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金陵重启1999

第1章 1999年的第一缕光

发表时间: 2025-10-21
苏牧是被一阵尖锐的滴滴声惊醒的。

头痛欲裂,像是被灌了铅,又像是被塞进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里反复碾压。

他费力地睁开眼,视线模糊了好一阵,才聚焦在天花板上。

那是一片熟悉又陌生的白色,带着细微裂纹的石灰天花板,一盏早己被时代淘汰的莲花造型吊灯,正静静悬在那里。

这不是他在上海陆家嘴顶层公寓的卧室。

滴滴声还在持续,固执地敲打着他的耳膜。

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一台方正厚重的CRT显示器,屏幕上闪烁着一个简陋的DOS命令行窗口,旁边放着一台灰白色的主机经典的联想奔月2000。

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椎窜上头顶,让他彻底清醒。

他猛地坐起身,环顾西周。

房间不大,墙壁上贴着泛黄的F4海报,书桌上散落着几本《电脑报》合订本和高中物理课本。

窗户半开着,老式铝合金窗框锈迹斑斑,窗外传来清脆的自行车***和小贩隐隐约约的叫卖声。

远处,可以看到南京电视塔那熟悉的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

苏牧颤抖着伸出手,拿起书桌上的一个塑料相框。

照片里,穿着蓝色校服、笑容还有些青涩的自己,站在中山陵的台阶上,旁边是头发乌黑、笑容慈祥的父母。

那是他高考结束后的夏天。

一股巨大的荒谬感和眩晕感席卷了他。

他,苏牧,国家级通信技术实验室的首席专家,在领导团队攻关6G超密度网络关键技术时,因设备过载引发意外爆炸怎么会一睁眼,回到了近三十年前他扑到电脑前,屏幕右下角清晰地显示着:1999年8月28日,星期六,上午7点15分。

1999年!

南京!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

一个围着围裙、面容温婉的中年妇女探进头来,看到他坐在电脑前,略带责备地说:“小牧,怎么一大早就开电脑不是说好今天要去你外婆家吗快起来吃早饭,豆浆油条都要凉了。”

看着母亲那张远比记忆中年轻、尚未被岁月刻上深深皱纹的脸庞,苏牧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鼻尖猛地一酸。

“妈”他张了张嘴,声音干涩得厉害。

前世的遗憾,像潮水般涌上心头。

父亲因病早逝,母亲独自辛劳,而他远在国外求学、工作,未能尽孝床前那些午夜梦回时的刺痛,此刻变得无比清晰。

“发什么呆呢快点啊。”

母亲没有察觉他的异样,催促了一句,便带上了房门。

苏牧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老城区清晨特有的、混合着烟火气和淡淡梧桐叶味道的空气。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逐渐热闹起来的街巷,自行车流如织,人们穿着九十年代末的服饰,步履匆匆。

这不是梦。

他真的回来了。

回到了命运的起点,回到了还有机会弥补一切的时候。

激动和狂喜过后,属于顶尖科学家的冷静和逻辑迅速回归。

他需要确认这个世界的“参数”。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笨拙地操作着机械鼠标,拨号上网。

调制解调器发出刺耳的“猫叫”声,经过一阵漫长的等待,才勉强连接上速度慢得可怜的互联网。

他尝试搜索一些关键的技术名词和未来将会发生的重大事件。

结果似乎与记忆中的历史轨迹基本吻合,并没有出现什么超前的黑科技或颠覆性的历史变动。

看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1999年。

正当他稍微松了口气,准备关掉浏览器时,一个不起眼的本地论坛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帖子标题是《紫金山天文台近期观测到异常电磁脉冲信号,疑似设备故障》,发帖时间是一周前,回复寥寥,大多是在调侃或是讨论其他天文现象。

异常电磁脉冲苏牧的眉头微微皱起。

以1999年的民用观测设备水平,除非是极其强烈的信号,否则很难被归类为“异常”。

而且,这种描述方式一种职业性的警觉,让他下意识地将这个信息记在了心里。

或许只是多虑,但对于一个刚从未来“坠回”过去的人而言,任何微小的“异常”都值得留意。

他关掉电脑,起身准备洗漱。

目光再次扫过书桌,落在那个老旧的联想奔月2000主机上。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在这个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普及的年代,硬件性能孱弱,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但对他来说,这简陋的机器和原始的TCP/IP协议栈,处处都是可以利用的漏洞和未经开发的宝藏。

他脑子里那些超前的算法、协议优化方案、甚至是对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在这个时代,就是点石成金的魔法。

或许,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可以从眼前这台“古董”电脑开始。

他拿起母亲准备好的豆浆,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传来,无比真实。

这一缕1999年的阳光,他必须牢牢抓住。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