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言情小说 > 我们的信息素说我们不可能

我们的信息素说我们不可能

荼青青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我们的信息素说我们不可能》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是“荼青青”大大的倾心之小说以主人公关于一刻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精选内容:致曾经的那个你:想不到吧?我竟然还会来打扰以这样一封书信的形连我自己都感到意最终会通过这种方为我们那场无疾而终、甚至有些不知所以的分画上一个迟来的句请别误我的目的绝非奢求重归于这封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告是对你、对我自更是对我们共同拥有过的那段炽热又最终冷却的时一个应有的交如果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扰乱了你此刻平静的生我恳请你——请务必读完它...

主角:关于,一刻   更新:2025-07-18 21:2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致曾经的那个你:想不到吧?我竟然还会来打扰你,以这样一封书信的形式。

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最终会通过这种方式,

为我们那场无疾而终、甚至有些不知所以的分手,画上一个迟来的句点。请别误会,

我的目的绝非奢求重归于好。这封信,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告解,是对你、对我自己,

更是对我们共同拥有过的那段炽热又最终冷却的时光,一个应有的交代。

如果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扰乱了你此刻平静的生活,我恳请你——请务必读完它!

一字一句,甚至,如果可以,请大声地读出来!我知道,以我如今的身份,

早已没有资格提出这样的要求,但这依然是我此刻最深切的、也是唯一的祈愿我们,

究竟是从哪一刻开始,踏上了背道而驰的不归路?是当我执意奔赴远方的大城市,

将“留下陪伴”这个选项轻轻拂去时,在你心中悄然种下的失落?是我在工作重压下,

将那份无处宣泄的挫败和焦虑,悄然转化为对你忽冷忽热的疏离?是每次沟通,

那些本应心贴着心的交谈,不知不觉间竟滑向了毫无营养的浅滩?

还是源于我们骨子里那份该死的倔强——宁愿让沉默和猜忌疯狂滋长,

也不愿放下自尊去真诚沟通、消解误会,任由无形的隔阂像藤蔓般缠绕、窒息?亦或是,

掺杂了一些我们当时无力抗拒的外在推力?无论答案是什么,尘埃早已落定,结局已然铸成。

如今回望,除了沉重的“抱歉”,我竟无言以对。不说一声便骤然断联,

像个赌气又懦弱的孩子。现在的我,越想越觉得那时的自己何其幼稚。然而,

那幼稚的表象之下,深藏的不过是一个软弱无能者的自我伪装。让你的初恋,

以如此荒谬的方式草草收场,我深知,这本可以有一个更温柔、更体面的句点。可惜啊,

世间从无“如果”。所以,对不起,千言万语,

最终也只能化作这一句:是我没能力守护好我们。既然已成定局,

不妨让我们做一回“事后诸葛”,带着些许抽离的清醒,重新回望那段共度的一年多光阴。

那些笑与泪交织的日子,无论结局如何,它们本身,都曾是我生命中最璀璨的宝石。我记得,

是在株洲,我们正式确定了彼此的关系。说来惭愧,我那时用了点“小计谋”,

假借买衣服之名,把你“坑蒙拐骗”到了那座城市。你当时的神情,

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份犹豫、那份尚未完全准备好的忐忑,我其实看得分明。

后来你曾问我:‘难道你没发现我之前和现在笑的不一样嘛?’ 我当然知道。那时的我,

只是笑了笑,没有言语。看着你眼中的踌躇,我又何尝不在心底暗自犹豫:这样仓促的开始,

我们又能走多远?因为我清晰地记得你说过,你向往的恋爱,是始于一束盛开的鲜花,

一场郑重其事的表白。这两样,我当时都欠奉。虽然后来在归途中,

我匆忙补上了一束黄灿灿的玫瑰,但那句正式的、饱含心意的表白,却始终欠着。我总想着,

后面再补吧。这一欠,竟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后来,到底是什么时候,

你真正敞开心扉接纳了我呢?我想,应该是从那次心血来潮的江西之旅开始的吧。

在南昌熙攘的街头、陌生的山水间,你的笑容第一次绽放得那样毫无保留,那样灿烂夺目,

像穿透云层的第一缕阳光,瞬间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你总说我“把你照顾得很好”,

每每听到,我心中既甜蜜又惶恐。甜蜜于你的肯定,

惶恐于我深知自己做得远不如你所说的那般完美。就拿那次南昌之行来说,

一切决定都透着临时起意的仓促。没有详尽的规划,没有周全的攻略,路线安排得一塌糊涂。

我们错过了登临滕王阁凭栏远眺的机会,错过了摩天轮升到最高点时俯瞰全城的浪漫,

甚至没能吃好、睡好、玩得尽兴。最狼狈的是,某个深夜,

我们在陌生的街头漫无目的地走了很久很久,疲惫不堪。回程后,

我反复咀嚼这次旅行中的种种失误,暗暗发誓下次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那种想要为你做到最好,却又力有不逮的懊恼,至今萦绕心头。后来,

我们临时起意去爬武功山。天公不作美,山间弥漫着浓雾,

冰冷的雾水很快浸透了我们的衣衫,寒意刺骨。但你知道吗?即使在那样的狼狈中,

路上的风景依然美得惊心动魄。险峻的高山绝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如同泼墨的山水画;雨雾洗过的绿茵草地,散发着清新醉人的气息。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你。

和你并肩站在那样的天地间,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人,所有的尘世喧嚣都被隔绝在外。

那份心灵的贴近,是任何天气都无法剥夺的。下山时,我们俩的腿都像灌了铅,

酸痛得几乎迈不开步,连走路都成了酷刑。看着彼此一瘸一拐、龇牙咧嘴的狼狈模样,

我们忍不住指着对方哈哈大笑,笑声在山谷里回荡。那一刻,

所有的疲惫、寒冷似乎都烟消云散了。那种纯粹的、共享的欢乐,

那种因为对方的存在而让艰难也变得有趣的默契,现在回想起来,

嘴角依然会不由自主地上扬。哈哈哈哈哈……是啊,那时的我们,只要在一起,

再大的风雨也能化作彩虹,再深的疲惫也能瞬间消融。

还记得我们一起笨手笨脚做蛋糕的情景吗?你自嘲动手能力不强,

全程举着手机“咔咔”拍照记录。我当时有点心急,还凶了你一句,事后懊悔不已。

虽然最后出炉的蛋糕歪歪扭扭,奶油抹得也七零八落,远称不上美观,但你知道吗?

那上面承载的,是我们笨拙却无比认真的爱意,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蛋糕的每一寸糖霜里,都融入了我们当时幸福的身影和甜蜜的笑语。

我们赋予了它远超食物本身的意义——那是我们爱情的甜蜜见证。

后来我还兴致勃勃提议一起去打造一对专属的银戒指,可惜你对此似乎兴致缺缺,

这个愿望也就此搁浅。算了,反正……也永远无法实现了。

说到戒指…那个被我弄丢的金戒指,你…还记得吗?那天在德思勤、植物园玩了一天,

晚上回到住处,你温柔地把戒指戴在我的手指上。睡意朦胧间,

醒来时我还分明看到它在指间闪烁。可仅仅是再眯了一会儿的功夫,它就那样神秘地消失了!

我们像疯了一样,把房间的角角落落翻了个底朝天,床垫掀开,地毯摸遍,

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那一刻,巨大的自责感像潮水般将我淹没,

我语无伦次地保证:“我一定会还你一个更好看的!一定!

” 你在一旁轻声安慰:“没事的,丢了就丢了吧,

回去被骂一顿就好了……” 你语气里的宽容,反而让我更加无地自容。后来,

我果然听见了你被责备的声音,那一瞬间,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我恨自己,

为什么连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为什么偏偏要让你因为我的疏忽而受委屈?

这份愧疚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底。后来,我悄悄去挑选了一枚新的金戒指。这一次,

我更加用心。我甚至在戒指内侧,小心翼翼地刻上了我们两人名字的缩写。无数次,

我在脑海中演练着,要在一个最浪漫、最幸福的时刻——也许是夕阳下的海滩,

也许是庆祝某个特别纪念日的晚餐后——单膝跪地或者不需要那么正式,

只是深情地凝视着你的眼睛,郑重地为你戴上它,许下一个关于未来的承诺。

我幻想着你看到它、戴上它时惊喜又感动的表情。然而……命运弄人,

这枚承载着我满满歉意和无限期许的戒指,最终也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

静静地躺在盒子里,连同那份未能送出的心意一起,蒙上了岁月的尘埃。

哎……其实关于这枚戒指,后来还有一段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更深的遗憾,

待我稍后再慢慢道来。此刻提起,心尖仍是细细密密的疼。美好的回忆说了一些,

如同阳光下的片段。但一段感情的真实图景,不可能只有温暖和甜蜜,

那些不那么愉快的、甚至带着刺痛的瞬间,同样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独家记忆”。

它们像隐藏在阳光背后的阴影,提醒着我们关系的脆弱与复杂。该从何说起呢?

还是……一件件来吧。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在我们刚刚确定关系的那段日子里,

“分手”这两个字,似乎常常被你挂在嘴边。起初,我理解为或许是你还没完全准备好,

用这种方式来试探我的感情深度?又或者,你是真的在犹豫、在后悔?那段时间,

我的心情总是随着这两个字起起落落,充满了不安。最严重的一次,

你开玩笑似地对我说:“我怀宝宝了,怀的是别人的……”具体措辞或许有些模糊了,

但那句话的核心和它带来的冲击,我永生难忘。话音未落,我……失控了。

一股混合着震惊、愤怒、痛苦和极度受伤的情绪瞬间冲垮了理智,

我下意识地、轻轻地打了你一巴掌。你愣住了,随即眼泪汹涌而出,哭得撕心裂肺。

我慌了神,手足无措地抱着你,笨拙地安慰了好久好久。可你知道吗?我的心,

在那瞬间也碎了一地。听见自己深爱的人说出那样的话,即使是玩笑,也像一把淬毒的匕首,

狠狠扎进心脏最柔软的地方。我会当真,我无法不把它当真!因为太在乎,

所以无法承受哪怕一丝一毫失去你的可能。那天送你回去后,我一个人走在回程的路上,

夜风冰冷,泪水无声地滑落眼角,怎么擦也擦不干。这件事,像一根顽固的刺,

深深扎进了我的心里,成了一个难以释怀的疙瘩。遗憾的是,我们当时并没有真正坐下来,

坦诚地沟通,彻底解开这个心结。它像一颗未被清除的种子,在沉默的土壤里悄然发芽,

最终演变成了我们的第一次短暂分离。那一次,我们明明都那么不舍,心中万般牵挂,

却都被那份该死的倔强死死按住了脚步。两个人像比赛似的,

都在心里默默较劲:“为什么他不先来找我?”“为什么她不先低头?

”两个嘴比石头还硬的人,谁又能迈出那一步呢?万幸的是,在最后关头,

我们几乎同时松了口,才没有让那次分别成为彻底的终点。现在想来,真是捏了一把冷汗。

至于其他的磕磕绊绊、争吵误会……唉,不提也罢。不开心的事情说多了,徒增烦恼。

也许真的应该把它们忘得一干二净,只留下那些开心、快乐、美好的画面。虽然,坦白说,

现在的我还做不到如此豁达。在真正释怀之前,

就让这些苦涩的记忆继续在我心里慢慢消化吧。毕竟,这一切,某种程度上,

也是我“自找”的。现在,让我试着描述一下,在我这面不够明亮的镜子中,

映照出的“我们”的模样。先说说我自己吧。我必须坦诚地说,

我远不像你曾经认为的那么好,甚至可以说,相当糟糕。

可伤人伤己也不愿示弱、小心眼尤其在看到你对他人也那么热情时、脾气犟认死理,

不撞南墙不回头、爱胡思乱想尤其在你联系不上时,

脑补无数糟糕剧本、思想污秽有时会冒出低俗念头,

让我自己都厌恶、不会沟通最核心的问题,不懂如何表达关心和需求,

不懂如何倾听、没安全感这个贯穿始终,

是许多问题的根源、喜欢精神内耗在内心反复上演各种纠结戏码,

消耗自己……这样一个集合了诸多缺点的、灰暗的、别扭的我,凭什么?又为什么?

能让你喜欢上呢?除了笨拙地对你好,我似乎一事无成。或许,那时的你,

只看到了我偶尔风光亮丽的瞬间?或许,“男朋友”的身份光环,

无形中在你眼前加上了一层美好的滤镜?那些在人前努力开怀大笑的时刻,转过身去,

常常是一个人的落寞和空洞。我总是习惯性地去迎合他人,哪怕只是挤出片刻虚假的笑容,

也胜过独自一人的清冷。我总是试图表现得云淡风轻,似乎对什么都不太在意。可悲的是,

明明是自己在乎得要命的东西或人,我却也装作毫不在意,甚至眼睁睁地看着“拱手让人”,

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这份表面的“淡然”,不过是我为自己套上的一层扭曲的盔甲,

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因为我太害怕了,害怕在争抢的过程中,

将自己脆弱不堪的真实暴露无遗,害怕受到更深的伤害,最终失去得更多。事情过后,

我只能像个蹩脚的演员,拼命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没事的,虽然你没有拥有什么,

但好在你也没有失去什么……” 多么可笑又无力的自我安慰。唉,算了,不说自己了。

在曾经最爱的人面前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终究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那么,

说说我眼中的你吧。你,就像我的一个“反面”——除了那份如出一辙的“嘴硬”。

你落落大方,笑容明媚,仿佛拥有天生的亲和力,跟谁都能自然、愉快地交谈。

这让你拥有了一个庞大而令人羡慕的朋友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然而,

这份巨大的社交能量,有时却成了我心头的阴霾。

它让我感到一种模糊的“边界感”缺失——你对谁都那么热情洋溢,笑容相似,态度相仿。

在我眼中,这种“一视同仁”的温暖,有时会让我陷入深深的不安。

因为我会忍不住想:我对你而言,真的是那个特别的存在吗?还是说,

我只是你广阔社交版图上一个普通的点?

你对别人那些在我看来普通正常的言行举止一个亲昵的绰号?一次随意的肢体接触?

一次深夜的畅聊?,在我被不安扭曲的视角里,会被放大解读为“过于亲密”。

你的这些举动,仿佛在无声地向我传递一个信号:“看,你并不是唯一的那一个,

我身边从不缺少像你这样的人。” 这种认知让我如坐针毡,

滋生出一种强烈的、随时可能被轻易替换掉的恐慌感。我们并没有为此爆发过激烈的争吵,

每一次,这些不安涌上心头,都最终以我的沉默和独自消化告终。像一块石头沉入深潭,

只有我自己知道它激起的涟漪有多痛。你曾不止一次地问我:“你到底喜欢我什么?

” 那时的我,或是羞涩,或是词穷,或是觉得感情无法用语言框定,总是沉默以对,

或用一些肤浅的理由搪塞过去。现在,我想郑重地回答你,

虽然这个答案迟到了太久太久:我喜欢你落落大方、毫不扭捏的样子,

那是我永远学不来的自信光芒。我喜欢你敢爱敢恨、棱角分明的态度,爱时热烈,

不喜时也绝不虚伪敷衍。我喜欢你眼中始终闪烁着对世界、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即使偶尔沮丧,也总能重新点亮希望。

远无法拥有的特质——那份与生俱来的从容、那份强大的社交能力、那份感染他人的生命力。

我喜欢在你身边时那份无言的安心感。哪怕只是静静坐着,什么都不做,

只要看着你专注的侧脸,听着你说话的声音,甚至感受着你呼吸的节奏,

内心就会充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和喜悦。说到底,

我喜欢的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真实的你。喜欢一个人,哪有那么多条分缕析的理由?

不过是因为你是你,是那个在茫茫人海中,恰好拨动了我心弦的人。你的存在本身,

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吸引力。现在,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

一个关于男孩在异地恋中迷失、挣扎、最终失去的故事。这是他的忏悔录,也是他的独白书。

曾经,有一对恋人,他们的故事始于纯净的校园。然而,毕业的钟声敲响,

现实的抉择也冷酷地摆在面前。男孩心中燃烧着闯荡世界的火焰,

渴望去远方的大城市寻找机遇,证明自己。

女孩则选择了留在更熟悉、也或许更有安全感的城市发展。男孩并非没有想过带女孩一起走,

他描绘着大城市的繁华与可能,极力邀请。但彼时的女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性。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能否适应陌生的环境?

巨大的未知让她犹豫不决。男孩看着女孩眼中的彷徨,

那份劝说的热情渐渐冷却了下去——他错误地将犹豫解读为拒绝,

没有更耐心地沟通、理解她的顾虑、共同规划一个可行的方案。最终,

两个人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各自飘向了不同的城市,开始了异地的旅程。

女孩初到工作岗位,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和巨大的压力,

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的孤独感瞬间将她击溃。她哭着打电话给男孩,

声音里充满了无助和后悔:“我后悔来这里了……” 男孩握着电话,

听着那端心爱之人破碎的哭泣,心如刀绞。他搜肠刮肚地安慰着,说着苍白无力的话语。

那一刻,他恨透了自己的无能——恨自己不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她身边,

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恨自己无法为她解决眼前的困境;恨自己只能隔着冰冷的电波,

用苍白的语言去抚慰她深深的恐惧。这种无力感,像毒液一样侵蚀着他的自尊。万幸的是,

女孩远比男孩想象的要坚韧。她很快调整了心态,擦干眼泪,

勇敢地将生活一点点拉回了正轨。她的坚强,让男孩既欣慰,

又隐隐感到一丝失落——仿佛自己并非那么不可或缺。男孩呢?

他怀揣着踌躇满志和美好蓝图,踏入了梦想中的大城市。他渴望在这里打拼出一片天地,

为他和女孩共同构想的未来筑下坚实的基石。然而,现实的冷水很快劈头盖脸地浇了下来。

入职培训残酷的“末位淘汰制”,职场里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和内卷,

上级施加的沉重工作压力……这一切,如同一座座无形的大山,

压得这个刚走出象牙塔的男孩喘不过气。巨大的压力下,他本能地想找一个出口,

第一个想到的倾诉对象,自然是远方的女孩。可是,

一个扭曲的念头死死按住了他:我不能把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她!不能让她担心!

我要在她面前维持一个强大、可靠的形象! 于是,他选择了最糟糕的方式——沉默和伪装。

他强撑着,用“若无其事”的口吻和女孩进行着简单、甚至敷衍的日常对话。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