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回乡当老师,我的学生个个超神

第2章 当个“活阎王”

发表时间: 2025-01-02
林晓 16 岁就迈进大学门槛,如今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一岁,跟班上这些学生站一块儿,真没大出几岁。

可初来乍到就得立威,尤其是接手这么个全校闻名的 “问题班级”,不把班主任的架子端起来,往后工作怕是不好开展。

“嗯。”

教导主任赵大山瞧着林晓神色沉稳,举手投足间竟有股子老练劲儿,满意地点点头,“林老师,十七班就托付给你了。”

“主任放心!

我肯定全心全意对学生负责!”

林晓答得干脆利落。

“那行,我先去忙了。”

赵大山说完便抬脚离开。

他对自家外甥有底,能力方面他从不担心,教学经验嘛,慢慢在实践里打磨就行,就刚才林晓的表现,可比那些初出茅庐、遇事就慌的年轻老师强出一大截。

林晓在大学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聘的岗位也是语文教师。

巧的是,高三(17)班原来的班主任陈建国同样是语文老师。

林晓把那把勤奋向学时钟稳稳挂在黑板正上方,而后转身,目光扫过班里学生,朗声道:“都别干愣着了,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时间宝贵,别稀里糊涂就浪费掉。”

这勤奋向学时钟可不一般,只要往教室里一挂,就能悄无声息地帮学生收心凝神,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们到底年纪小,对老师天然带着几分敬畏,再加上林晓开场那几句硬气话,谁也不想触霉头,原本还松松散散的教室,瞬间书声琅琅。

没了往日的喧嚣吵闹,这读书声听着格外舒心。

等到下课铃清脆响起,林晓拎起背包,大步流星走出教室。

“呼……” 见林晓身影消失在门口,教室里的学生们齐齐松了口气。

“咱这新班主任看着就凶巴巴的!”

“开始想念老陈的第一天。”

“他好像没比咱们大多少啊,不过颜值是真抗打!”

“我承认我是颜控,林老师这长相在老师堆里太出众咯!”

“压迫感好强,他在那儿坐着,我都不敢抬眼瞅他。”

……课间十分钟,林晓不在,学生们立马凑到一块儿八卦起来。

林晓也没闲着,找了个空教室,迫不及待翻起班级学生的资料。

“上学期期末考试,17 班平均分才 339 分?”

林晓看着成绩单,忍不住苦笑。

“陈静怡倒是不错,班里排第一,全校能排到 508 名,考了 485 分。

今年徽省理科二本线 427 分,全省排名 167156 名,一本线 482 分,全省排名 101675 名,她这成绩稳过一本线了。”

再看其他人,成绩就有些惨淡了。

第二名周洋洋,上学期期末考了 402 分,全校排名 1356 名。

“怪不得那些资深老师都不愿接手这个班,就 17 班这状况,能指望考上本科的,恐怕也就陈静怡和周洋洋了……” 林晓揉着太阳穴,暗自庆幸绑定了助学为乐系统,不然真得琢磨怎么跟舅舅打退堂鼓。

“先不着急,观察两天再做打算。”

林晓盯着成绩单,轻声自语。

毕竟距离高考还有一整年,又有系统助力,他有把握带好这群学生。

能考上安宁镇高中的,没几个是脑子笨的,成绩不理想肯定另有隐情。

“我手头这 100 点天赋值加点可得用好了!”

林晓琢磨起系统规则,天赋值和学生考试成绩紧密挂钩。

只要是月考及规格更高的考试,学生相比上次进步的分数,就能等额转化成他的天赋值。

比如说,要是下次月考陈静怡从 485 分提到 585 分,进步一百分,他就能收获一百点天赋值。

而且,学生冲进全校前一百、五十、十名,乃至前三,都有丰厚奖励。

“陈静怡是重点培养苗子,还有全班倒数第一的高伟,这孩子要是肯下功夫,进步空间绝对不可***。”

林晓心里盘算着,目前点数有限,只能挑关键学生。

好在九月一号前就是高三首次月考,有勤奋向学时钟和博闻强识戒尺助力,只要自己多花精力、多用心思,月底月考,学生们肯定能有亮眼表现。

心里有了底,林晓赶忙投身备课。

毕竟接手高三仓促,就算教学功底扎实,不备课也难免手忙脚乱。

前两节课是英语课,英语老师邓敏走进 17 班教室,一眼就瞧见黑板上方的新奇时钟,还有课桌上那把古朴戒尺。

“哟?

同学们今天这精气神儿不一样啊!”

邓敏放下课本,敏锐察觉到今日的 17 班格外安静,以往这时候,教室里少不了嬉笑打闹声。

她话音刚落,在教室后排备课的林晓起身,面带微笑说道:“邓老师您好,我是刚接手 17 班的班主任林晓,这几天正想多熟悉熟悉同学们呢。”

林晓是临时被拉来当班主任的,还没来得及跟各位授课老师通气。

不过陈建国出车祸的事大家都听说了,也清楚这班主任一职不少人避之不及。

邓敏微微一愣,很快笑容满面:“林老师这份用心难能可贵啊!

同学们,接下来一年可得卯足劲儿学,别辜负了林老师的一片苦心!”

邓敏快西十了,人情世故门儿清,这话一出,既给足林晓面子,又顺势开启高三入学首堂课。

“难怪今天这群学生这么乖巧,新班主任有点手腕啊!”

邓敏暗自嘀咕一句,便正式开讲起来。

月考一天天临近,林晓越发忙碌起来。

他每天早早来到教室,陪着学生早读,观察每个人的学习状态。

上课间隙,还抽空找学生一对一谈心,试图挖出他们成绩差的根源。

这天课间,林晓把高伟叫到了走廊。

高伟耷拉着脑袋,一脸心虚,以往他可是班里的 “调皮大王”,以为新班主任要狠狠训他一顿。

林晓却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说:“高伟,我看你脑子灵光得很,就是心思没收住。

只要你肯学,我这儿有法子帮你,你信我不?”

高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犹豫着点了点头。

另一边,陈静怡也感受到林晓的特别关照。

她做习题遇到瓶颈时,林晓总能适时出现,用巧妙的思路为她解惑,还鼓励她拓展更难的题型。

有了这份助力,陈静怡学习愈发带劲,同学们见状,也暗暗较起劲来。

终于,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拉开帷幕。

考场上,17 班的学生们前所未有的专注,仿佛被注入一股神秘力量。

林晓站在考场外,默默为他们打气,他知道,这场考试不仅是学生们的挑战,也是自己教学成果的初次检验。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