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锡城一中宽阔的校园里,一切仿佛刚从梦中醒来。
操场边的法桐树下,新生们手握录取通知书,各自怀揣着些许忐忑与憧憬迈进校门。
鸟鸣清脆,却难掩人群中的嘈杂与紧张。
沈畔背着斜挎包,脚步轻缓,墨蓝色的校服衬得他愈发安静。
他站在人潮边缘,目光扫过陌生的面孔,一种熟悉又疏离的弱光洒在他的心头。
班级报到处异常热闹。
老师们在一旁招呼着,家长三两成团。
沈畔低头看了眼自己的名字:沈畔,三班。
他吐了口气,几步踱到队伍末尾,心里默默排练着自我介绍的话语。
“沈畔?”
有人低声唤他。
他抬头,对上一双清澈的眸子。
女孩站在他身侧,黑色短发,身姿笔挺。
那种理性的冷静让人不敢轻视。
她的声音像夏日的水,一下子冲散沈畔的惶然。
“你好,我是艾晓棠,也是三班的。”
她轻轻地说,唇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对新环境并无设防。
沈畔点点头,声音低却清晰:“你好。
我……我是沈畔。”
艾晓棠嘴角微微上扬,眼神却不见波澜。
她转身走向登记处,沈畔不自觉地跟上,心里莫名安定一些。
走廊里,光线斑驳。
教室门前聚着各色新生。
沈畔和艾晓棠各自登记入班。
窗外,篮球场上几个少年己经拿着球跃跃欲试。
程胥野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正和同伴们大声讨论新赛季的训练日程,笑容里满是蓬勃。
教室门口,艾晓棠停步,回头看了他一眼:“其实我有点紧张。
新环境,挺不适应的。”
沈畔怔了怔,不知如何回应,只轻声道:“我也是。”
那种共同的局促感,瞬间拉近了距离。
“你喜欢什么科目?”
艾晓棠忽然问道,目光里夹着认真的期待。
“语文和历史吧。”
沈畔答,声音渐渐稳定。
他观察女孩的神色,体会到一种难得的坦诚。
“你呢?”
“物理,数学。”
艾晓棠简明地回应,眉毛微挑,透露一丝自信与坚决。
“家里管得比较严,我得保持第一。”
“很厉害。”
沈畔真心赞叹。
艾晓棠轻轻呼了口气:“有时候也挺累的吧。
大家都期待你做得最好,压力总是比成绩多。”
她的语气里藏着一层不易觉察的脆弱。
沈畔想了想,却不知如何安慰。
他忽然发觉,或许优秀的人也会有难以启齿的茫然。
随着人流向教室挤去,两人肩并肩走进三班。
新生们席地而坐,空气里弥漫着汗水与柠檬消毒水的味道。
老师点名,介绍班级事务。
陆栩,挺拔地站在讲台前,是临时学生会代表。
他将目光扫向众人,语气自信,神态大方。
“各位新生,欢迎加入三班。
希望大家互相认识,也能一起参与学校社团。”
陆栩的声音里带着鼓励,让教室的微妙紧张渐渐舒展。
艾晓棠看着沈畔,轻声说:“这个学生会主席,看起来很厉害。”
沈畔顺着她目光望过去,陆栩洒脱自信,却在社团介绍环节特地强调“共同参与”和“自由选择”,不由让沈畔心生共鸣。
讲台另一侧,一个安静的身影悄然入座。
顾清遥,转校生。
她落座后始终未曾发言,手指在桌面描绘着什么,眼眸里是与众不同的寂静。
沈畔偷偷瞥了一眼,心头生出好奇。
她身上的疏离气息与自己的感觉何其相似。
点名完毕,老师让大家自由交流。
程胥野带着几个男孩走进教室,笑声爽朗。
艾晓棠看着热闹的他们,似有些向往,但很快收回目光。
沈畔则更沉默,只偶尔和旁边的同学点头微笑。
突然,窗外一道阳光洒进教室,空气中仿佛有了新的温度。
程胥野忍不住问:“大家有什么兴趣爱好啊?
我们班以后应该挺有趣!”
陆栩微微一笑:“可以组社团,篮球、文学、绘画都行。
参与的人越多,活动才有意思。”
沈畔鼓起勇气,小声道:“我喜欢写作。
不知道有没有文学社?”
程胥野回头大声道:“有啊,学校文学社挺厉害的,听说去年还出了市一等奖!”
艾晓棠眼里闪过一丝赞许。
“其实我也喜欢写点东西,不过平时没太多机会。”
沈畔望着她,心里觉得很新鲜。
他原以为自己和对方没有共同语言,没想到却在文学上找到了隐约的连结。
陆栩则扬起眉,显然对这两个文科生的热情颇为好奇。
交流逐渐热烈,气氛由最初的拘谨变成了难得的包容。
顾清遥终于抬起头,平静地开口:“我喜欢画画。”
声音淡如水,却颇有分量。
程胥野立刻兴奋起来:“那太好了!
我们班以后展览肯定多一个厉害的选手!”
陆栩开始安排明天的班级活动。
沈畔脑海里,那个初见的清晨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每一缕阳光都在悄悄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开端。
下课***划破晨光,师生们蜂拥而出。
沈畔慢慢收拾桌面,艾晓棠站在门口等他,两人的步伐很默契地一致。
走出教室时,校园晨风吹拂校服褶皱,沈畔第一次觉得,这所陌生的校园,正悄然打开属于他们的篇章。
他们走向操场,阳光下彼此的影子交错拉长。
远处陆栩正和程胥野商量活动计划,顾清遥倚在美术楼侧影,安静地望着鸽群盘旋。
这一刻,沈畔心里的忐忑消散了些。
他察觉,初见的清晨,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而来。
漫长的校园生活,在此刻悄然拉开序幕,而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