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随风把手放在地图中间,圈住了几座山峰,挨个指点,说道:“竹山中心这五座灵峰,是门派核心所在,分别是:紫竹峰、玉竹峰、金竹峰、雷竹峰、斑竹峰。
这是竹山祖师的五位亲传弟子所立,是竹山派的嫡传法脉,其中紫竹峰更是如今的掌门真人所在。
且这五峰之间多有藏宝库、藏法阁等门派重地,你没事不要进去乱走,以免冲撞了真人,或者犯了什么忌讳。”
苏复乖乖点头,李随风手指继续往外划,口中说道:“围着竹山五峰的,便是如师父这玉柳峰一般的灵峰了,足有几十座,峰主也大都如师父一般,虽不是老祖嫡传,却也修行了竹山派根本大法,算是内门。”
“再往外一些灵峰,就是一些外门长老所居,其未修炼竹山派根本法门,大多都是外来投靠的筑基期散修,负责处理一些门派琐事,故算作外门。”
李随风又特地在玉柳峰外边的一座灵峰上点了点,道:“这座九泉峰就是昨日那个阴尸上人的灵峰所在,虽然他大概不敢在山中拿你如何,但你最好还是避一避他,不要往那九泉峰下过,免得他发失心疯捉了你去。”
说完,李随风问道:“都记住了吗?”
“弟子记住了。”
苏复点点头,说道:“五座竹峰是嫡子;内门诸峰是庶子;外门各峰是养子!
还有,五竹峰是重地,无事不可去;九泉峰是险地,有事也不能去。”
“哈哈!
你这比喻倒也贴切!”
李随风哈哈大笑,说道:“这一张地图便送给你了,拿回去慢慢看,先收起来吧。”
等苏复收好地图,李随风收敛神情,正色道:“我说这些,也是想让你明白,竹山虽然份属旁门,却是旁门中的大派,人员众多,情况复杂,自然有许多规矩约束。”
“比如说你现在的情况,是我李随风的弟子,却还不是竹山派的弟子,想要真正入门竹山,名录玉册,需要通过入门考验,这事我也没有办法。
你若不能通过考验,我便不能传你竹山派根本大法,只能传你一些派外道法,你将来就算筑基也只能算在外门。
如今的外门就有一些长老,原本就是内门长老们的派外别传,私传弟子。”
“不知这个考验,是如何个考验法子?”
苏复皱眉问道。
“无非是杀人杀妖之类的。”
李随风问道:“你可愿接受考验吗?”
苏复想了想,我来竹山派,不能学竹山法门,那我不是白来了吗?
随即平静说道:“弟子愿意。”
李随风满意点头,又问道:“那你都修炼了哪些法术,说来为师听听,若有什么不足,师父这里还有些派外法术,可以先传你。”
“弟子在水云宫一向清修练气,未曾修炼过法术。”
苏复看了李随风一眼,小声说道:“流云师父说,修士以道行境界为根本,不必着急修炼法术,只在月前才传了弟子一道‘一气擒拿手’,也还没来得及修炼入门。”
李随风听的一愣神,摇头苦笑道:“确实是流云道兄会做的事,也是玄门正宗的一贯做法,只是你如今身入旁门,却没有这等清静了。”
说着,他从怀中摸出三根玉简,递给苏复,说道:“这里有三道法术,分别是:借风术、反打护身咒、掌心雷。
为师给你三个月时间修炼,三个月后你去紫气峰功德殿接一个入门任务,如何?”
“是!”
……李随风给了苏复三个月时间修炼法术,苏复便把自己每日的修行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
他还从来没有修炼过法术,心里也颇为忐忑,就把除练气、冥想这两大根本之外的其他课业都先停了。
每日早起练气,上午修炼借风术,中午服用一颗云精丹辟谷,再休息两刻钟,下午修炼掌心雷,晚上修炼反打护身咒,然后冥想一阵,睡觉。
苏复初炼法术,多少有些碍难,幸好李随风说这三个月内,若有疑难,随时都可以去云息楼请教。
不过苏复也听出来了言外之意,那就是过了这三个月,想要随时请教就不可能了。
他对此并不意外,修行之人大都以自身修为境界为第一位,其他的什么徒弟、儿子都要往后稍稍,除非遇到瓶颈,修为止步不前,才会重视这些。
因此苏复也没有时刻前去骚扰,而是每天先自己琢磨着修炼法术,有不解之处便先记下来,翌日清晨再去风息楼统一请教。
如此过了十日。
苏复却发现自己的情况和李随风说的有些不一样。
之前,苏复去请教时,李随风曾说借风术是三道法术中,最为简单易上手的,可苏复发现自己修炼的最好的却是掌心雷法。
玉简上记载,修炼此法术,需运自身真气于五脏之间流转,在此期间心中还要默念‘生雷咒’三遍。
如此一月可生一丝雷光,收归丹田气海,便算入门,此后就只需温养壮大即可,至三月雷机大壮,便可运掌发出击人。
苏复掐指算来,自己修炼掌心雷法,不过十日,今日就己蕴生雷光,收归气海了。
至于反打护身咒,此法倒和李随风说的一样,唯重坚持。
修炼这法术,首先要画‘反打护身符’一张,叠成三角形,贴身存放。
再刻一道牌位,上书‘刺甲护身神将’六字,放置在房内正西方位。
然后只需每天念颂‘刺甲护身咒’三遍不断,一二月间即可修成。
苏复如今念咒之时,己可隐约感觉到周身气机涌动,想必再有几日也可炼成。
三术之中,反而只有借风术进展一首不大,只能招来一股微风。
苏复对比了三根玉简,觉得可能是这玉简上记载的借风术修炼过程过于简略的缘故。
他看了一下时辰,己经到冥想的时间了,只能先记下,明日再去请教师父了。
苏复的冥想法也己修行多年,感觉快到了‘一尘不染,一念不生’的境界了,到时候就可以修行观想之法,所以对此不敢懈怠,马上盘坐冥想起来。
次日一早。
练气三周之后,苏复进了风息楼,李随风正在顶楼窗边矮榻上侧躺着,一边观景,一边喝酒。
苏复先行礼,再把疑惑说了。
李随风思忖片刻,说道:“你借个风来,我看看。”
苏复掐诀施法,招来一道微风,绕身二匝便止。
李随风嗤笑道:“止拂面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