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儿默默地在白纸上老总金兰的名字后写下2个疑问点后,并写下了“始作俑者”。
然后开始分析副总张强。
张强,50岁,部队转业干部,人品很正,也曾身居高位,听说是因为得罪了什么大人物,选择了转业进企业。
平时不太管公司的事情,只负责做好自己负责的政府合作项目和政府关系维护,在公司其他部门的存在感较低,也不太愿意管公司里的事。
当然了,在部队里当了那么多年领导,为人处事必须老道,在公司人缘关系很好,基层员工也都很尊敬他。
同时,他对胡敏儿也比较欣赏,知道胡敏儿是个做实事并且能力强的老实人。
后来公司无理由夺了胡敏儿的岗位,让她重新竞争上岗的时候,私下提醒她的,就是这位副总。
从内心的感觉来讲,胡敏儿觉得张强不会害她,但至少他是知道很多胡敏儿不知道情况的。
在此时,胡敏儿有点不自信,不太相信自己的判断。
所以,她在张强的名字旁边写下了,“知情者”三个字,并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第三个人,是财务CFO蔡蕊。
蔡蕊,32岁,精致聪明的名校毕业生。
在某大厂做财务审计7年,去年入职公司,是个聪明,爱玩的单身姑娘。
蔡蕊深得金兰的喜欢,帮金兰做了不少财务上的“优化”,充分体现了某位公司总部老总说过的“能不能完成业绩,那得看财务的啊”这句“至理名言”。
蔡蕊这个人很聪明,和大家都嘻嘻哈哈,但是不能说的话一句没从她嘴里漏出来过。
其实在胡敏儿看来,蔡蕊从工作上来说,是个聪明的,以至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投机取巧,只要能糊过去就行,工作做的并不踏实。
很多时候是懒也偷了,表扬也得了,不得不说,这就是人家的聪明之处唉。
要说蔡蕊要害她,胡敏儿也不太确定,毕竟,她们俩至少在表面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矛盾。
所以胡敏儿在蔡蕊的名字旁边写下”旁观者“三个字。
第西个人是HR兼行政总监马莉。
因为这个公司就是做人力资源服务的,可以说整个公司大半数人都是当过HR的,各个模块的都有。
马莉可能在各个模块,和公司里的其他同事相比,都不是最强的,但是她有一个特别适合当HRD的特质,那就是情商特别高,情绪特别稳定,因此对上管理非常到位。
马莉曾是胡敏儿大客户的HRD,后面那个大客户中国区业务撤回欧洲,马莉经由胡敏儿介绍,进了公司,当了HRD。
因为这段缘由,胡敏儿一首觉得马莉是自己人,在她面前说话比较随意。
同时,在涌入记忆的画面里,胡敏儿离职一年前,马莉也***掉了,原因是马莉被调整到新业务部门扛指标,而指标没有完成,被金兰大会小会批,受不了这份压力,马利选择了离职。
如果说,金兰在二到三年前就有把胡敏儿调开的打算,那么马莉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当时把胡敏儿调去孵化新产品,就是马莉协助金兰进行的架构调整。
并且当时还多次和胡敏儿一起喝咖啡时表达过,对老总如此信任胡敏儿的羡慕。
那马莉在整个事件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看来并不简单。
胡敏儿在马莉的名字旁边记下了这个疑问,并标注上”协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