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两年过去。王一山的班主任毕竟年纪大了,虽然还在教育事业上坚持,但总感觉力不从心。于是在这一届学生4年级开学季,她打算退休了。
接替她工作的是李老师,30多岁,性格很好的一个老师。在4年级开学第一天,当同学们还在准备上课时,班主任走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要介绍一位新老师给大家认识,李老师,大家掌声欢迎一下。”说完,同学们都开始鼓掌。李老师在大家的热情下走进教室。班主任又说:“以后李老师就是你们的新班主任了,大家以后上课一定要积极配合李老师,跟以前我们上课一样。”同学们听到这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只有王一山这时问:“老师,你怎么了?为什么以后让李老师给我们上课了?”老师眼角带泪,对着同学们说:“老师也不想走,但老师老了,没法带你们走完这六年了。”几个女同学哭出了声,哽咽着说:“老师,我们舍不得你,你以后还会回来看我们吗?”“会的,一定会的。”
这节课,本来应该是李老师的第一节课,但她却让我们一起送送班主任。就这样50多个孩子围着班主任老师,慢慢向校门走去。路上,班主任还在苦口婆心的提醒我们,一定不要因为李老师是新老师就不听管教,一定要坚持下去,努力学习,将来实现梦想。说着又对着王一山说了一句:“记住我曾经跟你讲的话。”王一山眼里含泪,点点头。下课***打响,老师走出学校,但她还是回着头对着同学们说:“孩子们回去吧,好好学习,你们都是老师的好孩子。”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对老师说:“老师,再见,我们一定会记得你的。”
老师走了,望着她的背影,王一山感觉有一种莫名的孤独。直到后来,王一山才知道老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师行业,每天晚上她都要备课到很晚。长时间的熬夜使她的眼睛出现了疾病,本来王一山这一届她就能够退休,但为了心中那份热爱,她坚持下来,直到最近,她的身体撑不住了,才让李老师来替她接管王一山的班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这也是她给王一山他们上的最后一课了。
第二节课,许多同学还是止不住悲伤,这时台上的李老师说话了:“同学们,我知道,老师离去你们一定很伤心,但是以后她还是有机会来看我们的,大家不要这么悲伤,我们拿出课本,用学习来回报自己的恩师,好吗?”
李老师的印象在王一山心中也很深刻,她比以前的班主任更加严厉,但对同学们也很好。那时,他们不用铅笔写字,而是用钢笔,老师会让他们练字。按照他的话说,字如其人,你写的越好看,你长得也就越好看。钢笔对于王一山来说很难驾驭,他写字总是用很大的力气,一个学期都能被他写坏好多支笔。
这天,李老师第一次手把手教同学们用钢笔,初次使用钢笔的王一山漏洞百出,李老师绞尽脑汁的纠正,可王一山就是改不过来。最后,李老师妥协了,在李老师要走时,王一山不好意思的问李老师,自己是不是很笨。李老师听后,对王一山说,每个人的字都有自己的特点,古代有一个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身上有一个典故叫入木三分,老师觉得你的写法跟他很像。听到这些的王一山非常兴奋,回家后就问奶奶,王羲之的羲怎么写,奶奶不知道,那就查字典,看到羲字,把王一山吓一跳,这么难写,于是下定决心练好这个字。于是在纸上写满王羲之,终于这三个字能用宋楷写出,写的无比好看。
次年春季,学校组织春游,带同学们去看钱塘江,到了车上,王一山给同学让座,直到最后才发现同学们都坐着了,自己没位子了。看着李老师,尴尬一笑,随后直接坐在门前。李老师连忙拿出一个垫子,对王一山说:“那都是人来人往踩的,脏,你坐着这个垫子。”王一山不愿麻烦老师,于是说:“谢谢老师,没关系的,我平时跟奶奶去田里干农活都是这么坐的,回家自己洗衣服,不妨碍。”李老师和她身旁的一个老师听,赞叹到:“你还会干农活呢?”王一山说:“对啊,周末自己会跟奶奶一起下地,我不会干什么有技术含量的,只能帮她挖地,或除草啊什么的。”这个年代还能够下地干活的孩子可真少见可,李老师趁机对着同事给王一山一顿猛夸,这孩子老实,省心,还有礼貌,平时还爱帮助同学,成绩还好。王一山听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形象这么好,无法形容有多开心。
到了目的地,李老师在一旁介绍着钱塘江的一些有关知识,其中王一山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虽然他们没看上但李老师说的一句诗让王一山印象深刻,是刘禹锡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短短两句话,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写得玲离尽致。
在回去的路上,王一山想了很多,他想这世界上还有多少美景没看过,还有多少美食没吃过,将来,他一定要找一个妻子,带她一起去看遍世间美好,而在不久的将来,他会遇到一个女孩,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女孩。
秋风吹过,
将你的笑容吹进我的心里,
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在他面前轻声说:“你好,我叫晨曦,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