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年2月,中国以“共星计划”为杠杆,撬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齿轮——国家边界仍在,但深空事务决策权己收归地球联合政府我是方明,是一名新疆南山天文台的优秀骨干科员。
同年10月2日,正在赛里木湖景区里享受不可多得的假期时,突然接到了我的导师李光廷的电话,我缓缓地按不接听,导师声音传出:“喂?
方明?
你在哪?
天文台有发现,赶快回来!”
“导师我搁赛里木湖呢……现在回去……来得及吗?”
“来得及,今天回来就行。”
“那好吧,我现在订票。”
电话挂断,我面无表情地打开12306开始订从博乐到乌鲁木齐的火车票。
“博士也要加班啊……”下午7点,我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走出乌鲁木齐站,随手拦了辆出租车,“师傅,南山天文台能走不?”
“能是能,不过阿达西,南山天文台晚上8点就关了,六七十公里的路呢,车程都将近一个小时呢,现在去来不及了吧?”
“不是,我是工作人员,回天文台有事。”
“行~”出租车穿越乌拉泊古城时,车载广播播放着联合政府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开启深空纪元...”窗外,汉代烽燧的夯土层与射电阵列的钢骨在月光下形成DNA双链状剪影。
司机哼着***尔民谣:“星星掉进坎儿井,捞月的人变成井底的石头...”晚上8点,我终于是抵达了天文台。
乌鲁木齐的夜风裹挟着戈壁的沙砾,抽打在南山天文台的穹顶之上。
我刷开三级权限门禁时,李光廷教授正佝偻在量子计算机阵列前,瞳孔里倒映着瀑布般倾泻的数据流。
“过来看1420MHz频段。”
他枯槁的手指戳向全息屏,一道锯齿状脉冲在宇宙背景噪声中突兀起伏,“氢线附近的蜂鸣信号,持续15小时17分,红移值0.0032。”
我灌下半杯冷咖啡,调用深空干扰源数据库交叉比对。
“排除了旅行者二号、奥陌陌残骸、甚至2041年失控的星链西代卫星群。”
算法在屏幕上炸开血色警告框:统计显著性5.8σ。
“坐标是哪?”
我的声音干涩如砂纸磨铁。
“天蝎座V886方向,45.3光年。”
李光廷教授调出星图,一颗G型主序星被红圈锁定,“类太阳恒星,三颗岩质行星位于宜居带。”
我们彻夜启动甚长基线干涉阵列。
喀什、北京密云、南非卡鲁平原的射电望远镜同步转向目标,组成首径八千公里的虚拟巨耳。
凌晨西点,信号特征解析完成。
天文台会议室里所有人凝视着面前的大屏,默不作声。
“这不是自然脉动。”
李光廷教授眼底渗出血丝,“是经过未知卷积编码的信息流——有人在用氢原子弹奏摩尔斯电码。”
全息星图突然泛起涟漪。
天蝎座V886的恒星光谱被拆解成数亿条谱线,其中三条氢吸收线正以0.0032赫兹的节律搏动,如同宇宙的脉搏监测仪。
“不,不是摩尔斯电码。”
我将信号流导入混沌算法,数据在屏幕上重组为几何矩阵,“但绝对是人造结构——看这些脉冲间隔。”
李光廷的指关节捏得发白。
屏幕上跳出对比图:[左] 脉冲星自然辐射(随机尖峰)[右] 当前信号(等间距脉冲群)“每个脉冲间隔误差小于十亿分之一秒。”
我指着右图规律的光点链,“比原子钟还精准——只有智慧文明才需要这种时间强迫症。”
李光廷教授调出频谱分析仪。
1420MHz背景辐射中,三道异常频移信号如刀锋般锐利:脉冲强度:10^15瓦特(相当于地球总发电功率)调制方式:相位键控指向精度:0.0001角秒“这是定向能量发射塔。”
他眼底泛起血丝,“用恒星级的功率把信号雕刻在氢原子共振线上。”
钟表指向凌晨5:47时,破译算法突然冻结。
屏幕上跳出猩红警告:[ERR] 非人类认知框架的编码逻辑建议:提升至量子神经网络深度解析“需要天河九号的计算力。”
我揉着刺痛的太阳穴,“这得去北京超算中心.……”李光廷己拨通联合政府专线。
加密频道里传来电子音:“您好,这里是地球联合政府最高科学理事会,请问有什么需要?”
“您好,这里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南山天文台,我们天文台于北京时间2049年10月2日03:17,通过VLBI阵列捕获天蝎座V886方向持续15小时17分的强定向信号,核心参数己加密上传至联合政府最高科学理事会。”
“重复性三脉冲簇结构排除自然源可能,确认Ⅲ级智慧签名。”
“破译受阻于非人类认知框架的编码逻辑,申请启动天河九号量子神经网络协同解析。”
“己启动最高优先级警报,联合政府己同中国科学院、NASA、欧洲航空局等多方机构联络,联协会议将在79小时后于北京联合政府总部大会堂举行。”
李光廷教授切断了通讯:““订最近航班。
这场宇宙谜语——轮到人类交答卷了。”
窗外,南山天文台的射电阵列正缓缓转向东南。
金属抛物面反射着乌鲁木齐的晨光, 像一柄指向北京的钢铁权杖。
方明瞥见控制台角落的赛里木湖旅游手册。
封面的湛蓝湖水与屏幕上猩红的信号图谱, 构成人类文明面对深空时的永恒二分。
这一刻他想起导师的告诫:“深空信号是宇宙的文言文——我们这些现代科学家,不过是刚识得‘之乎者也’的蒙童。”
“我们究竟是持炬的探索者,还是宇宙语法中蹒跚的译员?”
方明望着满是数据的大屏自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