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霓虹深渊种子代价》男女主角李薇周是小说写手韭菜割了一茬接一茬所精彩内容:掏出钥匙插进锁刚转动了一就听到屋里传来熟悉的、却又让我浑身发冷的声音——是李薇的笑还有一个男人的说话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沉沉压在江南市的上霓虹灯icon的光晕透过出租屋老旧的玻璃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细碎而摇晃的光像极了我此刻慌乱又麻木的心我叫陈今年28是《江南日报》社会新闻部的一名普通记这个title说出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底气不足——毕在这座日...
主角:李薇,周铭 更新:2025-10-24 19:06:46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掏出钥匙插进锁孔,刚转动了一下,就听到屋里传来熟悉的、却又让我浑身发冷的声音——是李薇的笑声,还有一个男人的说话声。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沉沉压在江南市的上空。霓虹灯icon的光晕透过出租屋老旧的玻璃窗,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细碎而摇晃的光斑,像极了我此刻慌乱又麻木的心跳。我叫陈默,今年28岁,是《江南日报》社会新闻部的一名普通记者。这个title说出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底气不足——毕竟,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记者”二字早已不像十年前那样带着理想主义的光环,更多时候,它只是一份需要按时打卡、完成KPI的谋生工具。
我靠在冰冷的椅背上,盯着电脑屏幕上那篇刚写完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居民参与热情高涨》的稿子,指尖悬在“提交”按钮上迟迟没有按下。通篇都是“积极响应”“广受好评”之类的套话,没有一句是我真正想说的。胃里传来一阵空落落的绞痛icon,才想起自己从下午跑社区采访到现在,只在路边买了个凉掉的肉包垫了垫肚子。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李薇”两个字,我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皱。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她带着几分不耐烦的声音:“陈默,你什么时候回来?妈今天寄了箱螃蟹过来,我懒得弄,等你回来蒸。”
“我这边稿子还没弄完,可能要晚点。”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些,“你要是饿了就先吃点别的垫垫。”
“晚点是几点?螃蟹放久了就不新鲜了!”李薇的声音拔高了几分,“我今天录了一下午的《城市播报》,嗓子都快哑了,哪有精力弄这些?你一个记者,天天跑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有什么好忙的?”
熟悉的指责像针一样扎进心里。我握着手机的手指紧了紧,喉结动了动,却没说出反驳的话。是啊,我天天跑的都是些什么?社区大妈的邻里纠纷、街边小贩的占道经营、商场促销的打折活动……这些连我自己都觉得乏味的新闻,怎么能和她镜头前光鲜亮丽的“城市播报”比?
挂了电话,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的细碎声响和空调外机的嗡嗡声。我看着电脑屏幕上自己的名字——“记者:陈默”,忽然想起七年前在复旦大学新闻系icon的课堂上,老教授拿着话筒问我们“为什么选择新闻”时的场景。
那时候的我,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举着手大声说:“我想做调查记者,揭露真相,为那些受委屈的人发声!”话音落下,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老教授笑着点点头:“好,有冲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应该是每个新闻人的初心。”
“初心”这两个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些讽刺。毕业那年,我抱着厚厚的作品集跑了好几家报社,想去调查部,却都被以“太年轻、缺乏经验”为由拒绝了。最后,《江南日报》的社会新闻部给了我offer,主编拍着我的肩膀说:“先从基层跑起,把基础打牢,以后有的是机会。”
这一跑,就是五年。从23岁到28岁,人生中最该拼闯的五年,我都耗在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曾经的理想像被雨水浸泡过的纸,慢慢软塌、变形,最后只剩下模糊的印记。
我叹了口气,按下“提交”按钮,关掉电脑,抓起桌上的外套就往楼下走。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好几盏,只能借着手机电筒的光摸索着下楼。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还亮着灯,我走进去买了瓶矿泉水,付钱的时候,老板笑着和我打招呼:“小陈加班啊?”
“是啊,刚忙完。”我勉强笑了笑。这个便利店老板我认识,上次他店里被小偷偷了东西,是我帮他写了篇报道,提醒周边商户注意防范。从那以后,他每次见我都格外热情。
走出便利店,晚风带着江边的湿气吹过来,凉飕飕的。我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看着路边来来往往的人。一对年轻情侣手牵着手,女孩指着橱窗里的裙子笑着撒娇,男孩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头发;几个刚下班的白领拿着咖啡杯icon匆匆赶路,脸上带着疲惫却又有几分对未来的笃定;还有卖烤红薯的大爷,守着小小的推车,红薯的甜香在夜色里弥漫开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只有我,像一艘失去方向的船,在生活的海里icon随波逐流。
回到家楼下,我抬头看了看六楼的窗户,灯亮着,那是这个城市里唯一属于我的“家”,却又常常让我感到陌生。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电梯。电梯里的镜子映出我疲惫的脸,眼下的乌青很重,头发也有些凌乱,和电梯里贴着的李薇主持节目的宣传海报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海报上的李薇穿着精致的套装,妆容得体,笑容明媚,眼神里满是自信。她比我小两岁,是市电视台的当家花旦,主持的《城市播报》收视率常年稳居前列。我们是在一次新闻发布会认识的,那时候她刚进电视台实习,我也才入职不久,两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结婚三年,起初的甜蜜渐渐被生活的琐碎磨平。她的事业越来越好,身边围绕着各种各样的资源和人脉,而我依旧是那个每天跑现场、写稿子的普通记者。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争吵却越来越多。她总说我“不上进”“没本事”,说当初真是瞎了眼才会嫁给我。
电梯门“叮”的一声打开,我攥了攥手里的矿泉水瓶,一步步朝家门口走去。掏出钥匙插进锁孔,刚转动了一下,就听到屋里传来熟悉的、却又让我浑身发冷的声音——是李薇的笑声,还有一个男人的说话声。
钥匙在锁孔里凝滞了刹那,金属摩擦的细微声响仿佛被无限拉长。屋内的谈笑风生像隔着水幕传来,模糊,却又异常清晰地刺入耳膜。那不是电视里的声音,电视的声音带着扬声器特有的扁平感,而这笑声,鲜活、生动,带着真实的情绪起伏。
我推开门。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