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在古代考上公务员之后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20

第一章 户部档案库的新科员沈静姝是被冻醒的。腊月的寒风像小刀子,

从糊着旧窗纸的窗棂缝里钻进来,刮在脸上生疼。她猛地睁开眼,入目是灰扑扑的帐顶,

鼻尖萦绕着一股霉味和淡淡的中药味。“醒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沈静姝转头,

看见一个穿着粗布棉袄的老妇人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汤走过来,脸上沟壑纵横,

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关切。“水……”沈静姝嗓子干得冒烟,沙哑地吐出一个字。

老妇人赶紧放下药碗,转身倒了杯温水递过来。沈静姝挣扎着坐起身,接过水杯一饮而尽,

这才感觉喉咙舒服了些。“我这是在哪儿?”她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硬板床上,

房间狭***仄,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几乎没有别的家具。“姑娘,

你可算醒了!”老妇人喜极而泣,“这里是侯府西跨院,我是你的奶娘张嬷嬷啊!

你不记得了?”侯府?张嬷嬷?沈静姝脑子里“嗡”的一声,无数陌生的记忆碎片涌了进来。

她,沈静姝,二十一世纪的基层公务员,连续考了三年才上岸,

结果在入职第一天加班整理档案时,眼前一黑就失去了意识。再次醒来,

竟然穿越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大靖王朝,成了永宁侯府的庶女沈静姝。原主生母早逝,

在侯府里过得跟个透明人似的,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昨天被嫡姐沈明月推搡了一把,

撞到了柱子上,就这么一命呜呼,让现代的沈静姝占了身体。“姑娘,你可得打起精神来啊!

”张嬷嬷抹着眼泪,“再过一个月就是女官选拔了,这可是你唯一的出路啊!”女官选拔?

沈静姝眼睛一亮。作为一名资深考公人,听到“选拔”两个字,她的职业本能瞬间被激发了。

她赶紧在脑海里搜索相关记忆,这才知道,大靖王朝为了选拔人才,不仅开了科举,

还设立了女官制度,每年都会选拔一批女子入朝为官。“嬷嬷,女官选拔都考些什么?

”沈静姝急切地问道。“考策论和算术,还要面试呢!”张嬷嬷絮絮叨叨地说,

“听说今年竞争可激烈了,光是京城就有上千人报名呢!”策论?算术?面试?

沈静姝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策论不就是申论吗?

算术不就是行测里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吗?至于面试,

她当年可是以全场第一的成绩通过的!“嬷嬷,我要参加!”沈静姝斩钉截铁地说。在现代,

她是基层公务员,每天处理各种繁杂的政务,写材料、做报表、搞调研,

早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能力。现在穿越到古代,她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接下来的一个月,沈静姝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考。

她让张嬷嬷找来历年的考题和相关书籍,白天在房间里埋头苦读,

晚上就借着微弱的油灯整理笔记。原主虽然懦弱,但也是识文断字的,

这给沈静姝省了不少事。她发现,古代的策论和现代的申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算术,对她这个经历过行测洗礼的人来说,

更是小菜一碟。至于面试,她凭借着现代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自信能轻松应对。很快,

女官选拔的日子到了。沈静姝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衣裙,跟着人流走进了考场。

考场设在国子监,庄严肃穆,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氛。她深吸一口气,

暗自给自己打气:沈静姝,加油!你可是二十一世纪的优秀公务员,不能在这里丢脸!

策论考试的题目是“论吏治”。沈静姝看到题目,心里乐了。吏治?这不就是她的老本行吗?

她提笔就写,结合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比如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优化办事流程、加强监督机制等等。她写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不到一个时辰就完成了答卷。算术考试更是简单,不过是一些加减乘除和简单的应用题,

沈静姝几乎是秒答。最后是面试。面试官是几位上了年纪的女官,表情严肃,目光锐利。

“沈静姝?”主考官看着手里的名册,抬眼看她。“臣女在。”沈静姝不卑不亢地回答。

“你认为,作为一名女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主考官问道。沈静姝微微一笑,

从容不迫地回答:“回禀大人,臣女认为,作为一名女官,

最重要的品质是公正、廉洁、勤勉。公正,才能不偏袒;廉洁,才能不受贿;勤勉,

才能为百姓办实事。”她的回答简洁明了,掷地有声,几位面试官都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接下来,面试官又问了几个关于政务处理的问题,沈静姝都结合现代的管理知识,

给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比如当被问到如何提高官府办事效率时,

她提出了“流程优化”和“分工协作”的概念,让面试官们耳目一新。面试结束后,

沈静姝走出考场,感觉一身轻松。她知道,自己考上了。果然,三天后放榜,

沈静姝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名列前茅。“姑娘!你考上了!考上了!”张嬷嬷拿着榜单,

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沈静姝看着榜单上自己的名字,心里百感交集。在现代,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在古代,她又一次凭借实力证明了自己。“嬷嬷,

收拾东西,我们搬出侯府。”沈静姝平静地说。她知道,侯府不是久留之地。

她现在考上了女官,有了自己的事业,就不需要再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了。

张嬷嬷虽然舍不得,但也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点点头,开始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

沈静姝带着张嬷嬷,拿着简单的行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永宁侯府。阳光洒在她的身上,

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她知道,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她面前缓缓展开。

第二章 档案管理改革沈静姝被分配到了户部,成了一名从九品的档案库科员。

户部档案库是个清闲的地方,平日里没什么大事,就是整理一些户籍、赋税之类的档案。

这里的档案堆积如山,杂乱无章,找一份档案往往要翻半天。沈静姝第一天上班,

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偌大的库房里,档案柜东倒西歪,档案盒堆积如山,

地上散落着各种纸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灰尘的味道。“新来的?

”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人走过来,上下打量着沈静姝,“我是这里的管事刘嬷嬷,

以后你就跟着我做事吧。”“刘嬷嬷好。”沈静姝礼貌地打招呼。“嗯。”刘嬷嬷点点头,

指了指角落里的一堆档案,“那些都是去年的户籍档案,你把它们整理一下,

按照州府分类放好。”沈静姝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档案,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这要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整理,不知道要整理到猴年马月。作为一名现代公务员,

她可是精通档案管理的!“刘嬷嬷,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整理方法?”沈静姝试探着问道。

“换方法?”刘嬷嬷皱起眉头,“一直都是这么整理的,换什么方法?”“嬷嬷,您看,

”沈静姝指着那些档案,“这些档案虽然按照州府分类了,但是查找起来还是不方便。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索引系统,给每份档案编号,然后制作一个目录,这样以后查找档案,

只需要查目录就知道档案在哪里了。”“索引系统?目录?”刘嬷嬷听得一头雾水,

“那是什么东西?”沈静姝耐心地解释:“就好比我们看书,想看哪一页,

只要查目录就知道了,不用一页一页地翻。档案也是一样,我们给每份档案编上号,

记录下档案的内容、存放位置等信息,然后制作成一本目录册。以后谁要查档案,

只要查目录册,就能很快找到需要的档案了。”刘嬷嬷半信半疑:“这能行吗?”“您放心,

肯定行!”沈静姝信心满满地说,“我以前在……在家乡的时候,就是这么整理书籍的,

非常方便。”刘嬷嬷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那就按你说的试试。

不过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我可不饶你!”“谢谢嬷嬷!”沈静姝喜出望外,

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她先是把所有的档案都搬了出来,按照州府、县乡的顺序进行分类,

然后给每份档案编上号,比如“青州-济南府-历城县-001”。接着,

她又找来几张大纸,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目录册,

上面记录了档案的编号、内容、存放位置等信息。为了方便查找,

她还发明了一种“交叉索引法”,就是按照不同的关键词,如姓名、籍贯、职业等,

对档案进行索引。这样一来,无论想按照什么条件查找档案,都能很快找到。

沈静姝干得热火朝天,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刘嬷嬷一开始还在旁边看着,后来见她有条不紊,

井井有条,也渐渐放下了心,甚至还主动帮起了忙。

库房里的其他几个科员也被沈静姝的新方法吸引了,纷纷围过来看热闹。“静姝,

你这方法真不错啊!”一个年轻的科员感叹道,“以前找份档案,得翻半天,

现在有了这个目录,一下子就能找到了!”“是啊是啊!”另一个科员也附和道,

“以后我们的工作可就轻松多了!”沈静姝笑着说:“大家要是觉得好,

以后我们就都用这个方法整理档案。”经过几天的努力,户部档案库终于焕然一新。

档案柜摆放得整整齐齐,档案按照编号顺序排列得井井有条,目录册放在显眼的位置,

一目了然。这天,户部侍郎李大人突然来到档案库,说是要查找十年前江南的赋税档案。

刘嬷嬷一听,顿时慌了神。十年前的档案,那得翻到什么时候啊!她赶紧让沈静姝他们去找。

沈静姝却不慌不忙,拿出目录册,按照时间、地区等关键词一查,

很快就找到了档案的编号和存放位置。她走到对应的档案柜前,伸手一抽,

就把档案拿了出来。“李大人,您要的档案。”沈静姝把档案递给李大人。

李大人惊讶地看着她,又看了看整齐的档案库,忍不住问道:“你们这档案库,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整齐了?找份档案这么快?”刘嬷嬷赶紧上前,

把沈静姝发明索引系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大人。李大人听完,连连点头,

赞许地看着沈静姝:“好!好!沈静姝,你这个方法很好!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方便了查找,真是个有心人啊!”沈静姝谦虚地说:“大人过奖了,这都是臣女应该做的。

”李大人拿着档案,满意地走了。临走前,他还特意叮嘱刘嬷嬷,

要在户部推广沈静姝的档案管理方法。很快,沈静姝的名声就在户部传开了。

大家都知道档案库来了个能干的新科员,发明了一种新的档案管理方法,

让原本杂乱无章的档案库变得井井有条。沈静姝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知道,

这只是一个开始。她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个古代官场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第三章 漕运改革方案沈静姝的档案管理改革得到了李大人的赏识,

很快就被提拔为档案库的管事,从从九品升到了正九品。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晋升,

但对沈静姝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天,李大人把沈静姝叫到了书房。“静姝啊,

”李大人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期许,“最近漕运那边出了点问题,皇上很是头疼,

让户部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你脑子活,又有新想法,我想让你去负责这件事,怎么样?

”漕运?沈静姝心里一动。漕运是古代的重要交通命脉,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粮食安全。

但是漕运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诸多问题。

在现代,她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漕运,但也学习过一些物流管理、供应链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或许,她可以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来解决古代的漕运难题。“臣女愿意一试!

”沈静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好!”李大人很高兴,“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

你去漕运码头实地考察一下,然后拿出一个改革方案来。需要什么人手和资源,尽管开口。

”“谢大人信任!”沈静姝感激地说。第二天,沈静姝就带着张嬷嬷,

来到了位于京城郊外的漕运码头。漕运码头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到处都是搬运粮食的苦力和来来往往的船只。沈静姝仔细观察着码头的运作情况,

发现果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装卸效率低下。粮食都是用麻袋手工装卸,不仅速度慢,

而且损耗大。其次是调度混乱。船只停靠没有固定的泊位,全凭经验和关系,

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再次是管理混乱。码头的官吏和差役层层盘剥,克扣粮款,

导致运粮成本居高不下。沈静姝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还找了一些搬运工、船工、商贩等了解情况。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

她对漕运的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回到住处,沈静姝开始思考解决方案。

她结合现代的物流管理知识,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一,引入标准化装卸工具。

比如制作统一规格的粮箱,用滑轮、起重机等工具进行装卸,提高装卸效率,减少损耗。

第二,建立泊位调度系统。根据船只的大小、载货量、目的地等信息,提前安排好泊位,

避免拥堵。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调度表,张贴在码头显眼的位置,让船工们一目了然。第三,

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对码头的官吏和差役进行考核,

根据他们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廉洁情况等进行奖惩,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第四,建立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对漕运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严厉打击******行为。可以鼓励百姓举报,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

沈静姝把这些想法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漕运改革方案》,递交给了李大人。李大人看完方案,

眼前一亮,忍不住拍案叫绝:“静姝,你这方案真是太好了!思路清晰,措施具体,

可行性强!我这就把它呈给皇上!”很快,皇上就看到了沈静姝的《漕运改革方案》。

皇上对这个方案也非常满意,当即下令,让沈静姝负责漕运改革的试点工作。

沈静姝接到圣旨,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她的方案得到了皇上的认可;紧张的是,

漕运改革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肯定会遇到不少阻力。但她没有退缩。作为一名公务员,

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她相信,只要自己一心为公,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把改革进行到底。

漕运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沈静姝亲自坐镇漕运码头,指挥工人制作标准化粮箱,

安装滑轮、起重机等工具,建立泊位调度系统。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反对。

一些习惯了旧方法的官吏和差役,更是对沈静姝百般刁难。“沈大人,这粮箱太沉了,

我们搬不动啊!”一个差役故意刁难说。沈静姝冷冷地看着他:“搬不动?那就用起重机!

我已经让人安装好了,你们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行。”差役没想到沈静姝早有准备,

只好悻悻地闭上了嘴。还有一些船主,不愿意按照调度表停靠泊位,想抢占好位置。

沈静姝毫不留情,直接让人把他们的船拖到了指定的泊位,并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罚。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漕运码头的面貌焕然一新。装卸效率提高了一倍,损耗减少了三成,

拥堵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官吏和差役们的工作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变得积极主动,服务周到。漕运改革试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皇上龙颜大悦,

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沈静姝的漕运改革方案。沈静姝也因为改革有功,

被破格提拔为户部主事,从九品一跃成为了正七品官员。消息传到永宁侯府,

侯夫人和嫡姐沈明月气得脸色铁青。她们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在侯府里任人欺凌的庶女,

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正七品官员,还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娘,这沈静姝也太好运了吧!

”沈明月嫉妒地说,“不就是整理了一下档案,提了个什么漕运改革方案吗?

有什么了不起的!”侯夫人冷哼一声:“走着瞧!她一个庶女,就算当了官,

也成不了什么大器!”而此时的沈静姝,正在户部忙碌着。她知道,

这只是她官场生涯的开始。她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个古代官场里,

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第四章 人口普查新方法漕运改革的成功,让沈静姝在户部声名鹊起。

李大人对她更是器重有加,把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给了她。这天,

李大人又把沈静姝叫到了书房。“静姝啊,”李大人叹了口气,

“最近皇上又在为一件事发愁呢。”“大人,不知是何事?”沈静姝问道。

“是人口普查的事。”李大人说,“国家要征收赋税,征兵徭役,都离不开准确的人口数据。

可是现在的人口普查,都是由地方官员负责,他们为了政绩,往往虚报、瞒报,

导致人口数据严重失真。皇上想让我们户部拿出一个新的人口普查方法,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人口普查?沈静姝眼睛一亮。作为一名现代公务员,她对人口普查可是太熟悉了!在现代,

人口普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有着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大人,

臣女有办法!”沈静姝自信地说。“哦?什么办法?”李大人急忙问道。

沈静姝说:“我们可以采用‘地毯式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口普查。

”“地毯式普查法?抽样调查法?”李大人听得一头雾水,“这都是什么方法?

”沈静姝解释道:“地毯式普查法,就是组织专门的普查人员,挨家挨户地进行登记,

确保不遗漏一户一人。抽样调查法,就是从所有的人口中,

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详细调查,然后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人口数据。

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又能提高普查的效率。”“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李大人追问道。沈静姝说:“首先,我们要制定统一的普查表格,

上面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家庭成员等信息。然后,

从户部、吏部等部门抽调一批精干的人员,组成普查队伍,进行专门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普查表格的填写、调查技巧、数据核实等。”“接下来,

普查队伍就可以下到各地,进行地毯式普查。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我们可以实行‘双盲核对法’,就是让两个普查人员分别对同一户人家进行登记,

然后核对数据,如果有差异,就重新调查。”“同时,

我们再从各地随机抽取一些村庄、城镇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可以更详细地了解人口的结构、分布、就业等情况,

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最后,

我们把地毯式普查的数据和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核实,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李大人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静姝,

你这个方法真是太妙了!既全面又准确,还能提高效率!我这就把你的想法告诉皇上!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