血单,最早的日期是她刚上高中那年。
4 灯光下的未寄家书林雅涵把信带回了城。夜里哄睡女儿后,她坐在台灯下,
拆开最厚的那封。信纸是作业本撕下来的,背面还印着数学题。"雅涵,今天去给你交学费,
卖花生的钱还差五十。废品站的老王说,把你攒的那些塑料瓶卖了能凑二十,
剩下的我去献血。护士说我血好,能给产妇用,还给了盒鸡蛋,让你张姨给你留着。
""你李叔来看你了,带了袋麦乳精。他说你亲生父亲是个英雄,在边境打仗牺牲的,
临终前托他照顾你。我没告诉你,是怕你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你放心,爸能养你。
""林强这混小子,在厂里跟人打架,被领导扣了工资。我骂他时,
他说'我妹上学要花钱'。这小子,跟我年轻时一个犟脾气。""今天去镇上买化肥,
看见李建设了。他开着小轿车,说要接你去城里住。我说不用,我闺女有出息,
自己能考上大学。他塞给我五百块钱,我没要——咱人穷,但腰杆不能弯。
"信纸上的墨迹越来越淡,最后几封信的字迹抖得厉害:"雅涵,爸可能等不到你毕业了。
听说你在学校得奖状了,爸在墙上给你留了位置,比你哥那个大。
""李建设说要给你安排工作,我答应了。不是因为他有钱,是怕我走了,没人护着你。
你别恨他,他也不容易,当年是部队把你托付给我的,他找了你好多年。
""看见你给家里寄的钱了,你张姨哭了半宿。钱你留着,给孩子买奶粉。爸没本事,
没能让你像李建设家的孩子那样穿新衣服,但爸知道,我的雅涵,是最棒的。
"最后一封信只有一句话:"你是英雄的女儿,也是我的女儿。"林雅涵捂住嘴,
眼泪砸在信纸上,晕开一片墨迹。台灯下,三岁的女儿翻了个身,小嘴里嘟囔着"妈妈"。
她走过去,轻轻吻了吻女儿的额头——孩子耳后也有颗小痣,像颗会发光的星星。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那叠献血单上。最上面那张写着血型:O型。和她的一样。
她突然想起父亲送她去车站时,站在月台上的样子。原来不是晨雾裹着他,是他舍不得她走,
站了很久很久。林雅涵拿起手机,拨通了林强的电话:"哥,明年清明,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