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风言or风语的《曲率之下我和女神一同造引擎》小说内容丰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瑶,数据的男生生活,星际小说《曲率之下:我和女神一同造引擎由新晋小说家“风言or风语”所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感人瞬本站无弹窗干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828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9 04:00:14。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曲率之下:我和女神一同造引擎
主角:数据,林瑶 更新:2025-10-19 11:17:4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21世纪末,第三次能源战争以“全球资源枯竭”为终局,石油、天然气储备归零,
可耕地被沙尘吞噬,各国曾为争夺最后一点能源兵戎相见,最终却只剩满目疮痍。
当生存成为人类唯一目标,“国家”的壁垒开始瓦解,
一群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秘密组建“星海阵线”,唯一使命是研发星际航行技术,
为人类寻找新家园。我叫林辰,曾是城北废弃能源站的机械工程师,
日常工作只是维修苟延残喘的旧设备,直到一篇关于“重力阱约束法”的论文,
让我被星海阵线亚洲分部负责人林瑶选中,加入曲率引擎核心研发团队。在研发中,
我们既要突破“反物质储存”“空间折叠精度”等技术死结,还要应对旧国家势力的渗透,
他们试图窃取技术制造武器,延续过去的霸权;与此同时,我与林瑶从最初的“技术对立”,
到一次次并肩对抗危机、攻克难关,逐渐生出超越同事的信任与情愫。最终,
我们在无数次失败后,成功验证曲率引擎理论架构,启动原型机制造,
人类向星海迈出的第一步,终于在废墟之上落地。12097年7月15日,凌晨三点,
我在城北废弃能源站的控制室里,又一次闻到了沙尘混着机油的味道。
这味道像一块发霉的旧布,缠了我整整两年。
自从三年前最后一口油井宣布“日产油量不足10升”,这座能源站就成了“历史遗迹”,
而我,则是这遗迹的“守墓人”。控制台的荧光屏闪着微弱的光,
上面红色数字正以每秒一跳的速度减少,那是全球最后一处石油储备的实时数据。
我用袖子擦了擦屏幕上的灰,指腹蹭到一道深深的划痕。那是去年沙尘暴最烈的时候,
一块铁皮砸在控制台,留下了这个印记,也砸坏了一半的监测传感器。现在屏幕上的数字,
其实是“估算值”,但没人在乎准不准了,反正结果都是“归零”。“还有三分钟。
”我从抽屉里摸出半块硬邦邦的压缩饼干,这是今天的晚餐。咬下去的时候,
饼干渣卡在牙缝里,剌得牙龈发疼,旁边的搪瓷杯里,咖啡凉得像冰。那是早上泡的,
到了现在,表面已经是结了一层薄薄的油膜。
如今这社会物资紧张到连速溶咖啡都要按“周”分配,我根本就舍不得倒掉。就在这时,
控制台突然“嘀”了一声,不是平时的故障警报,而是加密邮件的提示音。我愣了一下,
这台旧终端连联网都要靠临时搭的卫星信号,除了每月接收一次“能源站维护通知”,
从没有过其他邮件。我点开收件箱,发件人栏只有四个字:星海阵线。邮件正文很短,
没有多余的客套。“林辰先生,
您发表于《能源存储与空间物理》2097年第2期的《重力阱约束法的理论探讨》,
已被星海阵线曲率引擎项目组评估为‘高可行性方案’。现邀请您于7月18日上午10点,
前往以下坐标报到,参与核心研发。附:报到后,
您的个人物资配额将提升至‘科研人员A级’,能源站工作将由专人交接。
”附件里是一份加密文档,我输入自己论文的核心公式作为密钥,文档打开的瞬间,
我手里的压缩饼干“啪嗒”掉在地上。里面不是空话,是实打实的技术资料,
无论是曲率引擎的初步设计图,还是反物质生成实验数据,全都包含在内,
就连空间扰动监测报告都有,甚至还有一段3D模拟动画。
一艘梭形飞船周围的空间像被揉皱的纸,瞬间折叠后,从地球轨道出现在月球背面。
我盯着屏幕看了足足十分钟,手指在“回复”按钮上悬着,心脏跳得像要撞破肋骨。
曲率引擎,我只在学生时代的科幻小说里见过;而“重力阱约束法”,
不过是我去年维修磁约束装置时,突发奇想写的一篇“冷门论文”。
当时只是觉得“用人工重力场锁住高能物质,或许能解决储存难题”,
从没想过真的会有人看到,还邀请我去做“核心研发”。我捡起地上的饼干,拍了拍灰,
咬了一大口,这次终于是将剌人的饼干渣尝出了点甜味。我点开回复,
只打了两个字:“必到。”27月18日早上,我背着唯一的背包,站在坐标指向的位置。
城郊一片被沙尘覆盖的荒地上,只有一块半埋在土里的铁皮,
上面画着一个小小的“星舰”标志。我刚蹲下来想擦干净标志,地面突然震动起来,
铁皮旁边的土地缓缓裂开,露出一个向下延伸的混凝土通道,通道口的灯光是冷白色的,
照亮了“星海阵线亚洲分部”几个字。“林辰先生?”一个穿着黑色作战服的男人走出来,
递过一个手环。“身份验证手环,戴上它才能进入核心区域。”他的眼神很警惕,
扫了我背包一眼,“里面没有违禁品吧?”“只有几件衣服和一本维修手册。
”我把手环戴在手腕上,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瞬间弹出一行小字:林辰,机械工程组,
权限等级:B。走进通道,我才发现这里根本不是“简陋的基地”,
空气里没有外面的沙尘味,只有淡淡的消毒水和金属加热后的味道。
通道两侧的墙壁是加固过的合金,每隔十米就有一个监控探头,
头顶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各个实验室的实时画面。有人在调试巨大的环形装置,
有人围着白板争论公式,还有人穿着防护服在操作透明的“真空舱”。走了大概五分钟,
通道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像一个地下广场,不同肤色的人在这里穿梭,
有人用英语对着对讲机大喊,有人用俄语在平板上画图纸,还有两个日本人蹲在地上,
用手势比划着某个零件的尺寸。“林辰?”一个女声从身后传来,我转过身,
看到一个短发女人站在那里,穿着白色的实验服,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
眼神锐利得像手术刀。她比我高一点,肩膀很直,站在人群里,有种莫名的“压迫感”。
“我是林瑶,理论物理部负责人,也是这次曲率引擎项目的总协调。”她伸出手,指尖很凉,
“你的论文我看了,‘重力阱约束法’的思路很有意思,但理论模型太粗糙。
”“比如你提到的‘人工重力场强度计算’,误差超过了15%,这在实际实验里是致命的。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就被直接指出问题。我攥了攥手心,
说:“误差是因为当时没有实际数据支撑,
我只有能源站那台旧磁约束装置的参数……”“所以现在给你实际数据。”林瑶打断我,
打开平板,调出一份文档,开口言道:“这是我们过去半年做的反物质储存实验数据,
你先看,下午两点参加项目会议,需要你在会上详细说明‘重力阱约束法’的改进方案。
”她顿了顿,随后又补充道:“别让我失望,星海阵线不养只会写论文的人。”说完,
她转身就走,白色的实验服在人群里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我看着她的背影,
又低头看了看平板上密密麻麻的数据,突然觉得,过去两年在能源站的日子,
像一场漫长的梦。而现在,我终于醒了。3下午两点,会议在一间圆形实验室里召开。
实验室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透明“模拟舱”,里面悬浮着一个银色的环形装置,后来我才知道,
这是曲率引擎的“缩小版验证环”。围着模拟舱的,有十几个人,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
德国的材料工程师米勒,头发花白,总是皱着眉;日本的机械设计师佐藤,说话声音很轻,
却总能一针见血;还有美国的天体物理学家琼斯,喜欢在说话时叼着一根没点燃的雪茄。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反物质储存。”米勒率先开口,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
手指敲着模拟舱的玻璃,“我们已经能稳定生成反物质,但储存时间从来没超过七秒。
”“一旦超过,反物质就会接触容器壁,引发湮灭,上次实验差点炸了整个实验室!
”“我们试过用电磁约束,但磁场强度不够,无法完全隔绝反物质与容器的接触。
”佐藤推了推眼镜,语气有些无奈,“材料方面,我们测试了目前最耐高温高压的钛合金,
但还是撑不过三次湮灭冲击。”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没人说话,
只有模拟舱里的环形装置在缓缓转动,发出微弱的嗡鸣。林瑶站在最前面,目光扫过所有人,
最后落在我身上:“林辰,你的‘重力阱约束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我深吸一口气,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我认为可以。
反物质难以储存,本质是因为我们无法让它‘悬浮’在绝对真空里。
”“电磁约束会有磁场死角,而重力阱约束,是用人工重力场制造一个‘无形的容器’,
让反物质处于重力平衡点上,不与任何实体接触。”我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圆圈,
中间点了一个黑点:“这个黑点是反物质,周围的圆圈是人工重力场,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重力场的强度,让反物质始终处于中心……”“不可能!
”琼斯突然打断我,他叼着雪茄,语气带着质疑,“人工重力场的能耗是电磁约束的三倍,
我们现在的能源储备根本撑不住!”“而且,你怎么保证重力场不会出现波动?
”“一旦波动,反物质的位置偏移,后果比电磁约束失败更严重!
”“能耗问题可以通过‘脉冲式重力场’解决,不需要持续维持高强度重力,
只在反物质出现偏移时释放脉冲,校准位置。”我指着白板上的公式,“至于波动,
我根据上午林瑶给的实验数据,调整了重力场的计算公式,
误差已经控制在3%以内……”“3%?你确定?”米勒皱着眉,“我们最好的计算机模拟,
误差都在5%以上。”“我用能源站的旧终端做过模拟,”我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虽然设备老旧,但我针对反物质的特性,加了一个‘动态补偿系数’,所以误差能降下来。
”会议室里又安静了,这次没人反驳,有人低头计算我写的公式,
有人打开平板调出数据对比。林瑶看着白板上的公式,沉默了几秒,
突然说:“明天上午九点,在模拟舱做第一次实验,用林辰的方案。”“林瑶,这太冒险了!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