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天算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3-21

天算楔子·星陨之夜洪武三十一年,霜降后七日。钦天监观星台笼罩在铅灰色云层下,

青铜浑天仪的十二根龙柱泛着冷冽的幽光。周述学布满老茧的手指拂过二十八宿刻度,

指尖在"紫微垣"位置突然顿住——紫微星旁赫然多出一颗暗红色客星,

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着帝星的光芒。"启禀监正大人,成祖陛下的车驾已至承天门。

"小太监王承恩的声音带着颤抖。周述学握紧白玉圭,冰凉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至心口。

他转身望向观星台下的紫禁城,飞檐斗拱在暮色中勾勒出巨兽般的轮廓。三十年前,

他与刘基、姚广孝共同设计这座天文观测中心时,

绝想不到有朝一日会在此见证王朝的命运转折。"取松烟墨、鱼胶、朱砂。

"周述学走向石案,"再把永乐年间封存的青铜匮抬来。"观星台底层传来锁链拖动的声响。

四个锦衣卫抬着三尺见方的铜匮登上台阶,金属表面的饕餮纹在火把映照下张牙舞爪。

周述学取出腰间玉匙,插入匮盖中央的浑天仪浮雕,顺时针转动三圈,

齿轮咬合的咔嗒声惊起栖息在角楼的夜枭。"监正大人,

这是..."锦衣卫百户陆绎望着匮内泛黄的帛书,瞳孔骤然收缩。周述学展开帛书,

建文四年的墨迹依然清晰:"朕将星图藏于观星台地基,待后世有缘人解'天算'之秘。

"落款处的"允炆"二字被朱砂圈注,像是凝固的血渍。"退下。

"周述学将最新观测记录压在帛书上,"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观星台。

"子时三刻,观星台突然传来剧烈震动。值房中的陆绎被震得跌倒在地,烛火熄灭的瞬间,

他看见观星台顶端腾起诡异的红光。当锦衣卫破门而入时,只见周述学倚着浑天仪缓缓滑落,

胸前插着半截带血的白玉圭。"快!传太医!"陆绎冲向老人,

却在触碰衣角时发现异常——周述学的衣袍下,藏着半块刻有"天算"字样的虎符。

与此同时,南京应天府的城墙上,一位身着青袍的老者望着观星台方向冷笑。

他手中的星盘显示,客星已完全遮蔽紫微星,

正是《乙巳占》中预示"改朝换代"的"荧惑犯紫微"天象。"三十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老者将星盘收入袖中,转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第一章 观星台悬案万历二十三年霜降,

寅时三刻。李淳风的官靴踏碎薄霜,仰头望着悬挂在浑天仪上的尸体。

杨继盛扭曲的脖颈与青铜环扣形成诡异的角度,左手攥着半篇《九章算术》,

右手指向玄武七宿的方向。月光从观星台顶端的圆孔斜斜射入,

在尸体下方投出蝙蝠状的阴影。"李大人,绳索勒痕有二次受力迹象。

"陆绎的绣春刀划破晨雾,刀锋映出死者脖颈处交错的瘀痕,

"但死者指甲缝里的朱砂...""是曼陀罗花粉。"李淳风蹲下身,

指尖沾起死者耳后淡绿色粉末,"西侧药圃的新品,与朱砂混合会产生麻痹神经的剧毒。

"他忽然注意到死者瞳孔异常收缩,这是典型的中毒症状。

浑天仪的刻度盘突然发出细微的咔嗒声。李淳风伸手触碰天权星位的划痕,

金属断口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更诡异的是,

铜环上残留的纤维经鉴定属于西洋火绳枪的引信材料,与死者身上的绸缎衣料截然不同。

"把所有钦天监官员的鞋印拓下来。"李淳风转身时,衣角扫过浑天仪底座,"还有,

查杨博士最近三个月的星象日志。"他注意到底座缝隙中嵌着半枚高丽铜钱,

穿孔处残留着新鲜的铜锈。寅时四刻,值房。李淳风将杨继盛的日志摊开在案上,

朱砂批注的"荧惑犯斗"旁,赫然写着"天算"二字。墨迹渗入纸背,

与三十年前周述学铜匮上的刻痕如出一辙。当他翻动至霜降前日的记录时,

发现"紫微星移位"的观测数据被人用炭黑墨水覆盖,

底层的松烟墨显示实际偏移了0.3度。李淳风在暗格中找到三棱镜和***星表,

与杨继盛书房发现的《几何原本》批注形成互文。当他用三棱镜折射晨光时,

发现《九章算术》残页的"勾股章"处浮现出微缩星图,正是南京应天府的地形轮廓。

"大人,昨夜子时值守的是..."陆绎突然顿住,目光落在药圃东侧的西洋日晷上。

晷针投射的阴影指向"天市垣"方位,与星图中南京应天府的位置完全重合。辰时,

钦天监档案室。李淳风查阅万历二十年的交食记录,发现月食时刻被人用炭黑墨水覆盖。

底层的松烟墨显示,实际观测与预报相差半刻钟。这个误差,恰好等于孝陵地宫的进深长度。

更诡异的是,所有被篡改的记录旁都画着隐晦的"丙子"标记。"李大人,

朝鲜使团送来的文书..."小吏递上染血的帛书。李淳风展开一看,

竟是光海君密信的抄本,其中提到"借天算之名,改大明龙脉"。

信末的朱砂印泥与观星台发现的曼陀罗花粉产生化学反应,显现出"天妃宫"三字。

第三章 星图密语戌时,报国寺。李淳风的官靴踏过青石板,

鞋底与露水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大雄宝殿的飞檐在暮色中勾勒出巨兽般的轮廓,

檐角铜铃随风轻响,惊起几只栖息的夜枭。他握紧怀中的《九章算术》残页,

书页上的***数字"9,3,1,7"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施主请留步。

"灰衣老僧突然出现在回廊转角,"周施主正在藏经阁等候。

"藏经阁的檀香混着霉味扑面而来。周述学枯瘦的手指划过泛黄的经卷,

残缺的右耳在烛火中投下扭曲的阴影。当李淳风将残页按在《洛书》九宫格上时,

老人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逆序排列,对应'天泽履'卦象。

"周述学的声音像生锈的门轴,"三十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李淳风注意到老人的僧袍下露出半截青铜虎符,与他在案发现场找到的残片严丝合缝。

当虎符触碰经卷时,羊皮纸突然显现出星图纹路,正是钦天监观星台的平面图。

"成祖皇帝要我们绘制的星图,藏着足以颠覆国本的秘密。"周述学抚摸着残缺的右耳,

"建文四年,我为保护星图被削藩军割去耳朵。"地窖石门开启的瞬间,箭矢破空声骤响。

周述学将李淳风扑倒在地,一支三棱箭擦着耳畔钉入石壁。箭杆缠着的高丽纸上,

"丙子虏乱"四字在烛火中泛着诡异的红光。"走!"李淳风背起老人冲向密道,

却在转角处发现王承恩的尸体。青年咽喉插着半截箭镞,手里紧攥着半张《九章算术》批注。

批注上的"勾股章"被朱砂圈注,数字"3,4,5"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亥时,密道深处。

李淳风用火折子照亮石壁,发现刻着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

当他将浑天仪的"天市垣"刻度对准星图时,地下暗河突然涌动,

浮现出刻有"天算"二字的青铜罗盘。罗盘中心的磁针指向东北,

与《郑和航海图》中的"针路"完全一致。"李淳风,你可知这罗盘的来历?

"周述学突然开口,"它是当年姚广孝国师亲自督造,能测天地之气。

"李淳风注意到罗盘边缘的刻度并非传统的二十八宿,而是西洋的黄道十二宫。

当他转动罗盘时,暗河水位突然下降,露出藏在水中的青铜匮。

匮盖上的饕餮纹与周述学的虎符严丝合缝。"这是成祖皇帝的星图!

"周述学颤抖着打开铜匮,"但杨继盛发现的,

是星图里隐藏的..."头顶传来砖石摩擦声。李淳风熄灭烛火,

借着月光看见密室顶部缓缓降下铁栅栏。机关触发的瞬间,他将星图塞进老人怀中,

自己却被锁在了暗格里。子时,暗格。李淳风在黑暗中摸索,指尖触到潮湿的石壁。

当他沿着纹路划过时,突然发现某处凹陷的星官符号——正是玄武七宿中的"危宿"。

按照《九章算术》的勾股定理计算,这个位置应该对应着孝陵地宫的入口。"李淳风!

"周述学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星图背面有建文皇帝的手书!"李淳风借着缝隙透入的月光,

看见星图背面用明矾水写着:"天算者,天地之权衡,不可偏废中西。

"落款处的"允炆"二字在水雾中若隐若现。丑时,孝陵神道。

李淳风将铜钟部件拼合成日晷,阴影指向的方位与郑和船队起锚点重合。

地宫入口的星盘机关需要同时转动二十八宿,锁芯残留的铜屑表明凶手精通鲁班锁。

当他将浑天仪的"天市垣"刻度对准星图时,地宫石门缓缓开启。寅时,地宫。

李淳风在石棺中发现建文帝的遗骸,手中紧攥着半块虎符。当他将两块虎符合并时,

棺底突然弹出暗格,露出记载"天算"算法的玉版。

玉版上的文字竟同时使用汉字、***数字和西洋符号,暗示着多元文化的融合。

第四章 宫闱惊变卯时三刻,乾清宫。李淳风的官靴踏过汉白玉阶,

靴底与露水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丹陛上的云龙浮雕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

檐角铜铃随风轻响,惊起几只栖息的白鸽。他握紧怀中的《崇祯历书》抄本,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