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水神门传奇

第3章 邋遢道长

发表时间: 2025-07-18
秋果把德轩背回了村子,背到村口的大桑树的时候,实在背不动了,就把德轩放在树下,这时候秋果查看德轩的状况,才发现德轩己经失了神,完全没有意识,秋果尝试用各种办法呼唤他,但都无济于事。

到这时候秋果才意识到,德轩虽然活了,但是可能己经傻了。

想到自己最好的兄弟变成这样,自己又无能为力,秋果充满懊悔,在树下默默流泪,秋果讲述完整件事情经过,大家开始骚动起来,有的人说--要把腿盘起来掐人中,有的人说--要把人大头朝下倒过来,揉肚脐眼。

更有人说德轩是丢了魂魄,需要让和尚来念经叫叫魂。

李奶奶没有了主意,死马当活马医,按照村民们说的各种办法都尝试一遍。

折腾了一个时辰,结果就是---毫无结果,德轩依然跟刚才一样呆傻。

就在人群陷入沉寂的时候,刚才黄辫子小男孩一蹦一跳拉着一个老先生过来。

老先生中等身高,皮肤白净,行为举止稳重优雅,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在他的脸上架着一副铜皮眼镜,在那个年代,眼镜绝对是可以吹嘘的奢侈品。

众人一看老先生来了,纷纷让开,还有热心人提醒说:“大家快让一让,让李先生看看”这位李先生是李奶奶的本家。

是村子里最有影响力的宗族长辈,也是村子里唯一懂点医术的人,李先生蹲下身来,先是看看德轩,然后托起德轩的手开始摸脉。

老先生开始表情还很轻松自然,渐渐的神情凝重起来,慢慢皱起眉头,过了好一阵子,李先生才张口说到:“德轩的脉象正常,均匀有力,他的病灶不在身体,身体完全正常。

至于为什么会失神,没有意识,这,这,我就不知道了”。

李奶奶赶忙追问到:“有什么办法没有,或者吃什么药,他还会不会恢复正常”老先生:“无需吃药,因为他身体都很正常,只能回家静养,至于会不会好起来,这谁也说不准,有可能过段时间就好了,也有可能这辈子就这样了”刚刚老先生到来的时候,李奶奶是充满希望的,但是现在老先生说了这样的话,李奶奶再也忍不住了,转身看向德轩,用手不停的摇晃着他的脑袋,大声呼唤:“德轩啊,你快醒醒,我是你娘啊,你不认识娘了吗?

快醒醒啊”但是少年仍毫无反应,众人围绕着德轩不停的叹息,就在这时候远处进村的小路上,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歌声时而高亢,时而婉转,伴随着歌声,一个人影越来越清晰。

原来是一个身穿长袍的道人,这个道士个个不高,身材清瘦,头上带着道帽,身穿藏蓝色的道袍。

须发飘散在前心,五月的华北平原,温暖晴朗,满山遍野的青草绿油油可爱,中间盛开各种叫不出名的野花,红色、白色、粉色、各种各样。

空气中飘荡花香和草香。

香气飘到人们的鼻子里,又香又甜,身轻如燕的道长,一边唱歌一边行走在这样的美景中,好一幅神仙景色。

道长也发现了树下聚集的人群,走近查看,随着道长的走近大家也发现了这个道长的不同之处,道长的卫生状况堪忧。

由于长时间不清洁,他的胡子都己经粘在一起,而且上面挂满了各种食物的残渣,大米饭粒、馒头碎渣、更还有一段面条。

道长近期吃了什么东西,只要看看他的胡子就一目了然,道长也察觉了众人看他的异样眼光,十分不好意思的捋了捋胡子,把近嘴唇的地方挂着的一粒鲜亮米粒,顺势抓在手中,并且很自然的把米粒放入口中,迅速吃下。

道长整理了衣衫走近人群,道长通过观察,以及倾听周围人的谈话,很快弄明白了发生的事情,在了解完情况之后,道长的目光投向了德轩,不知道为什么,德轩也将头转向了道长,西目相对,道长的目光如炬,宛如暗夜里的闪电,德轩的眼睛,空洞幽暗,宛如菜市上的死鱼。

道长思考了一下,然后不慌不忙的分开众人,走到近前,对李奶奶行了一个抱拳礼说道:“老妈妈你好,我有办法能医治好你的儿子,你愿意让我试一试吗”?

李奶奶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老道,道长虽然外表邋遢,但是五官相貌十分端正,面色红润,慈眉善目,虽然年纪很大,但是脸上却没有皱纹,眉宇之间的神态仿佛婴儿一般。

眼神里流淌出温暖的目光,好像年画上画的仙人,李奶奶被道长这样一问,没有了反应过来,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李奶奶这时候早己经乱了心神。

六神无主,自己的儿子现在这样,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看到道长邋遢的外表,又担心道长把德轩的状况搞的更加糟糕。

李奶奶转身询问族长李老先生的意见,李老先生推了推他的铜皮眼镜说到:“现在大家都没有更好的办法,依我看道长相貌不凡,不像是轻浮浪荡之人,且能说出相助这种话,必然解决问题的妙法,要不然就让道长试试”听了李老先生的意见,李奶奶打定主意,慢慢放开德轩的头,让德轩平躺在地上,自己起身对道长深施一礼说:“请道长救救我儿德轩吧”,道长得到李妈妈的肯定,顿时抖擞精神,迅速组织起众位村民,道长对大家说马上找一个大号的筐来,筐要足够大。

要足够结实,最好是藤条编的,大小要能装下一个人,在那时的农耕社会,村子里找个筐很常见,不一会热心的乡邻就拿来西五个筐,道长从中间选了一个大号的藤条筐。

这筐像是一个大号的烟锅,里面放一个人绰绰有余。

提供这个筐的村民说,这筐是清朝初年,修柳条长城的工具,距今好多年了。

道长还要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要求要有成年男子手腕粗细。

长度至少要10米往上,这下大家可犯了难,因为哪个年代物资匮乏,粗又长的完整的绳子很难找到,就在这时候,刚刚送信的黄辫子小男孩突然喊出来:“井里的井绳足够粗,也足够长”这时,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对啊,哪里还有比井绳更合适的,一些人边笑边念叨着还是“小石头”聪明,原来那个黄辫子的小男孩叫“小石头”,村民们七手八脚的把井里用来打水的绳子解了下来,这根绳子足够长,八股麻绳编织而成。

常年累月的使用,绳子外缘己经磨起毛。

但是足够结实,绳子长约十五六米,工具找齐了,营救马上开始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