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进木屋的第三天清晨,是被画库传来的 “窸窣” 声惊醒的。
我揉着眼睛推开门时,正看见顾屿蹲在画库门口,手里捏着块干布,反复擦拭一个画框的边角。
晨雾还没散,他额前的碎发沾着潮气,侧脸绷得紧 —— 画框木质边缘泛着浅灰的霉斑,连里面宣纸的边角都微微发卷,像是吸足了山里的湿气。
“画库的通风不好?”
我走过去,指尖轻轻碰了下画框,霉斑的触感粗糙又扎手。
顾屿抬头看她一眼,没说话,只是把干布往画框上又按了按,动作里带着点无措的执拗。
我想起资料里写的:他的画库堆着近十年的作品,全靠自然通风防潮,山里梅雨季一到,每年都要损耗好几幅。
我没再追问,转身回了木屋。
半小时后,我抱着台笔记本电脑蹲到顾屿身边,屏幕上是我刚调出来的 “书画防潮方案”—— 页面里列着食品级硅胶防潮剂的型号,还有壁挂式温湿度计的链接,甚至标注了不同材质宣纸的最佳储存湿度。
“我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文物修复机构,他们说这种防潮剂不会损伤画纸,温湿度计能连手机,超过 60% 湿度会报警。”
林溪指着屏幕上的示意图,“画库角落再装两个静音排风扇,通风问题也能解决,成本不高,我让他们今天就寄过来。”
顾屿的目光落在屏幕上,手指无意识地蹭了蹭画框边缘。
他之前不是没试过防潮 —— 铺过干草,挂过除湿袋,可山里的潮气像无孔不入的网,怎么都挡不住。
林溪的方案里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全是精准到型号的实用建议,连排风扇的安装高度都标得清清楚楚。
“不用麻烦。”
他终于开口,声音有点闷。
“不麻烦,” 林溪合上电脑,笑着看他,“毕竟您的画,以后可能要当顾氏艺术 IP 的‘镇库之宝’,得好好护着。”
我没提 “劝他下山”,只把画和顾氏悄悄绑在一起。
顾屿垂着眼,盯着她鞋边沾着的草屑,没再反驳。
当天下午,防潮材料就送到了。
林溪没让顾屿动手,自己搬着梯子爬进画库,把防潮剂一一塞进画架缝隙,温湿度计贴在画库正中央,连排风扇的线路都理得整整齐齐。
顾屿站在门口看了半小时,最后还是走过去,帮她递了把螺丝刀。
“这里要斜着拧,不然会松。”
他的手指碰到她的手背,带着点薄茧的触感,飞快地缩了回去,“我以前装过。”
林溪顺着他说的角度拧螺丝刀,果然省力不少。
我抬头看他,发现他正盯着温湿度计的屏幕,嘴角抿成一条线,却没了之前的冷淡。
解决完画库的事,林溪开始往山下跑。
她发现村民们总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叹气 —— 山里的竹子长得快,可除了卖给竹编厂,没别的用处,今年竹编厂压价,好多竹子都堆在院子里烂着。
“顾先生不是总画竹子吗?”
我蹲在王婶家的竹堆前,突然想起顾屿画里的竹影,“咱们把竹子做成书签,印上他画的竹纹,肯定有人买。”
王婶愣了愣:“印画?
那得不少钱吧?”
“不用,” 林溪拿出手机,翻出顾屿之前画的《雨竹图》,“我找朋友做激光雕刻,把竹纹刻在竹片上,再穿根麻绳,成本低,还好看。
您看,这样的书签,城里年轻人都喜欢。”
我边说边画示意图,竹片的尺寸、雕刻的深度、包装的样式,都想得明明白白。
村民们围过来,越看越激动,李叔甚至拍了拍大腿:“要是真能卖出去,今年的竹子就不愁了!”
我把方案拿给顾屿看时,他正在画新的竹画。
我把示意图放在画纸旁,没说话,等着他反应。
顾屿的画笔顿了顿,目光从画纸上的竹影移到示意图上。
激光雕刻的纹路和他画的竹节几乎一模一样,连竹叶的倾斜角度都没差 —— 显然是对着他的画,一笔一笔描出来的。
“村民们同意?”
他问,指尖轻轻点了点示意图上的麻绳。
“同意,王婶说要先做两百个试试。”
林溪说,“要是卖得好,还能做竹制笔筒、竹制明信片,把您的画变成‘青竹山特产’,到时候顾氏的文创线,也能从这里起步。”
又是不动声色的 “绑定”,却没让顾屿反感。
他盯着示意图看了会儿,忽然拿起笔,在旁边添了几笔 —— 竹纹旁多了只小小的蝉,翅膀薄得像透明的纱。
“加个这个,更活。”
他把笔放下,没看我,“我明天画几张新的竹纹,给你。”
我心里一喜,知道这是他默认了。
我没说谢谢,只把示意图收好,转身去帮村民准备竹片。
那天晚上,我忙到快九点才回木屋。
她想煮点粥当晚饭,结果盯着手机回复村民的消息,忘了看火。
等她闻到焦糊味时,锅里的粥己经黑了,冒着黑烟。
“完了。”
我懊恼地拍了下额头,正想把焦粥倒掉,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
顾屿端着个白瓷碗走过来,碗里是热气腾腾的海鲜面,虾仁、鱿鱼、青菜码得整整齐齐,汤面上飘着层淡淡的油花。
“别倒了,吃这个。”
他把碗放在灶台上,声音很轻,“我刚才煮多了。”
我愣了愣,看着碗里的海鲜 —— 上次跟同事打电话,提过自己爱吃海鲜面,还抱怨外卖的海鲜不新鲜。
我没跟顾屿说过,他怎么知道?
“您怎么……听你打电话说的。”
顾屿打断她,转身往门口走,“面要凉了。”
他的耳朵有点红,脚步走得快,像是在躲什么。
我端起碗,喝了口汤,鲜得让她眼睛都亮了。
面条煮得刚好,虾仁弹牙,连青菜都还脆着 —— 哪里是 “煮多了”,分明是特意做的。
我坐在灶台前吃面,看着顾屿的身影消失在竹林里,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这场山居博弈,她没急着进攻,只悄悄铺下棋子:用防潮技术护他的画,用文创方案帮他的山,每一步都踩在他在意的点上。
而顾屿,也在用他的方式回应 —— 递螺丝刀的手,添蝉纹的笔,还有一碗热乎的海鲜面。
雾又起了,裹着竹林的清香,飘进木屋。
林溪摸了摸温湿度计,屏幕上显示 55%,刚好是宣纸最喜欢的湿度。
我知道,离 “说服他”,又近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