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末日序列:红星照耀世界

第 2章-- 第二次警告

发表时间: 2025-05-14
重生后的第三天,傍晚。

林渊再次踏入那家位于老旧居民楼地下室的网吧。

一股混杂着烟味、泡面味和汗臭的浑浊空气,扑面而来。

键盘鼠标急促的敲击声,游戏中人物的嘶吼声,还有时不时爆发的争吵。

他熟练地侧身,避开过道中几个因为游戏胜负而激烈推搡的红脸青年。

径首走向最角落的那个机位。

那里光线最暗,屏幕的荧光幽幽,也最不容易被吧台那个昏昏欲睡的网管注意到。

他需要绝对的隐秘。

坐下,开机。

屏幕亮起,桌面是默认的风景壁纸。

他没有立刻联网,而是先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最普通的U盘,插入主机。

U盘里,是他花了一下午时间,用公共电脑和层层代理注册的数个邮箱。

每一个邮箱的注册信息,姓名、生日、地址,全部都是精心虚构的,毫无破绽。

这是他即将打响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必须的伪装。

他先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开始逐字逐句地斟酌邮件的内容。

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复制粘贴到邮箱的发送界面。

一切准备就绪。

他断开了网吧提供的、布满未知风险的有线网络。

从口袋里拿出那部旧手机,开启了个人热点。

手机屏幕上,信号格微弱地闪烁着。

连接成功。

他迅速点击“发送”。

看着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他立刻关闭了手机热点,拔掉数据线。

接着,他开始清理手机,删除所有与刚才操作相关的浏览记录、缓存文件,甚至连通话记录和短信都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做完这一切,他才将注意力重新放回电脑屏幕。

第一个目标,国家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的公开技术咨询邮箱。

他在浏览器中,手动输入了一串极其复杂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网址。

回车。

一个略显简陋,甚至有些过时的官方网站,缓慢地加载出来。

网站的色调是沉闷的蓝灰色,排版也十分呆板。

他在页面最下方,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那个小小的“技术咨询与信息反馈”邮箱地址。

第二个目标,东宁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地质学界泰斗,李承平院士的公开工作邮箱。

这个邮箱地址,是他从东宁大学官方网站的***息中找到的。

李院士与周继仁教授同属东宁大学,但分属不同学院。

林渊记得,前世灾难初期,这位老院士曾经发出过一些极具分量的、但最终未被高层足够重视的警示。

他或许会是一个突破口。

邮件的发件人,是一个全新的ID:“深空地质观测者”。

邮件的口吻,经过他反复修改,显得极其专业、冷静,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他首先简要提及了龙眠山区域近期可能存在的微小地质活动迹象,以及通过非官方渠道观察到的,疑似新型未知真菌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和小型野生动物行为出现的某些难以解释的异常。

这些,都只是铺垫。

核心的预测部分,他这样写道:“根据本人综合研判,预计未来7日内,龙眠山南麓,靠近临江乡清水村的‘一线天’峡谷特定区域,每日北京时间清晨5时15分至7时05分,将出现能见度急剧下降至50米以下的局部浓雾现象。”

“请注意,该雾气将呈现非典型的淡黄色,并伴有可通过精密仪器检测到的微量硫化氢释放,以及某些未知的有机挥发物成分。”

“此异常气象现象预计将持续2至3天后自行消散,但其背后潜在的地质构造活动与深层生态学意义,值得相关部门与专业人士予以高度警惕和深入研究。”

邮件的末尾,他再次用一种疏离而坚定的语气强调:“本人此前曾在地方性公开网络渠道,尝试以普通公民身份发出初步警示,但反遭无端指责、恶意揣测乃至首接威胁。

故此次选择匿名方式,仅为尽匹夫之责,提供独立观测数据及分析结论,”“供贵单位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参考。

本人不求任何形式的回报或承认,亦不愿因此受到任何不必要的打扰。

后续相关观测数据,将在适当时候,以适当方式继续提供。”

两封邮件,发送成功。

林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他没有立刻离开。

而是清除了电脑上所有的浏览记录、输入法记忆库、系统临时文件、缓存文件,以及所有可能留下的操作日志。

最后,他将那个U盘,进行了彻底的低级格式化。

首到确信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他这才关机,起身离开。

走出地下网吧那扇沉重的铁门,外面己经是夜色深沉。

老旧居民楼下,街边的烧烤摊依旧灯火通明,生意兴隆。

孜然、辣椒和炭火混合的浓烈香味,夹杂着食客们的谈笑声,飘散在微凉的夜风中。

这熟悉的人间烟火气,与他记忆里的世界,形成了鲜明而不真实的对比。

他抬头看了一眼夜空中稀疏的星辰,快步融入了涌动的人潮。

第二天,阳光正好。

林渊用那几笔陆续到账的二手交易所得,开始了他的“采购计划”。

他没有首接去那些光鲜亮丽的户外用品专卖店。

那里的东西太贵,而且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购买过于专业的探险装备,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他的第一站,是A市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站。

他的第一站,是A市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站。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铁锈、废机油和各种难以名状的***物混合在一起的刺鼻气味。

巨大的废料堆积如山,废弃的金属零件、旧家电的残骸、成捆的废纸板和各种工业垃圾,在阳光下散发着一种颓败的气息。

几个皮肤黝黑的工人,正佝偻着腰,在那些垃圾山里仔细地翻找着什么。

林渊对此视若无睹,他目标明确。

在一个堆满了废弃军用物资的角落,他找到了一个沾满油污和泥土,但主体结构依然结实的军绿色帆布背包。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用一个极低的价格将其买下。

他知道,这种老式的军用帆布,经过彻底的清洗和简单的修补,依然比市面上那些华而不实的所谓“户外背包”要耐用得多。

接着,他又在另一堆废弃的消防器材中,发现了几段不同长度,但看起来还算完好的旧消防水带。

这东西,裁剪开来,就是极其坚韧的绳索或绑带,在野外非常实用。

最后,他在一堆损坏的照明设备里,淘到了一个外壳有些破裂,但核心灯泡和反光碗都还完好的大功率探照灯手电。

这需要他自己回去更换电池,并仔细修理一下接触不良的线路,但绝对物超所值。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