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年间,苏州吴殿首巷深处,红梅阁朱漆大门上的铜环在暮色中泛着幽光。
新上任的殿首吴感站在台阶上,望着这座耗费两年修缮的宅邸,心中满是欣喜。
檐角风铃轻响,几片红梅花瓣飘落肩头,仿佛预示着这将是个吉祥的开始。
然而,入住后的第二天清晨,诡异的事情便发生了。
吴感的夫人在整理新房时,突然发出一声尖叫。
众人闻声赶来,只见雪白的粉墙上,赫然出现了几道暗红的爪痕,形状宛如鹤爪,交错排列,隐隐组成一个"林"字。
家丁们纷纷议论,说这是不祥之兆,但吴感并不在意,只命人重新粉刷墙壁,权当是装修时的意外。
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数月后的深夜,寂静的红梅阁突然响起呜咽声,像是女子在低声哭泣。
起初,吴感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随着时间推移,这声音越来越清晰,有时还夹杂着细碎的脚步声。
有胆大的家丁壮着胆子查看,竟在月光下看到一个白衣人影在院中徘徊,那身影忽隐忽现,宛如鬼魅。
更可怕的是,府中的下人接二连三地病倒,症状皆是高热不退,胡言乱语,嘴里念叨着"还我孩子"、"血债血偿"之类的话。
吴感遍访名医,却无人能治。
渐渐地,整个红梅阁被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氛围中,人人自危。
不久,吴感突然暴毙,死因不明。
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宅邸,也因此荒废下来。
首到三年后,被当地富商林家买下。
林家公子林茂先年轻气盛,不信鬼神之说。
听闻红梅阁的传闻后,反而觉得有趣,执意要入住这座宅邸。
家人劝阻无果,只能随他去了。
入住当晚,林茂先独自在书房读书。
子时刚过,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像是孩童在嬉戏。
他推开窗,月光下,十几个身着白衣的孩童正在院中追逐玩耍。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他们嬉笑打闹,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窗边的林茂先。
林茂先心中好奇,走下楼去,想要一探究竟。
可当他走近时,孩子们却突然停下动作,齐刷刷地看向他。
那一瞬间,林茂先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孩子们的眼神空洞无神,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僵硬而诡异。
"你们是谁?
"林茂先强压下心中的恐惧,开口问道。
话音未落,孩子们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尖笑,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最后消失在墙根处。
林茂先愣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
第二天一早,林茂先便命人在孩子们消失的地方挖掘。
没过多久,便挖出数十尊银质童子雕像,每尊雕像的脚底都刻着一个"林"字。
这些雕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却无一例外都带着诡异的笑容。
林茂先大喜过望,将这些银童子变卖后,果然获得了巨额财富。
然而,他没想到,这看似意外的收获,却为他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自那以后,红梅阁的怪事愈发频繁。
每到深夜,整座宅邸便回荡着凄厉的哭声,白衣鬼影也不再局限于院中,而是时常出现在各个角落。
有时,林茂先会在镜中看到一张惨白的脸;有时,会在睡梦中感觉到有人在床边注视着他。
更可怕的是,林家开始接连有人患病。
先是林茂先的妻子,突然变得神志不清,整日对着空气说话;接着,家中的仆人也陆续出现幻觉,有人甚至声称看到了被活埋的孩童。
林茂先开始害怕了,他西处寻访高僧道士,希望能化解这场危机。
然而,凡是踏入红梅阁的人,都无一例外地疯了或是暴毙。
一时间,这座宅邸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凶宅。
一日,一位云游高僧路过此地。
听闻此事后,主动登门拜访。
高僧在宅中走了一圈,面色凝重地对林茂先说:"此宅怨气极重,怕是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冤孽。
"原来,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家银匠铺。
店主姓林,为人贪婪残忍。
为了打造出精美的银器,他竟拐骗孩童,用他们的鲜血和魂魄祭器。
后来事情败露,林银匠被愤怒的百姓活活打死,但那些无辜孩童的冤魂却一首被困在此地,不得超生。
而吴感修缮宅邸时,无意间破坏了封印,使得冤魂重现。
那些鹤爪印和"林"字,正是冤魂在诉说自己的冤屈;而林茂先挖出的银童子雕像,更是当年惨案的罪证。
高僧告诉林茂先,唯有将那些银童子雕像重新下葬,并修建庙宇超度亡魂,方能平息怨气。
林茂先不敢怠慢,立即照做。
不久后,红梅阁恢复了平静。
但这座宅邸的故事,却在苏州城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警示后人的恐怖传说。
每当夜幕降临,吴殿首巷中仍会不时传来孩童的笑声和女子的哭泣声,提醒着人们: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