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乾离开不久,此地迎来两人。
其中一人身穿黄袍,面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中正脸,站在一旁,形似龙似虎,年龄该有不惑之年。
第二个是位面色红润的老者,一身粗布麻衣,而且洗得泛白那种。
老者眼神炯炯,仿若充满了故事和智慧的痕迹,如同德高望重的教书老先生,年龄应有花甲之年。
此时,二人皆望向此处,神念来回西处查探。
其中黄袍之人似乎忍耐不住,从而率先开口说道:“林老,此间应该有金丹道友在此交手,而且道行深厚,可追至后期。
可不知何故匆匆交手而过,在场痕迹被清理,毫无方向可查,朕实乃看不出半点头绪。”
林老听闻答道:“老夫也未曾有所发现,也许是路过此地的道友略试神通而为。”
黄袍之人听闻,眼神思索几下,也未能得出结论,只能与称作林老的老者一块折返而归。
而在他们离去后,陆续又来了几批人,但都未有所得,只能悻悻而归。
首到天亮之际,镇上之人进山打猎,看到此地形状,再联想到夜幕之时的声响,虽久久无从回神,但最后也只能当作地龙翻身,或者天灾。
因为对于凡人而言,除了天灾,从未想过也从未相信这是人为,所以久而久之就会对此淡忘。
王乾一路向前,前方山林密布,距离事发地也不知翻了多少座山。
首到路过一条小溪,溪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而王乾却无心欣赏此刻的风景。
略显疲惫的他找了块光滑的石头,一***坐在上面,嘴里念念叨叨的。
过了好一会,似乎口渴,双手捧起溪水一饮而尽。
清爽带着甘甜的溪水让他有所清醒。
看着水中倒映着的自己,想着当初跟随老头时从垂髫之年到如今的舞象之年,如果没老头当时的收留,说不定自己早己饿死于街头。
这些年老头对待自己虽偶尔严厉,但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学有所成。
在这方面,老头可是对自己毫不吝啬,把自身本事倾囊相传,希望往后的自己也能独当一面。
可如今犹如当初一般,又只剩自己孤苦伶仃。
此刻的少年令人心生怜惜……夕阳有归处,而少年却亦无。
来不及悲痛,简单的收拾了下心情,王乾知道自己不应该就此沉沦下去。
他默默地走到一个幽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荫,微风轻拂,是个离别之人的好去处。
或许老头也会如此之想吧……简单的叹息过后,王乾用粗糙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累积成堆,在此为老头整理了个衣冠琢。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但同时也有着坚定的决心。
他从怀里掏出老头生前所戴的扳指,摆放至泥土之中,仿佛是在为他准备最后的安息之所。
至于那一坨黑不溜秋的小塔,想了想还是未曾留下。
至于原因,王乾也不懂,似乎心中有另一个声音告诉他此东西有着大用一样。
晃了晃脑袋,把这些念头甩其一旁。
一切完毕,找了棵大腿粗细的树,用掌拍至成两节,选其其中一节用匕首劈成两半,用来立碑之用。
王乾看着手中木板,心情略显愈发沉重。
刹那间,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悲痛涌上心头。
他颤抖着拿起手中匕首,用尽全身的力量,在木板上刻下了老头的名字。
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他对老头的深深思念和敬意。
刻完字后,仿佛泄尽身上的最后一丝力气,缓了好一会,王乾才把剩余的酱牛肉与那破罐子余下的酒水放置木碑前,这属于老头生前的最爱。
每每想起,他的思绪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泪不自觉的往下流,回忆着与老头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那些曾经的欢笑、教诲和关怀,如今都将成为了他心中最珍贵的财富。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难过,但生活还得继续,活着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当夜色阑珊处,王乾缓缓地跪在碑前,重重地磕了几个头。
他的额头紧贴着地面,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他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一定要为老头报仇雪恨……站起身来,王乾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目光坚毅,口中朗声道:“老头,我要走啦,等着,我一定会把那仇人的人头带到你面前为你赎罪!”
话语掷地有声,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
此话了却,王乾望向远方,山峦连绵起伏,似一条沉睡的巨龙。
天边的残阳如血,将大地染得一片火红,仿佛也在为他即将踏上的复仇之路渲染壮烈的色彩。
山风呼啸而过,吹得他的衣衫猎猎作响,却吹不散他眼中的仇恨与坚定。
王乾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毅然迈出脚步。
他知道,前方荆棘密布,充满未知的危险,但一想到老头所遭受的苦难,他便觉得浑身充满力量。
脚下的土地坚实而滚烫,似乎在给予他无声的支持。
每一步落下,都扬起一小片尘土,那是他留下的前行印记。
他的身影在夕阳余晖中越拉越长,逐渐融入远方的天地之间,宛如一颗划破夜幕的流星,带着炽热的光芒,向着复仇的终点疾驰而去。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的脚步。
他将带着使命,踏上这条血雨腥风的道路,不完成誓言,绝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