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字节缝隙里的诗意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29

1 灰度的牢笼有一种声音,是寂静的尖叫。它不在空气里传播,而是直接钻进你的颅骨,

在你的神经末梢上一次又一次地刮擦。那是数以亿计的信息,

在光纤管道里狂奔、撞击、湮灭时,留下的集体哀鸣。对于周毅来说,

这就是他世界永恒的背景音。凌晨一点,元界科技,内容安全审核中心,第三工作区。

光线被精确调控到一种不会引起疲劳、但也绝不让人舒适的冷白色。

一排排相同的工位向视野尽头延伸,像蜂巢,也像墓穴。每个格子间里,

都坐着一个像周毅一样的人——他们被称为“网络清道夫”,或者,更技术化一点,

“人形内容过滤器”。周毅戴着公司配发的顶级降噪耳机,但隔绝不了那寂静的尖叫,

反而让它在颅内更加清晰。他的眼球在面前三块巨大的显示器之间高速、机械地移动,

瞳孔里倒映着数据洪流奔涌不息的残影。左屏,是实时更新的待审核队列,

数字以每秒数十条的速度跳动,永不枯竭。 中屏,是当前审核内容的展示窗口,

图像、视频、文字片段,光怪陆离。 右屏,是审核工具条,

只有三个巨大的虚拟按钮:通过、删除、封禁。他的右手食指,

像上了发条的机械臂,在鼠标上抬起、落下、抬起、落下,

精准地点击着那三个决定信息生死的按钮。频率稳定,仿佛流水线上的焊接工。

删除——一张血腥暴力的战场照片,残肢断臂,触目惊心。

封禁——一段充满仇恨言论的极端演讲,声音嘶哑,面目狰狞。

删除——一条精心编织的虚假金融信息,诱惑着贪婪与无知。

通过——一条无害的宠物视频,猫咪打了个哈欠,短暂地舒缓了一下他紧绷的神经,

但旋即被下一段内容淹没。他的脸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缺乏血色的苍白。

眼神是空洞的,没有焦点,只有一种长期过度聚焦后的涣散。他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感受,

只需要判断。公司的AI“明镜”系统已经对内容进行了初级筛查和分类,他的工作,

是完成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人性化”判断——处理那些AI无法百分百确定的灰色地带。

而这些“灰色”,往往是人性中最肮脏、最扭曲、最不堪入目的部分。“嘿,周哥,

你看这个……”旁边工位的年轻同事小李,隔着隔板小声叫他,语气里带着一丝猎奇的兴奋,

“***绝了,这年头什么人都有。”周毅没有转头,甚至没有减慢手上的速度。

他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模糊的“嗯”,算是回应。他不想看,也不需要看。

他知道那无非是又一种挑战人类想象力下限的内容。刚入职时,

他也会震惊、会愤怒、会生理不适,甚至会和小李一样,带着一种病态的好奇去“分享”。

但现在,他只剩下麻木。他的情感阈值,

已经被海量的负面信息冲刷得如同鹅卵石一样光滑而冰冷。他的世界,

只剩下两种颜色:合规的灰,与违规的灰。非黑即白?不,

网络世界绝大多数都是令人疲惫的灰。耳机里,

传来AI“明镜”那毫无起伏的、合成的女声提示,冰冷而精准: “编号7341内容,

仇恨言论概率87.3%,建议封禁。” “编号7342内容,虚假信息概率92.1%,

建议删除。” “编号7343内容,色情露骨概率78.5%,建议复核。

”“明镜”是他的“监工”,也是他的“助手”。它高效、冷酷,永不疲倦。但它不懂隐喻,

不懂反讽,不懂诗意,更不懂人性的复杂与微妙。而正是这些“不懂”,

构成了周毅存在的价值,也构成了他痛苦的根源。他端起桌上的马克杯,

喝了一大口早已冷透的浓缩咖啡。苦涩的液体无法唤醒味蕾,只剩下纯粹的化学***,

用以对抗不断侵袭的疲惫。他的KPI面板在屏幕一角实时显示:今日处理量 5872条,

准确率99.8%,效率评级S。这些数字是他价值的唯一体现,

也是他能够坐在这里的凭仗。然而,代价是什么?是下班后,脑海里无法驱散的血腥画面,

像劣质的恐怖片一样反复播放。 是走在街上,看到人群会下意识地分析他们的微表情,

判断其“潜在风险”。 是对所有新闻和信息都抱持着本能的怀疑,

无法再轻易地相信任何事物。 是越来越长的失眠夜晚,需要靠酒精才能勉强入睡,

而耳鸣声从未停止。 是情感上的“解离”,仿佛灵魂出窍,看着自己像个行尸走肉般生活,

无法对亲人的关心、朋友的邀约产生真正的共鸣。

公司提供的心理咨询师说他处于“重度职业倦怠”边缘,建议他休假。但他不敢。

上个月的裁员名单还历历在目,被优化掉的,首先是那些“效率”不达标,

或者“心理素质”不过硬的。AI“明镜”系统正在不断升级,

学习和模仿人类审核员的判断模式。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他们这些“人形过滤器”被完全取代,只是时间问题。这种无形的压力,

比屏幕上那些直观的负面内容,更让人窒息。就在这时,耳机里“明镜”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打断了他飘忽的思绪。 “编号7398内容,用户‘牧云人’,文本信息。语义模糊,

无明确关键词触发,无意义信息概率65.4%,疑似乱码,建议删除。

”周毅的目光机械地移到中屏。那是一条极其简单的文本,没有配图,没有话题标签,

孤零零地躺在信息流里。蝉鸣渗入石, 医嘱簿上墨迹干, 静待晚风至。三行字。

短得像一声叹息。周毅的手指已经悬在了删除键的上方。

他的肌肉记忆几乎要完成这次点击。无意义信息,疑似乱码,

AI建议删除——标准的处理流程。但就在指尖即将落下的瞬间,它停住了。

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被塞入了一粒形状奇异的沙子,发出了卡顿的、刺耳的摩擦声。

这沙子,就是这三行字。它们太安静了。

与周围那些咆哮的、煽动的、诱惑的、恐吓的信息格格不入。它们不像乱码,

乱码是混乱无序的。而这三行字,有一种奇异的、内敛的秩序感。

“蝉鸣渗入石……”他默念了一遍。声音在干涩的喉咙里几乎没有发出。但脑海里,

却仿佛真的听见了那夏日午后,尖锐而持久的蝉鸣,以及那种声音仿佛具有渗透力,

能钻入坚硬石头的意象。

“医嘱簿上墨迹干……”一种医院特有的、带着消毒水味道的寂静画面浮现出来。是等待?

是终结?还是一种无奈的平静?“静待晚风至。”结局。一种不抱希望,

但也并不绝望的等待。这不是乱码。这是一种……诗?周毅自己都被这个念头惊了一下。

在他的审核词典里,只有“合规”与“违规”,没有“诗”这个分类。诗,

是早已被他遗忘在大学毕业那年夏天的东西,是无关生存的、无用的奢侈。他的心跳,

似乎漏跳了一拍。不是因为恐慌,也不是因为兴奋,而是一种……被极其细微的东西,

轻轻刺了一下的感觉。一种久违的、名为“美”的感受,像一根冰冷的探针,

刺入了他早已麻木的情感冻土。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发布者ID:牧云人。

头像是一片空白的蓝天。他点进这个主页。没有简介,没有社交关系,

只有寥寥几十条类似的短句发布,时间跨度很长,像一本向虚空敞开的、断断续续的日记。

每一条下面,都几乎没有任何互动。这完全不符合任何引流、营销或社交的常规模式。

它太纯粹了,纯粹得在这个嘈杂的环境里,显得格外可疑。按照规则,

对于这种语义不明、行为模式异常的用户和内容,最稳妥的做法就是遵循AI建议,

删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周毅的手指重新放回了鼠标上。

他能感觉到“明镜”系统在后台无声地运转,记录着他的每一次犹豫。效率评级S的后面,

那个数字似乎在微微颤抖。删除它,世界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条信息会像从未存在过一样消失。他继续他的流水线工作,直到下班,用酒精麻痹自己,

等待下一个同样灰暗的黎明。可是……那“蝉鸣”的声音,似乎还在他耳朵里回响。

那“医嘱簿”的意象,让他想起了自己抽屉里那份还没敢细看的体检报告。

那“静待晚风”的姿态,像极了他此刻,以及过去无数个夜晚的心境。他需要一个理由。

一个说服自己,也说服可能存在的后台审查的理由。他移动鼠标,没有点击删除,

而是点开了旁边的误判申诉下拉菜单。在为数不多的选项里,他选择了最牵强,

但也唯一能沾上边的一个:具有潜在文学价值,建议观察保留。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

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鼠标移动到那个他今天点击了数千次的通过按钮上。点击。

“叮”一声极其轻微的系统提示音,表示操作完成。编号7398内容,“牧云人”的短句,

被保留了下来。它像一颗被无意间放入河蚌体内的沙粒,微小,不起眼,却可能在未来,

孕育出改变一切的光泽。周毅做完这个动作,立刻感到一阵虚脱,仿佛刚才那个简单的点击,

消耗了他比审核上千条血腥内容还要多的精力。同时,一股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热流,

从他冰冷的心湖深处,艰难地冒了一个泡。他抬起头,环顾四周。蜂巢依旧,墓穴依旧,

同事们依旧在各自的屏幕前奋战,数据洪流依旧在无声地尖叫。但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他不知道这颗小小的沙粒会带来什么。他只知道,

在这个由“删除”和“封禁”构成的灰度牢笼里,他第一次,为自己,

也为一个陌生的“牧云人”,选择了一次“通过”。而窗外,

城市的夜空依旧被霓虹灯染成一片混沌的暗红色,看不见星光。

2 牧云人的世界点击通过之后的那几个小时,

周毅是在一种奇特的、混杂着负罪感与隐秘兴奋的状态中度过的。

他像往常一样处理着后续涌来的信息流,删除暴力,封禁仇恨,

通过无害的猫咪视频。动作依旧机械,效率并未降低。但在那层麻木的外壳之下,

有什么东西被撬开了一道缝隙。那道缝隙里,偶尔会闪过“蝉鸣渗入石”的意象,

像一缕微弱但执拗的风,试图吹散弥漫在他精神世界里的浓雾。他感觉自己像个共犯,

与那个陌生的“牧云人”一起,完成了一次对冰冷规则的小小背叛。这背叛微不足道,

甚至可能永远不会被察觉,但却在他内心死寂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

涟漪正在缓慢地、无声地扩散。下班时,他破天荒地没有立刻冲向电梯。他坐在工位上,

看着同事们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蜂巢渐渐空荡。直到清洁阿姨开始打扫卫生,

吸尘器的嗡鸣声取代了数据的尖啸,他才缓缓摘下耳机。世界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清晰。相反,

一种巨大的虚脱感和耳鸣带来的空洞感包裹了他。但这一次,在那片熟悉的空洞之中,

似乎多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坐标,一个可以暂时锚定注意力的点——牧云人。回家的地铁上,

他不再像往常那样闭目养神,试图屏蔽周围的一切。而是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

手指悬在元界科技内部开发的、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员工后台查询APP图标上。

这个APP权限很高,能接触到一些普通用户看不到的元数据,使用时会有记录。

他从未因私事使用过它。理智在警告他:停下,这违反职业道德,甚至可能违反保密协议。

但一种更强大的、近乎本能的好奇心在驱动他:再看一眼,就一眼。他点开了APP,

输入了自己的高级权限账号,然后在搜索框里,键入了那三个字:牧云人。主页再次出现。

依旧是那片空白的蓝天头像,依旧是零社交互动。但这一次,他不再匆匆一瞥。

他像一个在沙漠里跋涉了太久的人,终于发现了一处微小的水源,

开始贪婪地、一首一首地阅读那些被他忽略的短句。这些句子被系统标记为“无意义信息”,

散落在数据流的角落里,时间戳跨度很大,有时几天一首,有时几周才有一首。

它们像一本断断续续写就的日记,向虚空敞开着:三天前 白幕映高楼,

格子间里光如豆, 何人梦旧游?周毅的心被轻轻戳了一下。这不就是他此刻的写照吗?

坐在被屏幕白光映照的格子里,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而“何人梦旧游”?

谁还在梦想着远方?他早已忘了梦想是什么滋味。一周前 输液管冰痕,

暖阳踱步至床沿, 共我片刻闲。这幅画面带着一种矛盾的宁静。

冰冷的医疗仪器与温暖的阳光,痛苦与闲适。发布者是在医院里?他或她在经历什么?

两周前 秋风扫落叶, 键盘声碎不成眠, 心随雁阵远。秋风,键盘,雁阵。

物理世界的季节更迭,数字世界的永恒噪音,以及一颗想要逃离的心。

周毅几乎能感受到那种被囚禁在方寸之间,灵魂却渴望飞向远方的撕裂感。

一个月前 旧书页泛黄, 墨香混着药香飘, 往事如潮涌。阅读,疾病,回忆。

一种沉静的、面向过去的姿态。周毅一篇篇地往下翻,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滑动,

内心却仿佛被这些简短的句子浸泡得逐渐柔软。这些文字没有抱怨,没有煽情,

只是极其克制地、白描般地记录着瞬间的观察与感受。它们关于疾病,关于孤独,

关于对自然的向往,关于对往昔的追忆,也关于在困境中捕捉到的细微美好。他发现,

阅读这些俳句,成了他在灰色牢笼里的一种秘密呼吸。当屏幕上再次闪过令人不适的内容时,

他会在心里默念一句“暖阳踱步至床沿”,仿佛真的有一缕阳光照进了他阴冷的心室。

当小李又分享什么猎奇内容时,他会想起“心随雁阵远”,

让自己的思绪短暂地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工位。他的情感神经,像冻土下蛰伏的种子,

被这些诗意的水滴悄然唤醒,开始冒出极其细微的绿芽。他会因为一句诗而感到片刻的宁静,

会因为另一句而泛起淡淡的忧伤。这种“感受”本身,对他而言,已是久违的奢侈。

他甚至开始尝试理解这种文体。他偷偷在网上搜索了“俳句”,

才知道这是一种源自日本的短诗,通常由五、七、五共十七个音组成,

注重瞬间意象的捕捉和季节感的体现。“牧云人”写的,正是这种格式的中文俳句。

这种形式上的认知,让他对发布者更多了一份好奇——这是一个懂得这种相对冷门诗体的人。

一天下午,他正在审核一段充满网络骂战的视频,双方言辞激烈,面目扭曲。就在这时,

“明镜”系统提示,“牧云人”发布了新内容。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切了过去。

最新发布 孤鸟栖寒枝, 暮色四合无人语, 云深不知处。这首诗的意境,

比之前的都要清冷、孤寂。“孤鸟”、“寒枝”、“暮色”、“无人语”,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更是透着一股浓郁的、仿佛要与世界告别的意味。

周毅的心猛地一沉。之前那些诗,虽然也涉及病痛和孤独,但总还带着一丝对温暖的捕捉,

对往昔的留恋。而这一首,气息明显黯淡了下去。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

以及“云深不知处”所暗示的消失与隐匿,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

他是不是病情恶化了?是不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是不是……快要放弃了?

这种猜测像一只冰冷的手,攥住了他的心脏。

他发现自己无法再仅仅作为一个遥远的、沉默的读者。他想要知道“牧云人”到底是谁,

他她正在经历什么。这种冲动如此强烈,甚至压倒了他一贯的谨慎和对规则的遵从。

他知道这不对,这很危险。利用职权窥探用户隐私,是***。一旦被发现,

他不仅会失去这份工作,甚至可能在这个行业里再也无法立足。但是,

那个发布“孤鸟栖寒枝”的“牧云人”,

那个可能正在某个角落独自面对生命严寒的人……他无法坐视不理。那些诗句曾给过他慰藉,

现在,他感觉自己似乎有责任去做点什么,哪怕只是……确认对方是否安好。

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源于内心深处情感共鸣的责任感。内心的挣扎持续了整个下午。

他的审核效率明显下降,甚至误判了两条内容,被系统记录了轻微的准确率下滑。

直到下班时间再次临近,工位区重新变得空旷,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再次点开了那个内部查询APP,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

他绕过了常规的用户信息查询界面,直接进入了更高权限的日志分析模块。

这里可以查询到用户登录的IP地址和大致的地理位置信息,虽然模糊,

但足以指向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域。他输入了“牧云人”的ID,

设定了最近一个月的时间范围,然后按下了查询键。进度条缓慢地移动着,

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他感觉自己像个潜入禁地的窃贼,心脏在胸腔里狂跳,

几乎要撞破肋骨。他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在耳膜里咚咚作响。终于,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