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之日,苏然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榜前。
人群熙熙攘攘,苏然费力地挤到前面,目光在榜单上急切地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有了!”
苏然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位列三甲,心中顿时充满了喜悦。
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参加殿试。
苏然精心准备,希望能在殿试中给皇帝留下好印象。
殿试当天,苏然早早来到皇宫。
皇宫的威严和庄重让他心生敬畏,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沉着应对。
皇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问题,苏然凭借着自己的现代知识和对古代历史的了解,回答得条理清晰、见解独到。
皇帝龙颜大悦,当场赐苏然为翰林院编修。
进入翰林院后,苏然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他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但也引来了一些同僚的嫉妒。
其中,以刘能最为明显。
刘能是个靠家族关系进入翰林院的纨绔子弟,平日里不学无术,却嫉妒苏然的才能。
他联合了几个同样心怀不满的同僚,处处给苏然使绊子。
一次,苏然负责撰写一份重要的文书。
刘能等人故意在他的稿件中做手脚,篡改了一些关键的数据。
幸好苏然在呈交之前再次检查,发现了问题,才避免了一场大祸。
苏然明白,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
他开始暗中收集刘能等人的把柄,等待时机反击。
不久,机会来了。
皇帝下令编纂一部重要的典籍,苏然和刘能等人都参与其中。
刘能为了偷懒,竟然抄袭前人的作品。
苏然将证据悄悄呈给了上司,上司又禀报给了皇帝。
皇帝大怒,将刘能革职查办。
此事过后,苏然在翰林院中树立了威望,但也因此得罪了刘能背后的势力。
与此同时,苏然在翰林院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朝中一位权臣的注意,此人便是丞相赵括。
赵括表面上公正廉洁,实则心怀叵测,妄图独揽朝政。
他看中了苏然的才华,想要将他收为己用。
赵括派人邀请苏然到府上一叙。
苏然深知赵括的为人,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如果拒绝,可能会得罪赵括,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答应,就会陷入赵括的阵营,违背自己的良心。
经过深思熟虑,苏然决定赴约。
在赵府,赵括对苏然百般拉拢,许下种种好处。
苏然表面上应承着,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应对。
回到家中,苏然一夜未眠。
他知道,自己己经卷入了朝廷的权力斗争之中,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就在苏然烦恼之际,他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
信中约他在城外的一座寺庙相见,落款是一个“友”字。
苏然决定冒险赴约,看看究竟是谁在暗中帮助自己。
来到寺庙,苏然见到了一位神秘的老者。
老者仙风道骨,目光深邃。
“年轻人,你可知道自己身处险境?”
老者缓缓说道。
苏然恭敬地回答:“晚辈深知,但不知前辈有何指教?”
老者微微一笑:“赵括野心勃勃,你若与他为伍,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苏然点头道:“晚辈明白,只是不知该如何摆脱他的控制。”
老者从怀中掏出一本书,递给苏然:“此书乃治国之道,你若能领悟其中真谛,必能在朝中立足。”
苏然接过书,感激涕零:“多谢前辈指点。”
回到家中,苏然日夜研读此书,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他决定利用赵括对自己的信任,收集他的罪证,然后向皇帝告发。
但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计划,稍有差错,就会性命不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然更加小心谨慎,一边与赵括周旋,一边暗中调查。
他发现赵括不仅结党营私,还***受贿,甚至妄图谋反。
苏然将收集到的证据整理成册,准备找机会呈给皇帝。
但赵括似乎察觉到了苏然的意图,对他加强了监视。
在这关键时刻,苏然的好友李轩挺身而出,帮助他摆脱了赵括的监视。
终于,在一次朝会上,苏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赵括的罪证呈给了皇帝。
皇帝大怒,下令将赵括抄家问斩。
苏然因此立下大功,被皇帝晋升为礼部侍郎。
但他知道,这只是他官场生涯中的一个小胜利,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