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前的光线忽明忽暗,窗外梧桐叶层层叠影,把阳光切成条带,静静铺进教室。
林嘉珉的手还停在昨天的实验报告角落,几道闪动的字迹边缘被指甲掩住。
他低头,感受着赵思源刚才玩笑留下的余温,耳根微微发烫,却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右前方。
许楠站在讲台边,嗓音清澈,名单与分组方案排列得井井有条。
她的目光扫过教室每一个角落,仿佛能察觉任何异样的气息。
林嘉珉的名字被读到时,他心里一紧。
许楠语气温和,“林嘉珉、唐韵、我,一组。”
唐韵正低头收笔记本,闻声抬眼,与林嘉珉对视一瞬,眸色恬淡里藏着一丝防备。
她在班级很安静,多半时间坐在靠窗的位置,像一道静穆的剪影。
组队,于林嘉珉而言,是微妙的邀约——既慌乱又期待。
赵思源冲他竖了竖大拇指,转头挤进自己所在的组里。
空气里浮着细碎的窃笑和低语,组队,总有暗流在青春里碰撞。
许楠己开始安排任务分工,“分组游戏,我们要合作完成班级竞赛,内容是‘共绘理想校园’。
每组准备一份提案和一幅画。”
林嘉珉下意识攥紧了衣角。
画画他不擅长,提案却是写作——这一点他甚至有些惧怕表现出来的自我。
唐韵翻了翻书,淡淡问:“谁画?
谁写?”
许楠沉着地说:“我有点设计底子,可以负责画的草图。
嘉珉写文案怎么样?
唐韵,你觉得呢?”
林嘉珉刚想犹豫,唐韵却点点头:“可以。
听说你写得不错。”
一句话像风,拂过他紧绷的神经。
他嗓子发干,嘴唇轻微开合:“嗯,我试试。”
午后第二节活动课,分组成员按位置聚在一起。
许楠摊开大手册,小心翼翼地用铅笔勾勒图形,唐韵则静静抬眸观察校园细节,时不时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林嘉珉手里捏着稿纸,眼睛望着窗外操场上晃动的篮球影子。
他想到赵思源,那个刚才还在用篮球转圈炫技、此刻正在对着组员侃侃而谈的大男孩。
羡慕与自卑在心底交错。
他忍不住问许楠:“你觉得,理想的校园是什么样的?”
许楠迟疑片刻,笔在纸上旋转,“我觉得应该是每个人都被理解的地方。
没有谁总被忽略,也没有谁总是孤单。”
唐韵侧头,手指轻点桌面,“还有音乐室。
最好有全天自由开放的琴房。”
林嘉珉嘴角动了动,略显拘谨地道:“我觉得……有安静的角落,能让人沉下心。
还有窗,那种能看到很远的窗。”
许楠认真记录,唐韵眼里闪过一丝认可,推了推稿纸,语调淡然,“那你来写开头吧。”
教室里其他组己经渐渐变得浮躁,有人开玩笑,有人在纸上随意涂鸦。
林嘉珉提笔,手微微发抖,却在纸上缓缓写下句子:“理想的校园,是在晴天和灰色校服之间,留有理解的光。”
许楠悄悄给他竖了个小拇指。
唐韵嘴角轻扬,看向窗外,“有点意思。”
编写文案的过程安静而流畅。
唐韵偶尔补充,“理想的校园里,音乐不受限,每个人都可以安放自己的小梦想。”
许楠则轻声提醒,“要有活动空间,要包容各种兴趣。”
三个人的声音混合着窗外梧桐叶的响动,像一幕微小而温暖的合奏。
不经意间,林嘉珉发现紧张的气氛悄然消解。
唐韵褪去一层疏离,许楠的话语渐渐柔软,这样的分组似乎让距离感逐渐缩短。
整理画稿时,许楠绘出操场、琴房和一排排教室。
唐韵提议在角落多添两棵树,理由是“给敏感的人一个生长自己的地方”。
许楠乐于采纳,每一笔都画得细致入微。
林嘉珉开始试着跟她们讨论。
他不再总是局促地答“嗯”或“好”,有时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走廊添一条长椅,将教室窗户画大一点。
这个小组的气氛逐渐变得自在,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微型世界。
临近下课时,许楠收拾画稿,将写好的文案合在画纸后面,低声征求意见,“这样可以吗?”
唐韵认真点头,“很好。”
林嘉珉也给出赞同:“我觉得很完整。”
许楠微笑,眼中露出一丝掩不住的松快。
林嘉珉望着二人,忽然觉得这一刻与曾经的自己不那么远。
一层灰色的自我怀疑,似乎在阳光里悄悄剥离。
活动课结束,大家纷纷站起身、收拾物品。
有组员在门口互相打趣,赵思源远远看过来,朝林嘉珉挥手,嘴角扬起熟悉的笑。
唐韵推了推背包,声音冷静又不失温度,“下次选题我想试试写文案,可以吗?”
许楠随口应道:“当然。
一人一次。”
林嘉珉点头,心中那个脆弱的“我”悄悄生出一丝自信。
他走出教室时发现空气都变得清澈起来。
远处操场上,篮球旋转着落地,阳光和阴影坠落一地。
林嘉珉低头,灰色校服在脚下投下淡淡的人影。
他忽然想到,或许理想的校园,就是有这样可以被看见、被倾听的伙伴。
他快步追上唐韵和许楠,目光穿过剪影与光斑,心中涌上一种说不出的力量。
如纸飞机般轻盈,也有倒影般的真实。
走廊的尽头,有一段未完成的路,等他们三个人一同踏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