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书院 > > 大明永乐你别犟(孙渤朱棣)全本免费小说_阅读免费小说大明永乐你别犟孙渤朱棣
其它小说连载
历史古代《大明永乐你别犟》是作者“AAA建材刘总”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孙渤朱棣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主角朱棣,孙渤,朱瞻基在历史古代,历史,明朝,穿越,打脸小说《大明:永乐你别犟!再犟命没了!》中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由实力作家“AAA建材刘总”创作,本站无广告干扰,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00550字,83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7-23 14:28:11。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连载中。小说详情介绍:“老爷子,别犟了!听我一句,现在撤军,还能活!”穿越者孙渤的“天气预报”,精准预言了永乐北伐军的惨败。面对震怒的永乐大帝朱棣,他不仅没怂,反而成了唯一敢说真话的人。“朕乃封狼居胥的皇帝!”朱棣怒吼。“得了吧,比唐宗差远了!”孙渤撇嘴。从“拖出去砍了”到共享二锅头,一个孤独的帝王,一个满嘴跑火车的穿越者,在榆木川的烂泥营地里,碰撞出奇特的火花。连绵阴雨困住神机营,后方太子动作频频,草原暗藏杀机……历史记载:永乐帝朱棣,将病逝于此次班师途中。孙渤看着眼前这头倔驴:“老朱,数风流人物?想上榜前五,你得先活着回去!改变历史,就看我这张嘴能不能把你骂醒了!”
主角:孙渤,朱棣 更新:2025-07-23 17:45:32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永乐二十二年,榆木川。
风沙卷着草屑,呜咽着拍打在明军主大营的牛皮帐上,发出沉闷的扑簌声。
帐内,一尊铁塔般的身影伫立在地图前。
朱棣身披玄甲,甲胄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渍与沙尘,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粗重的呼吸而颤动。
六十多岁的人了,本该在深宫里颐养天年,他却非要把自己活成一柄随时准备出鞘的剑。
可这柄剑,在榆木川这鬼地方,被风沙磨得有些钝了。
“陛下。”
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从大帐的角落里响起。
朱棣没有回头,光听这称呼,他就知道是谁。
整个大营,只有那小子敢这么叫他,其他人无不是毕恭毕敬地称呼“皇爷”或者“万岁”。
孙渤从阴影里走了出来,他身上那件军绿色的厚外套在这金戈铁马的营帐里,显得格格不入。
一头利落的短发,更是与这个时代的长发束冠大相径庭。
“老爷子,别犟了。”
孙渤走到朱棣身边,探头看了看地图。
“今天又折了一阵,纯属白给,赶紧下令拔营回京吧。”
“放肆!”
朱棣猛地一拳砸在身前的长案上,震得上面的令箭哗哗作响。
“朕的大军,自出征以来屡战屡胜,何来白给一说!”
他扭过头,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怒意。
“今日不过是天时不利,风沙骤起,让那鞑靼小崽子们捡了便宜!”
“得了吧您,”孙渤撇撇嘴,“天时不利也是不利,输了就是输了,找什么借口。”
“你!”
朱棣扬起手,那只布满老茧的手掌在半空中停住,终究没有落下。
孙渤脖子一梗,毫不畏惧地迎着他的怒气。
“打我?打死我你也改变不了这场仗打不赢的事实。你非要耗死在这里,大明怎么办?太子爷怎么办?你那好圣孙又怎么办?”
朱棣胸膛剧烈起伏,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孙渤的话,句句都戳在他的心窝子上。
“朕还没输。”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孙渤叹了口气,像是对一个不听话的老人无可奈何。
“行,你不认输。那你看看我两天前写给你的那张纸条,上面写的什么?”
朱棣动作一滞。
他想起了那张被他随手塞进怀里甲胄夹缝中的纸条。
当时孙渤神神秘秘地递给他,说是什么“天气预报”,他只当是这小子的又一次胡闹。
他伸手入怀,摸索了片刻,掏出一张被汗浸得有些发皱的纸。
纸上是几行歪歪扭扭的字,用的是一种朱棣从未见过的硬笔所写。
“六月初三,榆木川东南方向,午后起大风,黄沙漫天,不宜出战,强行出击必败,折损三千人以上。”
朱棣捏着纸条的手指,关节处因为用力而发白。
今天,正是六月初三。
午后,大军追击阿台部至一处峡谷,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昏黄一片。
狂风卷着沙砾,打得人睁不开眼,战马嘶鸣,阵型大乱。
就在那时,躲在暗处的蒙古游骑兵冲杀出来。
明军猝不及防,当场被冲散了阵脚,死伤惨重。
若不是他那好圣孙朱瞻基带着神机营及时赶到,用火炮轰退了敌人,恐怕损失远不止三千人。
就连他的两个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在乱军中受了些轻伤。
纸上所写,竟然分毫不差。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个叫孙渤的年轻人,就像个凭空冒出来的怪物。
几天前,他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自己的御帐之中,身边还有一扇泛着微光、能看到另一番天地的大门。
孙渤说自己来自六百年后,那扇门是“双穿门”,他就是不小心穿过来的。
他还说,永乐二十二年的这次北伐,注定劳而无功,而他朱棣,将会病死在回师的路上。
荒谬。
朱棣的第一反应就是荒谬。
他戎马一生,什么奇人异事没见过,但这种说法,太过离谱。
他下令将孙渤拿下,可这小子一转身就退进了那扇门里,消失不见。
等他再出来时,手里还多了些名叫“压缩饼干”和“矿泉水”的古怪吃食。
朱棣自认雄才大略,但眼前发生的一切,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他扣下了孙渤,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几天相处下来,朱棣发现这小子除了嘴巴臭,说话不中听,人倒是不坏。
更重要的是,他敢说真话。
朱棣坐拥天下,富有四海,可身边全是阿谀奉承之辈,连他的亲生儿子们,说话都隔着一层。
唯独孙渤,一个对他毫无敬畏之心的“后世之人”,敢指着他的鼻子说他错了。
这种感觉,很新奇,甚至让他有些病态的享受。
高处不胜寒的孤寂,被这个突然闯入的年轻人,撕开了一道口子。
朱棣缓缓松开手,那张预言成真的纸条飘落在地。
“换作旁人,敢对朕如此说话,早已被拖出去砍了。”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怒气消散后,剩下的是无边的疲惫。
“朕杀了那么多人,却留着你这个整天咒朕的,你说,朕是不是老糊涂了?”
孙渤捡起地上的纸条,小心地折好。
“你不是老糊涂,你是太孤独了。”
他把纸条塞回朱棣手里。
“当皇帝的,有几个能听见真话?我这是免费给你当个树洞,顺便救你一命,你应该感谢我。”
“救朕一命?”朱棣冷笑一声,“朕的命,握在自己手里。”
“拉倒吧。”孙渤毫不客气地戳穿他,“你的身体什么样,你自己没点数?别硬撑了,再这么折腾下去,不等蒙古人打过来,你自己就先崩了。”
他指了指帐外。
“而且,我再给你个‘天气预报’。”
“榆木川这鬼地方,旱季马上就要过去了。用不了几天,就会开始下连绵的阴雨。”
孙渤走到那张巨大的军事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一个地方。
“到了那时候,你引以为傲那些大炮,会全部陷进泥潭里,变成一堆废铁。”
“到时候,别说打仗了,你连撤退都困难。”
“老爷子,听我一句劝,现在走,还来得及。”
孙渤说完,不再多言,转身走回了自己的角落,像个局外人。
整个大帐,再次陷入死寂。
只剩下帐外的风声,和朱棣越来越沉重的呼吸声。
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那身冰冷的甲胄,此刻像是变成了囚禁他的牢笼。
撤军?
他朱棣御驾亲征,耗费国帑无数,动员军民数十万,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
他的脸面何在?大明的威严何在?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