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言情小说 > 女主名叫安小妖的小说

女主名叫安小妖的小说

心昕静见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心昕静见的《女主名叫安小妖的小说》小说内容丰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吾名宁非仙非乃众生灵光乍现时逸出的一缕顽专解心取酬甚奇——不贪香只要痴人自破迷今儿个要会会是位将半世荣枯系于薄情郎的深宅夫您说这桩生是亏是赚?————————————————————————1.我是宁在这人间飘荡了多少春自己也记不真切非是那些餐霞饮露、志在飞升的仙亦非祸乱尘世、以怨念为食的精我本是众生灵台乍现时那一缕澄明之气所生于电光石火...

主角:心昕,宁安   更新:2025-09-25 14:2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吾名宁安,非仙非魔,乃众生灵光乍现时逸出的一缕顽气。专解心结,

取酬甚奇——不贪香火,只要痴人自破迷障。今儿个要会会的,

是位将半世荣枯系于薄情郎的深宅夫人。您说这桩生意,是亏是赚?

————————————————————————1.我是宁安。

在这人间飘荡了多少春秋,自己也记不真切了。非是那些餐霞饮露、志在飞升的仙真,

亦非祸乱尘世、以怨念为食的精怪。我本是众生灵台乍现时那一缕澄明之气所化,

生于电光石火间的顿悟时分。那日偶见几位行脚僧,周身笼着温润光华,如月映秋水。

心下好奇这光从何而来,便悄悄随在他们身后。这僧团除却歇脚时,终日佛号不绝,

我这般随行,一日、七日、廿一日……终在一个余月后抵达宝陀观音寺山门。

但见僧众顶上光华更盛,整座寺院在日照下宝光流转,我心知这便是归宿了。随众潜入大殿,

仰观菩萨三十二应身圣相,心下顿觉空明。暗忖:何时方能修得这般庄严?见僧众俯身顶礼,

我也欲效法,奈何清气无形,甫一屈身便散作一团,在菩萨座前与众人足间流淌。聚了又散,

散了又聚,反复数次,终是滩不成个礼数。心下正怅然,忽见佛台微尘轻染,

便安静盘桓于菩萨足畔,想着虽不能顶礼,或可代为拂去尘埃。直至夜深殿门阖闭,

仍守候如初。许是这番诚意触动悲心,忽闻梵音轻响:“痴儿,世间路皆是渡,

渡人渡心亦渡己。汝欲修行,当入红尘历练。”但觉一道温光注入,竟得了化形之能。

菩萨笑言:“且去遍尝世间滋味,待功行圆满时,再来寻我。”自此便开始了我的修行路。

每度化一个迷途魂魄,助其觅得心安之处,我那微末道行便凝实一分。虽前程漫漫,

倒也乐在其中。自观音大士赐我化形之能,

我便定下了修行路数——专为那些困于心牢的痴人,寻一处心安之所。说得好听是“引渡”,

实则与裱糊匠无二,整日修补些被执念蛀蚀的魂魄。世人多困于求不得:求财者如蚁附膻,

求名者似蛾扑火,最麻烦的是那些求一段虚妄情缘的,自个儿在心头砌起高墙,

反倒怨天地窄逼。这日我正驾着一缕薄云,闲看下界众生如搬粟的蝼蚁般忙忙碌碌。

忽有一股执念之气扑面而来——倒不似寻常怨气那般腐臭呛人,

反像是上好的玉兰膏脂被碾碎了,混着三分清苦七分不甘,幽幽绵绵地缠上我的灵识。

循着味儿望去,百里外康宁镇一座宅院里,有位名唤峥娘的妇人,正对着一面昏朦铜镜发怔。

我拨开云头细瞧,见那妇人穿着半旧素罗裙,铅华不施,

对着镜中那张残存三分秀色、却被愁纹侵扰的脸,泪珠儿在眼眶里滴溜溜打转。

她心底的怨语,如初春的冰碴子,簌簌地往我耳朵里钻:“一生一世一双人…赵郎啊赵郎,

当年月下的誓词,莫非都喂了野狗?”“清念那蹄子,不过仗着皮肉鲜嫩,

学了些狐媚子伎俩…”“我的两个姐儿往后怎生是好?在这宅院里还有立足之地么?

”“若能回到十六岁光阴,换他再瞧我一眼…便舍了性命也甘愿!

”最后这句带着烫人的热切,成了执念里最勾魂的钩子。我掐指巡纹,

观她命数:本是官家娇女,下嫁商门,也曾有过画眉之乐。怎奈色衰爱弛,郎君纳妾,

娘家式微,如今在府中竟似秋扇见捐。虽是个再寻常不过的深闺怨妇,

妙在那执念里还掺着一缕对女儿的慈心,恰似浊水中一绺清泉。况且她怨而不毒,悲而不戾,

倒像块蒙了尘的羊脂玉,尚有打磨的余地。我掸了掸云袖,心下莞尔:这般有意思的差事,

合该我宁安出手。且去会会这位苦主,看她这心牢的锁匙,究竟藏在哪片旧月光里。

2.安灵山岚霭重重,古木参天。我摇身化作一位采药老叟,

名唤王廿公——脸上褶子深得能夹住山蚊子,手掌糙得像老松树皮,

背着药篓故意在险峻处磨蹭。果然不出半柱香工夫,便听得脚步声杂沓,

伴着婆子的嘟囔:"夫人呐,这荒山野岭的,连个土地庙都不见,

哪会有什么仙妖……""休得多言。"峥娘的声音虽透着疲惫,却像绷紧的弓弦,

"既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回。"我适时从岔路闪出,佯装被惊得踉跄,药篓应声翻倒,

几株三七滚到她们裙边。"哎呦呦,惊扰各位娘子了!"我边作揖边偷眼打量。

这峥娘比镜中所见更显清减,罗裙沾了草屑,云鬓微乱,唯独那双眸子亮得灼人,

像是把全副家当都押上的赌徒。"老丈不必惶恐。"峥娘示意婆子帮我拾掇药材,

自己还欠身还了半礼,"敢问可曾听闻山中住着位'小妖宁安'?"我当即把眉头拧成麻花,

拍着大腿直咂嘴:"宁安?娘子莫不是听了哪个说书先生嚼舌根!老汉我采药三十年,

见过长虫褪壳、野狐拜月,偏没见过什么妖仙!那都是前朝话本里的玩意儿!

"说着故意用怜悯眼神瞅她,活像看个魔怔人。眼见她眼底的火苗倏地暗了,

婆子赶忙扯她衣袖:"老药农都这般说了……"谁知这妇人竟咬唇摇头:"纵然是虚妄,

我也要寻到底。"这般倔强倒让我暗自称妙。我背起药篓作势要走,

忽又转身杵着药锄道:"罢罢罢!就算真有宁安这号人物——传说他今日变作老朽,

明日化作垂髫童子,后日说不定就成了娘子鬓边的野海棠。您这双凡胎肉眼,

如何逮得住一缕清风?"她急急追上前来,罗裙绊着草叶也顾不得:"求老丈指条明路!

"我捋着假胡子长叹:"心诚则灵。娘子且想想,您拼着性命求这'回春术',

究竟要暖哪块冷灶?若自己心里那本账都算不明白,纵把安灵山翻个底朝天,

也不过是搂着影子喊相公哩!"话音未落,我闪身没入树影,留她对着空山发怔。

初试这关算是过了。接下来,该试试她肚里究竟藏了几分慈悲肠肚。

3.我在暗处瞧了峥娘数日。她与婆子在山脚镇上赁了间陋室,每日披星戴月入山,

归来时总似霜打的秋茄。钱囊如秋蝉蜕壳日渐干瘪,希望却比天边的蜃楼还缥缈。

婆子的怨声渐如夏蚊萦耳,峥娘眉间的沟壑也愈深。火候将至。

我拣了个她银钱将罄、婆子哀告“夫人,匣底银只够三日嚼谷,再下去得当钗环了”的午后。

镇集正是热闹时分,我摇身变作个枯柴似的小乞儿,名唤阿贵。脸上抹着灶底泥,

缩在云吞摊旁的柴堆边,眼珠死盯着锅里翻腾的云吞,咽唾声响得摊主直瞪眼。

待摊主转身舀汤,我泥鳅般溜到摊前伸手捞云吞,故意让伙计揪个正着。“小猢狲!

敢偷吃爷爷的云吞!”摊主的怒骂与巴掌一齐落下。我连滚带爬撞向峥娘必经的巷口,

挨踹时嚎得半条街都回头:“饿……饿得眼发黑哩!”“住手!”峥娘的声音带着颤,

却像刀切豆腐般清晰。她拦在我与伙计之间,素裙挡开一片阴影:“一碗云吞,

何至于往死里打?”伙计唾星横飞:“他偷捞碗里的云吞!汤勺都弄脏了!

”我趁机抬起花猫脸,

眼泪冲开泥印子:“阿贵没爹娘……三天只喝过雨水……”这时摊主叉腰嚷道:“赔三百文!

糟蹋了整锅汤,不赔就送官!”三百文!婆子脸白如纸,拽住峥娘袖口:“夫人使不得!

这钱够我们十天口粮了!”集市看客围得铁桶似的。峥娘僵立片刻,

目光在我脏脸与婆子泪眼间逡巡,终是叹息一声,褪下钱囊:“给孩子留条活路罢。

”婆子跺脚欲拦,她却已将银钱塞给摊主。人群散后,她蹲身用绢帕拭我脸颊,

语气柔得像春水:“往后纵是饿晕在路边,也不能偷捞热食,烫伤了怎生是好?”这一拭,

让我瞧清她骨子里的慈心——自个儿站在悬崖边,还肯伸手捞落水的人。

我当即抱住她腿肚磕响头:“夫人救苦救难!阿贵愿当牛做马!”她扶起我端详半晌,

苦笑道:“罢了,跟我回去喝口稀粥罢。往后唤你阿福,盼你沾些福气。

”我咧嘴露出豁牙笑,顺势把鼻涕蹭在她裙角。小妖宁安,就此顶着“阿福”的名头,

正大光明蹭进了峥娘的屋檐下。4.回赵府的路,因添了我这“小油瓶”且囊空如洗,

显得分外狼狈。峥娘当了一支素银簪,才雇来辆吱呀乱响的破骡车。婆子一路横眉冷目,

峥娘却总将干粮掰大半给我,柔声问:“阿福可冻着?”我扮作怯生生的小兽,

暗中却瞧出这妇人骨子里的韧劲,比老竹还经得起风霜。

踏入那座匾额金光闪闪、内里却冷如冰窖的“家”时,我才知峥娘苦楚。

正妻居所竟不如妾室半间轩敞,仆婢个个似霜打的茄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