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城外的山林,次日,辰时。
山林间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带着清晨的湿冷,却挡不住空气中那股蓬勃的朝气。
李治将缴获的那挺机枪小心翼翼地架在一块平整的岩石上,目光在围坐成一圈的队员们脸上缓缓扫过。
经过昨夜的突袭和一夜的奔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
王虎正拿着一块破布,仔细地擦拭着刚缴获的步枪,眼神里的狂热几乎要溢出来。
“同志们,”李治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林中响起,“昨夜的胜利,只是开始。
张作霖不会善罢甘休,很快就会派兵来围剿我们。
我们手里有了枪,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纪律,要有信念,要有和旧军队截然不同的样子!”
他顿了顿,提高了音量:“从今天起,我们要建立严格的纪律!
第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第二,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三,官兵平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三条纪律,是李治结合了自己对“人民军队”的理解,以及在秘密学习中接触到的先进理念总结出来的。
他知道,要建立一支区别于军阀部队的新型军队,纪律是生命线。
王虎放下手中的步枪,有些不解地问:“队长,不拿群众的东西,那我们吃什么?”
李治看了他一眼,语气严肃:“我们是工农革命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怎么能抢老百姓的东西?
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开垦荒地,打猎捕鱼,也可以向开明绅士借粮,但必须有借有还,绝不能强取豪夺!”
他的话掷地有声,让原本还有些疑惑的队员们都默默点了点头。
他们都是苦出身,最清楚被军阀部队欺压的滋味,李治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
“还有,”李治继续说道,“我们要成立党支部,每个班、每个排都要有党员。
我宣布,从今天起,王虎、赵燕(那个负责城内联络的女同志)等五名同志,成为我们工农革命军的第一批党员!”
被点到名的王虎等人又惊又喜,连忙站起身,向李治敬礼。
在这个年代,“党员”是一个无比神圣的称号,意味着他们是队伍的核心,是革命的先锋。
接下来的几天,山林里变得异常忙碌。
李治带着大家一边躲避张作霖部队的搜剿,一边抓紧时间整训队伍。
- 军事训练:王虎带着有过从军经历的队员,教授大家基本的射击、刺杀、战术配合。
李治则把自己对现代战争的理解(虽然还很粗浅)融入进去,强调协同作战和利用地形。
- 思想教育:每天晚上,李治都会组织大家学习,讲解“为什么要革命革命的目标是什么”,把“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理念一点点灌输到每个人的心里。
- 发动群众:赵燕则带着几名队员,悄悄下山,联系那些受压迫最深的农民和工人,宣传革命思想,发展新的同志。
几天下来,这支刚刚组建的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原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农民和工人,开始有了军队的样子,眼神里多了坚定,行动上多了默契。
这一天,赵燕从山下回来,带来了一个消息:“队长,奉天城里的工人***了!
因为工厂主克扣工资,还打骂工人,几千名工人在城南的纺织厂***,和警察发生了冲突!”
李治眼睛一亮,猛地站起身:“机会来了!
王虎,***队伍!
我们去支援工人兄弟!”
他知道,这是扩大革命影响、争取群众支持的绝佳机会。
工农联盟,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一次次并肩战斗中建立起来。
队伍迅速***,李治做了简短的动员:“同志们,城里的工人兄弟正在和反动派斗争,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我们要让奉天城的老百姓看看,我们工农革命军是为谁而战!
出发!”
几十条黑影再次潜入夜色,目标首指奉天城南。
与此同时,奉天城内,城南纺织厂外,己是一片混乱。
几千名工人手持木棒和砖头,与荷枪实弹的警察对峙着。
警察局长亲自带队,挥舞着警棍,下令驱散工人。
“给我打!
谁敢反抗,格杀勿论!”
警察局长恶狠狠地喊道。
就在警察即将动手的危急时刻,突然从他们身后传来了密集的枪声!
“砰砰砰!”
几颗子弹精准地打在警察队伍的前方,激起一片尘土。
“什么人?!”
警察局长惊慌地大喊。
只见李治带着工农革命军从一条小巷里冲了出来,王虎一马当先,端着刚缴获的机枪,对着警察队伍就是一阵扫射。
“工农革命军来了!
打倒反动派!”
“支持工人兄弟!”
响亮的口号声和密集的枪声交织在一起,瞬间冲乱了警察的阵脚。
工人们见状,士气大振,也跟着呐喊着冲了上去。
警察本来就心虚,再加上突然出现的这支生力军,顿时溃不成军,纷纷抱头鼠窜。
警察局长见势不妙,也顾不上手下,自己骑着马就跑了。
一场危机,被李治和他的工农革命军化解了。
纺织厂外,工人们围着李治和他的队伍,激动地欢呼着。
一个满脸油污的工人代表紧紧握住李治的手:“李队长,你们真是我们工人的救星啊!”
李治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被压迫的工农兄弟。
只有团结起来,打倒那些军阀和资本家,我们才能真正当家作主!”
他的话,像一颗火种,在工人们的心里点燃了希望。
经此一役,“大唐工农革命军”的名号在奉天城不胫而走。
越来越多的工人和农民开始知道,有这么一支为穷人打仗的队伍。
而张作霖得知消息后,更是暴跳如雷,立刻调派了一个团的兵力,誓要将这股“乱党”彻底剿灭。
山林中的星火,己经开始燎原。
李治站在山坡上,望着奉天城方向的点点灯火,眼神深邃。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那面代表着人民共和国的红旗,终有一天会插遍大唐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