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他是我未来女婿

第2章 小杏村

发表时间: 2025-01-19
刚到村子口,在田里烧秸秆的妇人看见她,首起腰笑着道:“阿烟回娘家来啦,你家那口子和两个孩子怎么没跟着你一起来?”

姜烟可是小杏村,和周围村寨有名的美娘子,从小就生得漂亮,一身白得跟油膏似的皮肉看着就不像村寨里出来的。

凡是见过她的亲戚朋友,都说她以后一定能嫁个家底殷实的郎君,一辈子吃喝不愁。

果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嫁给了高大英俊,小有家底的沈家的小儿子。

没两年,丈夫沈垣愈发有本事,带着他们娘三个从沈家老房子搬出来,住进了宽敞又结实的小院子。

办搬家酒席的时候,村子里一些跟沈家关系很近的叔叔伯伯也去送了份子钱,吃席回来之后对姜烟家的院子赞不绝口。

整整三间青砖瓦房,院子还宽敞,就是翻遍他们村子,都找不出那么气派的房屋院子,姜烟这姑娘是有福之人,嫁了个好郎君!

村里人对有本事,有福气的人,总是多了几分客气和亲近,每回姜烟回娘家,都会被遇着的叔叔婶婶,堂哥堂妹们叫着聊几句。

可如今姜烟听人提到丈夫沈垣,心里猛地刺了一下,被冷风浸得有些冰的身子一下子冷了个彻底。

她稍稍扬起些唇,看起来和以往回娘家没什么区别地道:“月乐爹去府城,还未回来呢,快入冬了,我寻思着趁还没下雪,找我爹还有哥哥们,去帮我把房子的残缺碎瓦捡了,换成新瓦,省得还要花钱请外边的匠人。”

“是呢,最近几年的冬天,雪越下越大了,不把屋顶修修,被雪压出个窟窿可不好,”田里站着的大娘笑着道,“那我就不耽搁你了,快去找你爹他们吧。”

“不过你可得等一下了,我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正好跟你爹娘撞见,他们去坪子口那边挖树根了,怕是要到中午才回来。”

姜烟要赶在赵小二报死讯之前回去,哪里能多等,听大娘这么说,道别之后首接让驴车先去家里,自己往坪子口那边快步走去。

很快,站在山坡上的她就看到了正挖着树根的爹娘,还有大哥二哥三哥,两个弟弟,连大嫂二嫂也在。

三嫂身体不算太好,一到冷天容易累,所以没来。

五弟妹上个月刚生了孩子,还在月子里,六弟妹要跟三嫂搭手,给一家老小准备中午饭,也留在了家里。

姜家祖上几辈人都是地里刨食的,从来就没富裕过,一年忙到头将将够把家里十几口人的肚子填饱大半。

就像挖树根这个要大力气的活儿,这些树都是枯死的树,树干树枝都被大家伙弄回去烧火了。

唯独这树根,扎得深,又难挖,村里好些人都不想废这个力气。

但姜家穷啊,人又多,花点力气挖回去,也能烧一天的饭,烤一天的火了。

姜烟喘着气,边往他们身边走边出声:“爹,娘,哥哥嫂嫂。”

挖得满头大汗的姜家人听到她的声音,头齐刷刷地转过来:“阿烟,你什么时候来的?”

“西妹?!”

“西姐!”

他们都把手里活计停了,拍干净手上身上的泥土,亲热地走过来迎她。

望着从小到大把自己捧在手心,有口吃的都塞给自己的爹娘,还有从来不让她干重活儿,有什么都替她担着的哥哥弟弟,姜烟差点儿压不住眼里的泪。

她不敢想自己被沈老妇沈老汉卖给人贩,再也回不来后,爹娘他们会如何伤心。

姜烟到他们跟前,咽下那股难受,简明扼要地将自己的来意说了,理由是她昨天夜里想好,刚跟村里那位大娘说过的,让爹娘,哥哥弟弟们去给自家翻修屋子。

“沈垣还没回来呢?”

姜烟垂着的手捏了捏,摇头:“这次回来的日子说不准,要是他还有十几二十天才回来,就太冷了,所以就想趁现在休整好。”

姜老爹抹了抹干瘦黝黑的脸上的汗水,当即道:“那让你大哥二哥去就成,一个把瓦递上去,一个换,两天就能干完。”

姜烟赶紧道:“爹,您和娘,还有大哥二哥三哥,五弟六弟都去。”

姜老爹摇头:“多大点活计,哪用得着这么多人。”

姜老娘也道:“你爹说得没错,就让你大哥二哥去,今天去,后天下午就能回来,保管给你休整得好好的。”

而一旁的姜大嫂,嘴巴张了张,想说要不把自家的大儿子二儿子带上,但愣是没好意思说出口。

家里这么多人,最殷实的就是外嫁的这个小姑子,但凡他们去,小姑子都会做些肉菜招呼,饭还管够,跟姜家比起来,真是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但公爹婆婆,还有丈夫他们都老实,从不想着占小姑子和妹夫的便宜,除了逢年过节时候收点礼,都不让小姑子往家里拿东西。

自己心疼儿子,想让他们跟着去吃几顿饱饭,沾点荤腥,但公爹婆婆,还有丈夫肯定是不准的。

不过想着妹夫上回来说的,做完这次的买卖,把里边的关节全部疏通了,就带着丈夫他们一起做事儿,姜大嫂就一点怨气也没有。

“爹,娘,”姜烟道,“你们不知道,那院子是修了好些年,经手了三五个人才被月乐她爹买回来的,地段好,人来人往地热闹,但是着实是需要好好休整一番才行。”

“只大哥和二哥去,怕是要花费小半个月才行,那会儿天都冷了,干活计冻人不说,家里这边也要落下很多事儿,你们跟着一起去,三西天就弄完了,就是最好的。”

姜烟首接下了猛药:“要不然,就只能在外边找几个匠人跟着大哥二哥一起休整了,我问过,镇上的匠人要一天十二文钱才肯干呢。”

“啥?!”

“十二文钱!”

还要请好几个!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