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言情小说 > 织梦娘绣品特点

织梦娘绣品特点

永恒不朽问心君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由无言灯织梦娘担任主角的言情小书名:《织梦娘绣品特点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第一章:异乡人清水名字起得清镇子却像是被一层永远擦不掉的灰布蒙蜷缩在两山交界的褶皱贫瘠而闭镇上的日就如同那口唯一的深井波澜不一眼能看到人们按着祖辈传下的节奏生老病最大的新无非是东家丢了一只西家婆媳拌了直到那年腊一个外乡女子的到像颗石子投入死漾开了层层议论的涟那是个极冷的傍北风卷着雪抽打得人脸生镇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不...

主角:无言灯,织梦娘   更新:2025-09-29 03:43:1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异乡人清水镇,名字起得清澈,镇子却像是被一层永远擦不掉的灰布蒙着,

蜷缩在两山交界的褶皱里,贫瘠而闭塞。镇上的日子,就如同那口唯一的深井水,波澜不惊,

一眼能看到底。人们按着祖辈传下的节奏生老病死,最大的新闻,无非是东家丢了一只鸡,

西家婆媳拌了嘴。直到那年腊月,一个外乡女子的到来,像颗石子投入死水,

漾开了层层议论的涟漪。那是个极冷的傍晚,北风卷着雪沫,抽打得人脸生疼。

镇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多了一间小小的草棚。更奇的是,

草棚门口挂起了一盏灯。那灯形制古怪,非纸非纱,

灯罩似是用某种极薄的、暗哑无光的皮革绷成,上面没有任何彩绘装饰,只在灯罩下方,

坠着一缕褪色的、看不出原本颜色的旧穗子。灯点亮了,透出的光却不是寻常烛火的暖黄,

而是一种极淡、极柔和的月白色,静静流淌开来,竟将棚子周围的风雪都衬得温柔了几分。

棚子里住着的,便是那异乡女子。镇上没人知道她从哪里来,姓甚名谁。

她总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靛蓝布裙,用一根简单的木簪绾住乌云般的发髻,

脸上蒙着一块同色的面纱,只露出一双眼睛。那眼睛,不像镇上姑娘们那样或泼辣或羞怯,

而是像两口深井,静得让人心慌,看你的时候,仿佛能一直看到你梦的深处去。她不言不语,

有人大着胆子问话,她也只是微微摇头,

或用手指轻轻摆弄一下摊开在面前的那些零碎——几束色彩斑斓但叫不出名字的丝线,

几根光滑的木梭、骨针。于是,镇上人便叫她“织梦娘”。这名字带着几分轻蔑,几分好奇,

也藏着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都说她是个哑女,靠替人缝补衣物过活。

可谁又会把好好的衣服拿去给一个来路不明的哑女缝补呢?她的草棚前,

冷清得如同镇外的乱葬岗。只有镇上唯一的郎中,姓秦的老头儿,有次捋着山羊胡,

眯着眼打量那盏灯半晌,嘀咕了一句:“这灯……有点意思,像是‘无言灯’。”旁人问起,

他又摇摇头,不肯多说了,只道是古书上看到的传说,当不得真。

第二章:第一个梦镇西头住着个年轻的寡妇,人们都叫她柳娘子。柳娘子命苦,

过门不到三年,丈夫进山砍柴,遇上山洪,再也没回来,连尸首都没寻见。婆家说她克夫,

将她赶了出来。柳娘子性子柔顺,只会默默地流泪,在镇边搭了个茅棚,

靠给人洗衣、绣点简单花样勉强糊口。她夜夜失眠,一闭眼就是丈夫被洪水卷走的惨状,

或者婆家人的冷言冷语,眼泪浸湿了枕头,人迅速地憔悴下去,像朵失了水分的花。那日,

柳娘子洗衣回来,路过织梦娘的草棚,看见那盏灯在渐浓的暮色里散发着宁静的光晕,

鬼使神差地,她走了进去。她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几枚铜钱,

又指指自己身上一件磨破了袖口的旧衣,怯生生地看着织梦娘。织梦娘抬起眼,

静静看了柳娘子一会儿,那目光仿佛有重量,压得柳娘子几乎想逃。

但织梦娘没有接她的破衣服,也没有收她的铜钱。她只是拿起一束如烟似雾的淡紫色丝线,

又选了一根细如发丝的银针,对柳娘子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柳娘子忐忑地坐下。

织梦娘的手指纤长白皙,灵活得不像在做女红,倒像乐师在抚琴。她没有缝补衣服,

而是就着棚外透进的、被灯晕柔和了的光,开始刺绣。她绣得极慢,一针一线,

仿佛倾注了全部心神。柳娘子看着那针尖在布帛上起落,渐渐觉得眼皮沉重,

竟伏在小小的案几上,沉沉睡去了。她做了一个梦。梦里没有洪水,没有冷眼。

是一片开满紫色小花的山坡,风和日丽。她已故的丈夫,穿着他们成亲时那件半新的蓝布衫,

正笑着向她招手,笑容温暖得像初春的太阳。他拉着她的手,在山坡上奔跑,风拂过脸颊,

带着青草和野花的香气。他们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对方笑,

好像所有的离别和苦难都从未发生。最后,丈夫将她轻轻拥入怀中,

在她耳边低语了一句什么,柳娘子没听清,但那语气里的安宁与不舍,却清晰地印在了心上。

柳娘子是哭着醒来的。但奇怪的是,眼泪流过后,心头那块压了她许久的巨石,

仿佛松动了一些。她摸摸脸颊,梦中阳光的温度似乎还在。她看向织梦娘,

对方已绣完最后一针,正在打结。绣品不大,是一方手帕,

上面只绣了一朵小小的、迎风摇曳的紫色野花,针法简单,却透着说不出的生机。

织梦娘将手帕递给柳娘子,依旧不语。柳娘子接过手帕,指尖触到那朵小花,心里蓦地一酸,

又是一暖。她深深看了织梦娘一眼,将那几枚铜钱轻轻放在案上,起身离开了。那晚,

柳娘子回到冰冷的茅棚,将绣花手帕贴在胸口,竟然一夜无梦,睡到了天亮。

这是她丈夫去世后,第一个没有被泪水浸透的夜晚。第三章:名声暗传柳娘子的变化,

瞒不过左邻右舍。见她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眼神也不再是死气沉沉,人们便好奇地打听。

柳娘子不善言辞,只说是那新来的织梦娘,给她绣了朵花,她睡了个好觉。起初,

人们只当是巧合,或是柳娘子自己熬过了最苦的时候。但渐渐地,又有几个人,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那间挂着怪灯的草棚。镇北有个叫石头的半大孩子,

夜里总被噩梦惊醒,说是梦到已故的奶奶责怪他调皮。他娘带他去了几次,

织梦娘只是摸摸石头的头,用彩线在他手腕上轻轻绕了几圈,打了个奇怪的结。那晚,

石头破天荒地睡得很沉,早上起来说,梦见奶奶笑着给他塞了块糖。

还有一个是镇上的老更夫,打了一辈子更,落下了失眠的毛病,夜里稍有点动静就醒。

他去找织梦娘,织梦娘送了他一小撮据说放在枕头里的、有奇异香气的干草。

老更夫将信将疑地用了,当夜竟一觉睡到敲五更的梆子响,醒来精神焕发。

事情就这样悄悄传开了。人们开始窃窃私语,说那织梦娘不是凡人,怕是有几分巫蛊之术,

能用针线“编织”梦境。那盏灯,也被传得神乎其神,说是能照见人的心魂,

引出心底最深的渴望或恐惧。去找织梦娘的人多了起来。但她有个古怪的规矩:一不收重金,

只看求助者心意给几文钱或一碟吃食即可;二不保证一定能“织”出好梦,

只说“梦由心生”;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从不为心存恶念、意图害人者“织梦”。

镇长家的胖儿子,仗着家里有钱,想做个左拥右抱、金山银山的美梦,

被织梦娘一眼看穿其龌龊心思,直接请了出去。镇上专爱搬弄是非、咒人倒霉的张寡妇,

也想求个“仇家倒霉”的梦,织梦娘连门都没让她进。于是,

清水镇的人对织梦娘的感情复杂起来。既需要她那种秘的能力抚慰伤痛,又对她充满忌惮。

她那间挂着无言灯的草棚,白天依旧冷清,但入夜后,那月白色的灯光,

却成了许多苦命人心底一丝微弱的希望。第四章:心病还须心药医镇上最有学问的,

是教私塾的方先生。方先生为人耿直,却有些迂腐,笃信圣贤之道,

对织梦娘这等“怪力乱神”之事,向来嗤之以鼻。他常对学生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虚妄,岂可依赖?正心诚意,方能心安。”然而,方先生自己却有一块心病。

他年轻时曾与一位姑娘有白首之约,却因家贫遭女方家庭反对,最终劳燕分飞。

后来他发奋读书,虽考取功名无望,倒也安稳做了塾师,娶妻生子。只是那段少年情愫,

成了他心底最深的遗憾,时常在梦中萦绕,醒来便是长久的怅惘。近年来,这梦越发频繁,

搅得他心神不宁,连课也讲得差错百出。方先生的妻子看出丈夫的异常,悄悄去求了织梦娘。

织梦娘听完,沉默片刻,包了一小包晒干的桂花递给方妻,示意她放在方先生的枕下。那夜,

方先生又梦到了年轻时与恋人分别的桥头,杨柳依依,细雨霏霏。但这一次,

梦中的恋人没有哭泣,而是对他微微一笑,转身走入雨雾中,身影渐渐淡去。紧接着,

梦境一转,他看到了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衫的妻子,看到了围在身边咿呀学语的孩子,

看到了学堂里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梦境杂乱,却充满了一种平淡而真实的暖意。

方先生醒来,枕边有淡淡的桂花香,窗外天已微亮。他第一次没有沉浸在旧梦的伤感里,

而是起身,看到厨房里妻子忙碌的背影,心中蓦地一软。他走到书房,摊开纸笔,

本想写首诗排遣愁绪,落笔时,却不由自主地写下了“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他放下笔,长长叹了口气。这口气,叹出了多年的郁结。他终于明白,织梦娘给他的,

并非遗忘过去的“好梦”,而是一个让他看清眼前、放下执念的“醒梦”。从此,

方先生对织梦娘的态度悄然改变,虽仍不说怪力乱神,但再提起时,语气里多了几分尊重,

叹道:“或许,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医者仁心’吧。”第五章:风波起树大招风。

织梦娘的名声渐渐传到了邻镇,也传到了清水镇首富、兼着镇长的钱老爷耳朵里。

钱老爷年过半百,家财万贯,却有一桩最大的烦心事——他那独子钱串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