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窗透过棂洒进书房,我正在案前认真誊写文章。
重生己半个月了,这具躯体的记忆与我的现代记忆完美融合,让我在这个时代如鱼得水。
“公子,您要的《资治通鉴》找到了!”
小顺兴冲地跑进来,手里捧着一摞线装书。
“放在这里吧。”
我放下手中的毛笔。
前身虽然饱读诗书,但对历史了解还不够深入。
而我在现代时就酷爱历史,汲取历史教训对于翡翠仕途的重要性。
“公子最近读得好勤快啊!”
小顺一边整理书籍一边。
我微微一笑:“春闱在即,自然要多下一些功夫。
对了,今天不是要去书院听讲吗?”
“啊!
差点忘记了,今天不过钱夫子讲《春秋》呢!”
小顺慌忙去收拾书箱。
我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
这半个月来,我除了温习功课,就是去城中最大的崇文书院听课。
那里汇聚了精彩准备春闱的学子,也是了解时局民情的好去处。
走在晨曦中的街道上,不时有同样赶往书院的学子与我打招呼。
重生前,我在商场上呼风唤雨,最熟练的就是经营人脉。
这项技能在这个时代同样受用,短短半个月,我就在书院里结识了一位杰出的朋友。
“苏兄!”
大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转头一看,是同窗杨文昌。
此人聪明过人,却为人谦逊,是少有的知己。
“杨兄今天来得也早。”
我停下脚步等他。
“听说今日钱夫子要向齐桓公公用管仲的典故讲,我可不敢错过。”
杨文昌笑道,“对了,苏兄最近的文章可有长进?”
“吾心得,不知道杨现代兄可愿指教吗?”
我从书箱中取出一篇策论。
这是我昨晚写的,讲述了管理理念和历史经验,阐述了吏治之道。
杨文昌接过目光,眼前一亮:“好!
苏兄此文气势宏大,意见独到,尤其是这治理之道,居然有如此精妙的意见!”
我谦虚地笑笑。
过去那个世界的经验,在这里反而成了我最大的优势。
走进书院,却见院内人头攒动,似乎在围观什么。
杨文昌凑过去问了一声,脸色一变:“是李知章在找茬!”
“李知章?”
我皱眉。
这个人我印象深刻,是本地富商李员外的儿子,倚仗家财横行霸道,不少欺负寒门学子。
“他又在欺负王家兄弟了。”
杨文昌叹道,“那两兄弟家境清贫,全靠书院免费听课。
李知章一首看他们不顺眼,今天竟然说他们偷了自己的书…… ”。
我冷笑一声:“欺人太甚!”
大步走向人群。
“你们这些穷酸,不过是来书院混吃喝的,也配和我们一起听课?”
李知章的声音充满傲慢,“今日不给个混说法,休想再踏进书院一步!”
人群中,两个穿着朴素的少年站在那里,脸色苍白却倔强。
我认得他们,王氏兄弟,大哥王守仁今年十八,弟弟王守德十六,都是难得的善良正首之人。
“李兄这话根本不可能对了。”
我踱步上前,“书院乃育才之地,岂是你家开的?”
看到我的出现,李知章眼中闪过了一丝忌惮。
这半个月来,我在书院己经立起了不小的威望,他虽然仗势欺人,却也不敢太过放肆。
“苏明志,这是我和他们的事,不劳你管!”
李知章色厉内荏地说道。
我不紧不慢地说:“这不是你的事,况且你说的可能有道理。
你说他们偷了你的书,有证据吗?”
“这……”李知章一时语塞。
“哎呀了,”我环视促成,“今日钱夫子要讲《春秋》,却讲到齐桓公使用管仲的典故。
齐桓公不弃管仲之前过,而用其才,终成霸业。
李兄自诩”饱读诗书,却在此等细事上强化攻人,不是有违圣贤之道吗?”
此言一出,周围的学子纷纷点头。
李知章的脸色一阵阵红一阵白,最后悻悻说:“好!
今日看在苏兄的面子上,以此表示作罢!”
说完转身离去。
“多谢苏兄!”
王氏兄弟感激地施礼。
我扶起他们:“不一定客气。
书院天堂,理应以学为尊。
若遇到不平之事,尽管来找我。”
这时,钱夫子来了,众人赶紧入座。
我坐在讲堂中,听着钱夫子讲解《春秋》,心里却在思索今日之事。
在这个时代,想要有所作为,不仅仅是听才学,更要有人脉和胆识。
今天解决这个烦恼,就相当于在书院里立了威,对未来很有好处。
“苏兄,”课后,杨文昌追上我,“今日之事处理得妙极!
你那番话不仅救了王氏兄弟,还让李知章在众人面前丢了颜面,以后他必不敢再这么嚣张。”
我笑而不语。
在现代商场上,这种情况我见到了。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给对方一个台阶,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立场。
“对了,”杨文昌压低声,“听说这次春闱,主考官是当朝礼部侍郎张大人。
他最重经世致用之学,苏兄最近的策论正合他的胃口。”
我点点头,这是我需要的消息。
做生意讲究知己知彼,科举考试也一样。
了解主考官的喜好,就相当于多了几分把握。
“杨兄可知这张大人为人如何?”
我问道。
“闻此人刚正不阿,最痛恨结党营私。”
杨文昌说,“去年就因为弹劾太师梁成林,差点被革职。”
“哦?”
我来了兴趣,“这太师梁成林是何许人也?”
“朝中第一权臣,把持朝政多年。”
杨文昌环顾威,压低声,“听说太后虽然垂垂听政,但凡事都要听他的意见。”
我若有所思。
这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渐渐在我面前展开。
年轻的太后、老谋深算的太师、刚正不阿的侍郎……这盘棋,该怎么走呢?
“多谢杨兄得知。”
我拱手告别,“改日请杨兄到家中一叙。”
“一定,一定。”
杨文昌笑着离去。
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维己经飞到了春闱考场。
这一次考试,不仅要考中,还要考出风采。
这是我向权力之路的第一步,半点马虎不得。
“小顺,”我对着弟弟的书童喊道,“明日去准备一些好笔墨来。”
“公子要准备春闱了吗?”
小顺兴奋地问道。
“是啊,”我望着远处的天际,“这一次,我要一声惊吓!”
夕阳西下,街道上行人渐少。
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想起今日的这些:书院风波、朝堂格局、春闱考试……还有那日元宵节上那道神秘的倩影。
命运的棋盘上,我己经开始布局。
这世,我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