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提笔写这篇文字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
既担心自己的“脑洞”会让您感到突兀,又渴望与您分享这个故事背后的真诚与热爱。
请允许我以最诚恳的态度,聊聊这个关于林黛玉穿越《如懿传》的创作初衷。
首先,我想向您坦白:这个故事的诞生,纯粹源于一个“贪心”的念头——我希望让《红楼梦》中我最心疼的女子林黛玉,在另一个时空里活得更圆满。
她在大观园里“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命运,让我每每读来都潸然泪下。
于是,我想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让她带着才情与智慧,穿越到《如懿传》的深宫之中,用诗心化解权谋,用温暖治愈伤痛。
这种改写,并非否定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悲剧美,而是想在虚构的世界里,为这个“世外仙姝”编织一个更璀璨的梦。
至于将林黛玉与富察琅嬅结合,我绝无冒犯历史或原著角色的意思。
富察琅嬅在《如懿传》中是一个隐忍而悲情的形象,她的病逝让我感慨深宫女子的无奈。
而林黛玉的穿越,恰恰是想赋予这个角色一种全新的生命力——让她不仅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更能成为打破桎梏的引领者。
这种改编,是出于对女性命运的共情,我希望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让更多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女子,在故事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关于如懿、金玉妍等角色的处理,我同样心怀敬畏。
我深知,每个角色的“恶”背后都有其悲剧性的成因。
因此,在故事里,我尝试用林黛玉的诗心去解构她们的执念,让如懿的“伪善”在真诚面前逐渐瓦解,让金玉妍的算计化作对真情的渴望。
这种改写,不是为了“洗白”或“黑化”,而是想探讨:在权力与欲望的迷宫中,是否有人能以真心为灯,照亮自己与他人的归途?
创作过程中,我常常为一个场景、一句诗词反复推敲。
比如林黛玉在选秀时吟诵《咏月》,既是对她才情的致敬,也是她向封建礼教宣战的隐喻;她与乾隆以诗传情的片段,则是我对“帝后之情”的浪漫想象——在那个帝王多情却难专情的时代,是否有人能以灵魂共鸣,成就一段“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佳话?
我也清楚,这样的故事可能会引发争议。
有人或许会觉得林黛玉的“完美”脱离现实,有人或许会认为对原著角色的改编过于大胆。
但请相信,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源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对人性的悲悯。
我想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构建一个“理想国”:让才情不被埋没,让真心不被辜负,让每个女子都能挣脱宿命的枷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我想对您说:无论您是带着好奇翻开这个故事,还是怀着挑剔的目光审视它,我都衷心感谢您的阅读。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智慧与温暖的故事,希望它能为您带来片刻的感动或思考。
如果您在其中感受到了一丝对女性力量的赞美,或是对真情的向往,那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再次感谢您的包容与支持。
愿这个跨越时空的故事,能在您心中留下一抹诗意的微光。
(作者:谁还不是寳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