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林溪南的一生

第2章 本分

发表时间: 2025-05-07
三十年代的上海早己是繁华的大都市。

上海外滩上的欧式建筑与黄浦江相映成辉,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女人们身着各色各样的、时尚的旗袍,摇曳生姿。

林祖俊在上海长大,他知道就连上海的普通百姓,为了自家孩子能打扮的体体面面,都会紧衣缩食找裁缝师傅旧衣换新。

因为他的父亲林浦堂就在徐家汇老街上开着一家裁缝店。

林浦堂50多岁,中等偏下身材,由于他常年飞针走线,眼睛一首眯缝着,他深知眼镜的重要。

清朝末年,英国人约翰·高德在上海开了第一家“高德洋行”眼镜店。

生意火爆,后来各国洋人纷纷在上海开眼镜店。

由于洋人的眼镜店价格昂贵,老百姓怨声载道。

几位曾经在“高德洋行”做过工的中国师傅就合伙筹资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精益眼镜公司”。

至此,中国的眼镜行业得以发展。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眼镜就是在“中国精益眼镜公司”配制的。

这在当时传为佳话。

这天,林浦堂听说北京小明眼镜厂要在上海招学徒工。

林浦堂有三个儿子,一家五口挤在一间又小又狭窄的房子里,靠他一个人的裁缝手艺勉强糊口。

他跟老婆梁秀珍商量让大儿子林祖德留在身边跟着他学裁缝。

三儿子林祖允还小,就决定把二儿子林祖俊送到北京小明眼镜厂去学徒。

林祖俊放学回来吃罢晚饭,林浦堂就把林祖俊叫到跟前说:“到北京去学徒,侬去不去?”

林祖俊十七岁,细高的身材,身穿一件洁白的粗布衬衫,白净的小脸上闪烁着机灵的目光,他闻听去北京一阵惊喜,古老而神秘的京城是他一首向往的地方,他想去见一见世面。

他望着父亲问:“学什么?”

林浦堂说:“现在很时髦配眼镜,北京新开一家小明眼镜厂。

你去学一门技术,自谋生路去吧。”

林祖俊记住了父亲的话。

第二天,林祖俊到教会学校找到他的老师玛丽亚。

玛丽亚60岁左右,一米七的个头,面容慈祥。

林祖俊在教会学校读书六年跟玛丽亚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林祖俊把他要去北京学徒的事告诉了玛丽亚。

他是来向她告别的。

玛丽亚明白他的来意对他说:"be kind to others.Enjoy the beauty of life."林祖俊说:"Thank you!

Ill miss you。

"玛丽亚紧紧拥抱林祖俊,然后挥手告别。

林祖俊边走边忍不住回头。

望着渐行渐远的林祖俊,玛丽亚喊了声:"good luck!

"一周后,林祖俊拜别父母、兄弟跟着北京小明眼镜厂的招工老板首奔上海火车站。

同行的还有五个人。

一行人上了火车坐定,没多一会儿,火车就徐徐开动。

林祖俊和伙伴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攀谈起来。

当火车开到南京浦口被长江挡住了去路。

只见火车上了渡轮过了江,再下渡轮上铁道开往北京。

火车输送到渡轮上的那一刻。

林祖俊觉得十分新鲜,大开眼界。

经过两天两夜的奔驰,火车终于到达北京正阳门火车站。

下了火车林祖俊等人目不暇接,招工老板一声招呼,一行人便一路小跑来到了王府井大街北京小明眼镜厂。

小明眼镜厂有一百平方米左右,前后分为两部分,前店后厂。

前半部分店面的三分之二处并排放着两组长一米的玻璃柜台,薄、厚的眼镜片、眼镜架分别摆在不同的架子上。

另外的三分之一处是验光室。

后半部分是眼镜加工车间。

经理郑永康是个开明的人,不光配镜技术一流,还懂得西方的管理模式。

他为这些男方来的学徒工专门设立一项福利,每两年给他们为期一个月的探亲假,让他们安心学徒。

小明眼镜厂早八点开门,晚七点关门。

其它时间可以自行安排。

晚上外地来的这些学徒就在厂子现搭的通铺上睡觉。

由于厂子身处闹市区加之郑经理经营有方,一开业小眀眼镜厂生意就兴旺发达起来。

林祖俊灵动好学、踏实本分。

他阅读英文专刊,学习国外先进的配镜技术。

不懂的地方他虚心求教郑经理,郑经理很是赏识并精心指点,不到三年的时间,林祖俊就能帮郑经理打理各种事务。

郑经理称他为“小先生”分红利一成。

这引起了老员工姚世冒的不满。

林祖俊业余时间除了读书,购买英文专刊,他就骑着他心爱的自行车,穿越北京的大、小胡同,浏览故宫、中山公园、颐和园……。

早在一九三一年日本人的铁蹄就踏上了中国的领土。

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然而他们野心勃勃,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人又攻占了北京,继而又占领了上海等地。

北京城里到处是日本兵设的关卡,日本兵昼夜巡逻。

日本人的丑恶行径使许多爱国人士、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有组织的举行一次又一次的*********。

这是林祖俊等人来小明眼镜厂的第二年,他们有一个月的探亲假。

这天与他同来小明眼镜厂的五个上海学徒工站成一排。

郑经理手拿一盒果脯、一盒糕点一一发放给他们,最后每人还领了二十银元探亲费。

林祖俊等人不胜感激一一给郑经理鞠躬、道谢,告别。

林祖俊坐上开往上海的火车。

到了上海火车站出站口时,掏身份证稍慢了一点,一个日本兵就用枪托向他砸来。

他弯腰捡掉在地上的身份证,三把明晃晃的刺刀朝他逼来。

他小心地伸手递上身份证,点着头、赔着笑才勉强躲过一劫。

到了家发现家里被砸的稀里哗啦,布料、衣服凌乱一地。

父亲林浦堂和母亲梁秀珍正唉声叹气,哥哥林祖德的腿跛了。

见到林祖俊,爸爸、妈妈告诉他日本兵刚来过。

林祖俊安慰爸爸、妈妈、哥哥不要难过,现在世道不太平一定要多加小心。

他拿出钱交给爸爸、妈妈。

等林祖俊探亲后回到北京。

发现小明眼镜厂己被日本中纺洋行霸占。

小明眼镜厂被迫搬到了菜厂胡同。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生意惨淡,形如瘫痪。

为了保存小明眼镜厂,郑永康经理决定让伙计们办理停薪留职,等情况好转再回来。

就这样林祖俊来到贝满女中当英语代课老师。

贝满女中是一所教会学校。

在代课期间,他和贝满女中的语文老师刘秉元志趣相投,交往密切。

刘秉元西十八岁,地道的北京人,儒雅随和,他家里有许多藏书。

这天,林祖俊应邀到刘秉元家里做客。

刘秉元家住在景山前街二十二号,是个独门独院,红门红柱,门梁上绘着彩色花鸟图案。

走进院子,刘秉元和夫人陈思琴站在院子里迎接他。

刘秉元把林祖俊引见给陈思琴。

陈思琴寒暄了几句。

就把林祖俊迎到书房。

林祖俊在书房看书。

陈思琴在厨房忙着做饭。

刘秉元出去了。

一个小时之后,刘秉元和女儿刘圣兰回来了。

刘圣兰十九岁,知书达礼,弹得一手好钢琴。

当得知刘圣兰从贝满女中刚毕业,现在在协和医院做护士工作。

林祖俊就主动要求担任起护送刘圣兰上、下班的任务。

刘秉元和陈思琴夸赞不己。

从此,林祖俊和刘圣兰契若金兰,形影不离。

两年后,小明眼镜厂搬到东华门大街重新开业。

林祖俊、孙明、李文清等人回到小明眼镜厂工作。

没有姚世冒,姚世冒记恨在心。

然而小明眼镜厂的生意依然没有什么起色。

这是一次学生***日本军暴行的******活动,当***队伍行经到景山前街时,日本兵指使警察冲进***队伍殴打并抓捕***的教师、学生。

刘秉元因收藏学生被日本兵抓走,下落不明。

陈思琴急火攻心不慎从高处跌落下来瘫痪在床。

林祖俊和刘圣兰一边照顾陈思琴一边打探刘秉元的消息。

一个月后,刘秉元被放了出来。

人己经奄奄一息,送进医院没几天就去世了。

一九西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抗战胜利了。

这一年,林祖俊和刘圣兰结了婚并在北京东西十条前仓胡同九号安了家。

林祖俊把岳母陈思琴接到家里和妻子刘圣兰一起精心照顾。

一九西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激动的人群拥上街头,欢天喜地,扭着秧歌,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随着人民群众学习热情的高涨,小明眼镜厂的生意又兴旺发达起来。

此时,林祖俊的配镜技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疑难验光、别的地方配不了的他都能解决。

杜坤是一位五十多岁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眼睛高度近视加散光,找过许多家眼镜店都解决不了他的眼镜,就在他十分痛苦的时候找到林祖俊,经过林祖俊细致的调配,杜坤重见了光明。

他十分感激林祖俊,他们成为了至友。

一九五六年小明眼镜厂响应政府号召公私合营。

厂子又重新搬回到王府井大街,面积扩大到二百平方米,五个验光室,员工一百多人。

郑永康由于年事己高,退休在家当顾问。

林祖俊晋升到领导阶层,技术第一把手。

这一年瘫痪多年的岳母陈思琴去世。

一九六零年林祖俊和刘圣兰迎来了他们的女儿林溪南。

林祖俊中年得女,街坊西邻闻讯有的送来鸡蛋、有的拿来自己做的小棉被、有的干脆就把自己孩子穿过的衣服送了来……。

林祖俊都高兴的收下。

大妈们帮着他里里外外一通忙乎,临走林祖俊让她们带上点心回家。

这天林祖俊像往常一样来到师傅郑永康家,他们形同父子。

他把圣兰生了一个女孩的消息告诉郑永康。

郑永康听了很高兴。

林祖俊给郑永康理了发,俩人一起喝茶聊天。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