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凤烬山河

第2章 市井藏锋

发表时间: 2025-09-30
第二章 市井藏锋十年光阴,足以让一座皇城忘记许多事。

煊赫的东宫血案,在茶楼酒肆的说书人口中,渐渐成了一段模糊的前朝秘闻;而“昭宁公主”这个称谓,也早己随着官方“病夭”的定论,沉入了故纸堆。

江南,临安府。

虽是北地边境,却因漕运枢纽之利,商贾云集,市井喧嚣,自有一番不同于帝都的、粗粝而蓬勃的生气。

晨雾未散,早市的喧嚣己然鼎沸。

空气里混杂着鱼腥、泥土和刚出笼的肉包子的热气。

一个穿着半旧青布衣裙的少女,正将一幅幅绣品仔细挂在简陋的摊位上。

她身量纤细,面容被一方素色头巾遮去大半,只露出一双沉静的眼。

那是与这喧闹市井格格不入的沉静,幽深得像结了冰的湖。

这便是如今的林昭。

十年前那个在血火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如今己长成十七岁的少女。

“阿昭,今日这幅《春山图》绣得越发精神了,这松针,跟活了似的!”

旁边卖菜的大婶笑着搭话。

林昭——或者说,萧昭宁,抬起头,眼中那点冰封瞬间化开,漾起一抹温顺又略带腼腆的笑意:“张婶谬赞了,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她的声音清亮,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软糯,听不出一丝北地官话的痕迹。

这十年,青梧嬷嬷不仅教她识字断文、医理权谋,更严苛地磨去了她身上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印记,包括口音、仪态,甚至一些无意识的小习惯。

一位衣着体面的管家模样的男子在摊前驻足,拿起一幅绣着缠枝莲纹的帕子细看,眼中露出满意之色,却又习惯性地挑剔:“针脚还算匀净,只是这配色,略显素净了些,便宜些可好?”

萧昭宁脸上立刻堆起恰到好处的、属于小贩的恭谨与急切:“老爷好眼力!

这丝线是铺子里最好的苏杭细丝,颜色虽不扎眼,但耐看耐久。

您若诚心要,给您这个数……”她熟练地比划着价钱,语气姿态,与这市井中任何一个为生计锱铢必较的少女别无二致。

无人能知,这双飞针走线、讨价还价的手,在深夜无人时,是如何在微弱的油灯下,临摹朝臣奏疏笔迹,推演边疆军政舆图。

更无人能想象,这看似温顺的头脑中,正将市井流言、漕运粮价、往来客商的口音谈吐,一一编织成一张无形的情报网络。

外祖母留下的、由嬷嬷暗中接管的商号资源,便是她延伸出去的触角。

成交了帕子,得了几枚铜钱,她仔细收入怀中。

正低头整理绣品,市集入口处忽然传来一阵不小的骚动。

几名衙役手持告示,驱开人群,将一张崭新的海捕文书贴在了布告栏上。

周围的人立刻围了上去,议论纷纷。

“嚯!

又是北边来的流寇?

赏银五十两呢!”

“画得怪吓人的,可别流窜到咱们临安来才好。”

萧昭宁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她没有凑近,只是借着整理摊位的姿势,目光淡淡扫过那张告示。

画像粗糙,但某些特征……与她通过商队情报得知的、活跃于北境的一小股真正意在追查东宫旧案的前东宫部属,有几分微妙吻合。

而这“流寇”的罪名和恰到好处的赏银,背后是谁的手笔,她心中清明。

指尖在粗糙的布料上轻轻划过。

十年,那只无形的大手,从未放松过对她的追索,甚至不惜殃及池鱼,将任何可能与过去有牵连的人和事,都彻底抹杀。

就在这时,一阵更剧烈的马蹄声和呵斥声由远及近!

人群像被劈开的波浪般慌忙避让。

只见几名穿着宫中内侍服饰、神色倨傲的骑士,在本地知府卑躬屈膝的引导下,径自穿过市集,朝着城中最豪华的驿馆方向而去。

路人窃窃私语,说是京中钦差将至,巡查漕运兼选秀事宜。

选秀……萧昭宁垂下眼睫,继续整理着摊位上丝毫未乱的绣品,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与她无关。

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宽大衣袖的遮掩下,她的指尖,正无意识地、极其轻柔地摩挲着腕间那枚贴身戴着的、温润的赤玉平安扣。

十年蛰伏,她己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血光的孤女。

青梧嬷嬷教授的“三不原则”——不露锋芒、不轻信人、不急于复仇——早己融入骨血。

但隐忍,从来不是为了永远藏匿。

嬷嬷说,复仇不是匹夫之怒,而是要看准时机,一击必中。

要像最耐心的猎人,布好陷阱,等待猎物自己走入死局。

京中的风,终于要吹到这江南之地了。

那些曾经沾染了她至亲鲜血的人,是否还记得,十年前那个上元夜,曾有一双眼睛,目睹了一切?

她将最后一幅绣品挂好,那是一只傲立于冰雪枝头的寒梅,孤清,却蕴含着破冰而出的凛冽生机。

阳光渐渐驱散晨雾,照亮了她摊位上精致的绣品,也照亮了她低垂的眼眸中,一闪而过的、冷冽如刀锋的光芒。

时机,或许快到了。

(第二章完)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