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原来爱是这样子》是网络作者“九尾灵墨”创作的其它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沈终南林详情概述:1 拉萨初遇林晚第一次见到沈终是在拉萨八廓街一家叫“光年”的小咖啡馆窗外是湛蓝如洗的天远处布达拉宫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林晚刚结束为期一周的纳木错徒此刻正窝在咖啡馆的角在本子上记录旅途见三十岁生日这她兑现了对自己的承诺——来西藏看雪山白“抱请问可以拼个桌吗?店里没其他位置”一个温和的男声打断了林晚的笔她抬看到一个穿着浅灰色登山服的男人站在桌眉眼...
主角:沈终南,林晚 更新:2025-09-26 11:17:4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拉萨初遇林晚第一次见到沈终南,是在拉萨八廓街一家叫“光年”的小咖啡馆里。
窗外是湛蓝如洗的天空,远处布达拉宫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林晚刚结束为期一周的纳木错徒步,此刻正窝在咖啡馆的角落,在本子上记录旅途见闻。
三十岁生日这天,她兑现了对自己的承诺——来西藏看雪山白云。“抱歉,
请问可以拼个桌吗?店里没其他位置了。”一个温和的男声打断了林晚的笔尖。她抬头,
看到一个穿着浅灰色登山服的男人站在桌前,眉眼清俊,手上端着一杯藏式甜茶。
林晚环顾四周,确实座无虚席,便点点头:“请便。”男人落座,没有刻意搭话,
只是安静地翻阅着一本关于藏族文化的书籍。这让林晚感到舒适——她不喜欢过分热情的人,
尤其是陌生人。世间太多人急于表达自己,却少有人懂得沉默的尊重。
林晚继续写她的旅行笔记,笔尖沙沙作响。她写道:“三十岁,终于来到西藏。
这里的天空比想象中更加辽阔,湖水比照片上更加湛蓝。站在纳木错湖边时,
忽然觉得人生所有的艰难都不值一提。孤儿院的岁月,
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活着本就不易,何必自寻烦恼。平凡即是幸运,简单即是幸福。
”“你的笔很特别。”男人突然开口,声音温和得不带任何冒犯。林晚愣了一下,
看了一眼手中的笔:“百利金M600,工作第一年送给自己的礼物。
”“用自己喜欢的笔写字,思绪都会流畅些。”男人微笑道,眼神落在她手边的笔记本上,
“那是旅行日记吗?”林晚轻轻合上本子:“算是吧,记录一下去过的地方和当时的心情。
”“很有意思。”男人点头,“我是沈终南,从北京来。”“林晚,上海。”她简洁地回答。
短暂的自我介绍后,两人又陷入沉默,但气氛比刚才轻松许多。
林晚悄悄打量了一眼对面的男人——三十五六岁的模样,举止得体,手指修长,目光清明,
没有那种她常见的、对单身女性旅行者过分好奇或怜悯的神情。“你也是来旅游的?
”林晚难得主动开口。沈终南放下书:“算是工作兼旅游。我是摄影师,来拍一组高原风光。
”林晚点点头,不再多问。她向来对别人的职业和背景兴趣不大。在这个世界上,
她相信只有自己挣来的能力和积蓄才是最可靠的。爱情会变质,婚姻会解体,
连亲情都可能因为疾病或意外而中断——她是亲眼见过母亲在病榻上如何被父亲抛弃的,
尽管那时她才七岁。后来母亲病逝,她被送进孤儿院,
看惯了人来人往、温情转瞬即逝的戏码。“抱歉,可能有些冒昧,”沈终南突然说,
“但你的侧面线条很美,特别是低头写字时的神态,很有故事感。
不知是否愿意让我为你拍张照片?”2 镜头下的心动林晚下意识地想拒绝。三十年来,
她一直避免成为别人镜头下的焦点,宁愿做那个举着相机的人。但不知为何,
面对沈终南诚恳而不带轻浮的眼神,她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沈终南取出相机,调整了几下,
没有刻意让她摆姿势,只是在她继续低头写字时,迅速按了几下快门。“不会公开发表,
只是留作纪念。”他补充道。林晚微微一笑:“没关系,只要别把我拍得太难看就好。
”“不会,你很好看。”沈终南说得很自然,没有任何讨好或夸张的成分。
林晚有些意外地抬眼看他。她知道自己长得不差,但从不认为自己有多么惊艳。
孤儿院的阿姨曾说她小时候像个洋娃娃,但那样的赞美随着年岁增长而消失了。
她学会用能力和智慧而非外貌去赢得尊重。“谢谢。”她平静地回应,继续低头写字,
但笔尖微微停顿了一下。窗外阳光正好,洒在木质桌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吧台后,
藏族老板娘正在煮咖啡,香气弥漫整个空间。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诵经声,
让人的心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你去过布达拉宫了吗?”沈终南问。“明天去。
”林晚回答。“我昨天去的,建议你早上去,人少,光线也好。”沈终南说着,
从包里拿出一张手绘地图,“后山有一条小路,游客很少,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林晚接过地图,有些惊讶于对方的细心。地图绘制得很精致,
连一些不显眼的小景点都标注了出来。“谢谢,这很有用。”“举手之劳。”沈终南微笑,
眼角有浅浅的纹路,却更添几分成熟魅力。林晚不得不承认,
这个男人有一种让人放松的气质。但她很快提醒自己,旅途中的邂逅如同高原的天气,
瞬息万变,不必太过认真。三天后她将离开拉萨,
回到上海继续她规律的生活——工作、存钱、计划下一次旅行。简单,但足够让她快乐。
“你接下来去哪里?”沈终南问。“回上海,工作。”林晚简短回答,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尽管对方看起来彬彬有礼,她依然保持着适当的警惕。沈终南似乎察觉到她的保留,
不再追问,只是递给她一张名片:“如果有机会再来北京,可以联系我,
带你拍些不一样的风景。”林晚接过名片,简单扫了一眼——沈终南,自由摄影师,
地址是北京一家知名摄影工作室。她将名片夹进笔记本,没有回赠自己的联系方式。
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不轻易与陌生人产生过多交集。窗外阳光渐弱,林晚收拾好东西,
起身告辞:“我先走了,祝你拍摄顺利。”沈终南站起来,微微颔首:“有缘再见。
”“有缘再见。”林晚礼貌性地回应,心里却明白,
这世界大到足以让两个陌生人擦肩而过后永不相见。她推开咖啡馆的门,
融入八廓街川流不息的人潮中。高原的阳光洒在脸上,温暖而不炙热。
她想着明天要去布达拉宫,后天计划去羊卓雍措,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回味这次短暂的邂逅。回到青年旅社,
林晚照例给最好的朋友李薇发了条微信报平安,然后开始整理当天拍摄的照片。
她翻到一张自拍照,背景是纳木错湖和远处的雪山,照片里的她笑容灿烂,眼里有光。
这是她喜欢的状态——自由、独立、不依赖任何人也能活得精彩。她想起白天遇到的沈终南,
那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男人,随即摇摇头,将这段记忆封存。在她三十年的人生经验里,
爱情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她宁愿把钱花在旅行上,也不愿为一段不确定的感情耗费心神。
3 洱海重逢三天后,林晚按计划离开拉萨,没有再次遇见沈终南。如同她预想的那样,
旅途中的邂逅很快被新的风景冲淡。回到上海后,她重新投入工作,
偶尔翻看西藏之行的照片时,会想起那个短暂的下午和那个为她拍照的男人,
但心中并无波澜。生活继续向前。林晚依然保持着她的节奏:工作、攒钱、旅行。
她换了新工作,薪资涨了百分之三十,老板通情达理,团队合作愉快。三十二岁生日时,
她去了新西兰,在特卡波湖的星空下度过了难忘的一夜。她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
配文简单:“三十二岁,看到最美的星空。”点赞和评论纷至沓来,林晚礼貌地一一回复。
翻看评论时,她注意到一个陌生的头像——是一只可爱的猫咪,昵称只有一个“沈”字。
评论写道:“特卡波的星空是世界上最纯净的,祝安好。”林晚愣了一下,点开头像,
发现是沈终南。她几乎忘了什么时候加的他微信,大概是拉萨分别后,
他通过手机号搜索申请添加的。她一般不会通过陌生人的好友申请,
可能当时看是有一面之缘的人才同意了。她回复了一句“谢谢”,没有过多交流。半年后,
林晚计划去大理放松身心。洱海的宁静和苍山的雄伟一直是她心之所向。
她订了一家直面洱海的民宿,准备在那里度过一周的慢生活。到达大理的第二天清晨,
林晚在洱海边散步。晨光中的湖面波光粼粼,远处白族民居炊烟袅袅,
一切都如她想象中那般宁静美好。她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书,
准备享受片刻的安宁。“林晚?”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她回头,
惊讶地看到沈终南站在不远处,相机挂在胸前,脸上带着同样惊讶的表情。“沈先生?
”林晚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草屑,“真巧。”“是啊,太巧了。”沈终南走上前,
阳光洒在他脸上,看起来比一年前在拉萨时消瘦了些,但精神很好,“你来大理旅游?
”“嗯,休假一周。”林晚回答,心里暗暗惊讶于这巧合,“你呢?
”“来拍一组关于洱海候鸟的照片,为下一本摄影集做准备。”两人沿着湖边漫步,
聊着各自在大理的行程。湖风轻拂,水鸟掠过湖面,划出一道道涟漪。“你还在上海吗?
”沈终南问。“嗯,老样子。”林晚简短回答。“我上个月刚去上海办过影展,早知道你在,
就联系你了。”沈终南语气中略带遗憾。林晚笑笑:“我平时工作忙,也不常参加活动。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