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站在《晚风遇骄阳》剧组的会议室门口,第三次理了理皱巴巴的衬衫领口。
手里的剧本打印稿被她攥得边角发卷,封面上“编剧 苏晓”西个字,是她熬夜改到第七版时,用红笔一笔一划描粗的。
“进。”
里面传来一道男声,冷得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没什么情绪,却自带压场感。
苏晓深吸一口气推开门。
长桌尽头坐着个人,一身纯黑高定西装,衬衫领口扣到最上面一颗,下颌线绷得笔首。
他正垂眼翻着剧本,睫毛很长,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偏偏鼻梁高挺,唇线薄而锋利,组合在一起,是种让人不敢轻易搭话的冷感。
是陆时砚。
娱乐圈断层顶流,三金影帝,粉丝叫他“陆神”,圈里人私下叫他“阎王”——倒不是说他脾气坏,是那股子疏离感,像隔着层冰,谁都焐不热。
苏晓的剧本能被他挑中,连她自己都觉得像中了彩票。
“陆老师好,我是编剧苏晓。”
她努力扬起最元气的笑,把剧本递过去,“这是最新一版的修改稿,您看看有没有……”话没说完,陆时砚抬了眼。
他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像浸在冷水里的黑曜石,扫过来时没带任何温度。
苏晓莫名想起昨天在网上看到的他的采访——记者问他对“流量与实力”的看法,他只淡淡回了句“用作品说话”,全程没给过一个多余的表情。
此刻,那双眼睛落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
苏晓心里咯噔一下。
不会是觉得她长得太普通,配不上写他演的角色吧?
下一秒,陆时砚的目光移开,落在她手里的剧本上,指尖接过时,两人指腹不小心擦过。
他的指尖很凉,像刚碰过冰饮,苏晓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听见他开口:“第三十七场,男女主在雨里吵架的分镜。”
他翻到某一页,指尖点了点,“这里的情绪递进有问题。”
苏晓赶紧凑过去看。
那是她最得意的一场戏,写了整整三天,光淋雨的角度就改了五次。
“陆老师,我觉得这里女主的爆发是……”她想解释,却被他打断。
“男主的沉默不是冷暴力,是怕说出伤人的话。”
他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你的台词太外放,不符合他内敛的人设。”
苏晓的热情像被泼了盆冷水。
她张了张嘴,想反驳,又觉得在顶流影帝面前,自己这点新人编剧的坚持,好像有点可笑。
“……我知道了,陆老师。”
她低下头,声音小了些,“我回去改。”
陆时砚没再说话,继续翻剧本。
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安静得让苏晓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偷偷抬眼,看见他握着笔的手很好看,骨节分明,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阳光从百叶窗漏进来,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竟有种说不出的温柔。
“那个……陆老师要是没别的事,我先出去了?”
她实在待不下去了。
陆时砚“嗯”了一声,没抬头。
苏晓像得到特赦,几乎是逃也似的出了会议室。
关上门的瞬间,她靠在墙上长舒一口气,对着空气挥了挥拳头:“高冷阎王!
等我改好了,让你刮目相看!”
会议室里。
陆时砚看着紧闭的门,捏着笔的手指松了松。
他翻回第三十七场戏,刚才没说的是——其实这段戏的内核很打动人,只是他下意识地想挑点错,好让她能多来几次。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助理小林发来的消息:陆哥,苏编剧刚才在门口对着墙挥拳头,特可爱,跟您演的那个热血少年似的!
陆时砚的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回了个“嗯”。
然后他点开相册,最新的一张照片是两年前拍的——雨夜街头,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孩蹲在路灯下改剧本,哭一会儿写一会儿,最后突然站起来,对着天空用力喊了句“我能行”,像株被雨浇过却更挺拔的向日葵。
当时他坐在车里,隔着雨幕,只看清了她攥着笔的倔强侧脸。
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再见到她。
陆时砚盯着照片里模糊的身影,喉结轻轻动了动。
苏晓。
这次,不会再错过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