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福背着苏浅恩,于乱世的风雨中仓皇奔逃,一路风餐露宿,历经无数艰险,终于来到了苍澜国与毓灵国的交界之处。
此地山峦叠嶂,地势险要,仿若一道天然的屏障,将两国分隔开来。
山谷中云雾缭绕,溪流潺潺,“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虽景色宜人,然在苏福与苏浅恩眼中,却不过是寄身之所的无奈之选。
为求隐匿踪迹,苏福决意让苏浅恩更名改姓,自此,苏浅恩便成了苏恩倬。
他们在山脚下寻得一座废弃的小屋,略加修葺后,便在此安顿下来。
苏福如一位坚毅的守护者,默默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他每日迎着晨曦出门,在山林间开垦荒地,手持锄头,挥汗如雨,“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辛勤耕耘,只为能收获些许粮食,让恩倬免受饥饿之苦。
恩倬虽年仅三岁,却己早早懂事。
她跟在苏福身后,力所能及地帮忙。
小小的身影在屋舍间穿梭,或是帮忙递上工具,或是在苏福劳作之时,于一旁用稚嫩的童声为他加油打气。
待苏福归来,恩倬总会贴心地端来清水,为他洗去疲惫与尘埃。
时光悠悠,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恩倬在这宁静而又艰苦的环境中渐渐长大。
八岁那年,一日,恩倬在山林中采摘野果,无意间发现一位老者晕倒在树下。
她急忙奔至老者身旁,只见老者面色苍白,气息奄奄。
恩倬心中虽有些许害怕,然善良的本性促使她赶忙将老者扶回小屋。
苏福归来后,见此情景,亦未多言,与恩倬一同悉心照料老者。
在他们的精心护理下,老者终于悠悠转醒。
老者目光慈祥,望着恩倬与苏福,满是感激之情。
自那之后,老者便在小屋住了下来。
他知识渊博,精通医术与谋略。
恩倬对老者充满了好奇与敬仰,常于闲暇之时,围坐在老者身旁,听他讲述那古今往来的奇闻轶事、英雄豪杰的传奇经历。
老者见恩倬聪慧伶俐,心中喜爱,便开始教导她读书识字、习武强身。
恩倬如一块海绵,贪婪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霖。
她在烛光之下,诵读经典,“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唯有书中世界。
而于山林空旷之地,她跟随老者练习武艺,一招一式,虽显稚嫩,却也有板有眼,虎虎生风。
恩倬学文之时,常有诸多趣事。
一日,齐老讲解诗词,提及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 “绿” 字之妙。
恩倬歪着小脑袋,思索片刻后说道:“齐老,这‘绿’字好似魔法,将春风吹拂下江南的生机都变活了,若是换作‘到’或者‘过’字,便失了这灵动之意。”
齐老听后,抚掌大笑:“恩倬啊,你这小脑袋瓜,转得比那机灵鬼儿还快。”
还有一回,齐老让恩倬背诵一篇长文,恩倬仅诵读三遍,便流畅背出,且字句精准,齐老惊叹:“此等记忆力,实属罕见,恩倬定能成大器。”
学武之路,恩倬亦是能吃苦。
初练基本功时,每日需扎马步半个时辰,腿酸麻难忍,她却咬牙坚持。
齐老心疼劝道:“恩倬,休息会儿无妨。”
恩倬却倔强摇头:“齐老,若此时松懈,日后如何能学好武艺,保护自己与福伯。”
练剑时,剑刃划破肌肤,她亦不惧,简单包扎后继续练习。
齐老见她如此坚毅,暗自点头称赞。
学医之途,恩倬亦展现出非凡天赋。
齐老教授草药知识,她总能快速记住各种草药的外形、功效与生长之地。
一次,苏福偶感风寒,发热咳嗽。
恩倬学以致用,独自入山林采回草药,熬制汤药。
苏福服下后,病情渐有好转。
恩倬欣喜不己,学医者自救救人,她深知此中要义,此后更加用心研学医术。
恩倬十岁时,己出落得亭亭玉立。
她的容貌继承了母亲的温婉秀丽,双眸明亮如星,顾盼生辉;眉似远黛,微蹙之间,别有一番韵味;琼鼻秀挺,如峰峦耸翠;唇若樱桃,不点而朱。
她的身姿轻盈,行动之间,仿若弱柳扶风,却又透着一股坚韧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