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晋升为礼部侍郎后,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深知在这宫廷之中,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新的职位带来了新的责任和挑战。
礼部的事务繁杂,涉及到国家的礼仪、祭祀、科举等重要方面。
苏然每日都忙碌于处理各种事务,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宫廷的权力斗争并未因赵括的倒台而平息。
相反,各方势力都在重新洗牌,试图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占据有利地位。
皇后的母家王家,一首觊觎着更高的权力。
他们看到苏然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且得到皇帝的信任,便有意拉拢。
王家的家主王尚书亲自设宴邀请苏然。
苏然深知这鸿门宴不好赴,但又不能公然拒绝,以免得罪王家。
于是,他决定小心应对。
宴席上,王尚书开门见山,表达了希望苏然能与王家合作,共同对抗其他势力的想法。
苏然委婉地表示,自己只想为国家效力,不参与党派之争。
王尚书脸色一沉,“苏侍郎,你可要想清楚,在这宫廷之中,孤身一人是难以立足的。”
苏然不卑不亢,“尚书大人,下官一心为公,相信皇上自会明察。”
王尚书冷笑一声,“哼,那咱们走着瞧。”
从王家出来后,苏然知道自己己经彻底得罪了王家。
但他并不后悔,他坚信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任何阴谋诡计。
不久,朝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由礼部负责筹备。
苏然事无巨细,亲自把关,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但就在祭祀的前一天,却发生了意外。
祭祀用的礼器被发现有损坏,而负责保管礼器的正是苏然的下属。
王家趁机发难,指责苏然管理不善,有失皇家威严。
皇帝龙颜大怒,下令严查此事。
苏然知道这是王家的阴谋,但他没有慌乱,冷静地展开调查。
经过一番明察暗访,苏然发现是王家买通了他的下属,故意损坏礼器,想要陷害他。
苏然将证据呈给皇帝,并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皇帝这才明白是自己错怪了苏然,对王家的行为感到愤怒。
“苏爱卿,这次多亏了你,朕险些被王家蒙蔽。”
皇帝说道。
苏然跪地谢恩,“皇上圣明,能还臣清白,是臣之幸。”
经此一事,皇帝对苏然更加信任,而王家则受到了皇帝的冷落。
但王家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又联合了其他一些对苏然不满的势力,策划了更大的阴谋。
边境突然传来战事,敌军来势汹汹。
王家趁机推荐苏然前往边境督军,试图借敌军之手除掉他。
皇帝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王家的提议。
苏然明知这是一趟凶险之旅,但为了国家安危,他毅然决然地领命前往边境。
到达边境后,苏然发现战况远比他想象的要严峻。
敌军兵力强盛,而我方守军士气低落,粮草短缺。
苏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一方面整顿军纪,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与将领们商讨战略,积极筹备防御工事。
在苏然的努力下,守军的士气逐渐恢复,防御工事也日益坚固。
敌军多次发起进攻,都被苏然巧妙地化解。
但苏然也清楚,这样被动防守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想办法主动出击。
经过深思熟虑,苏然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派出一支奇兵,绕到敌军后方,烧毁了敌军的粮草。
敌军粮草被烧,军心大乱。
苏然趁机率领大军发起反攻,一举击退敌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捷报传到京城,皇帝大喜,下令嘉奖苏然。
苏然凯旋而归,受到了京城百姓的热烈欢迎。
他的威望达到了新的高度,王家的阴谋再次落空。
但苏然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宫廷的斗争还在继续,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