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沈医生的陆医生

第2章 沈医生的第一次接诊

发表时间: 2025-09-28
沈亦辰是在一阵软糯的童谣声中被轻轻唤醒的。

与其说是吵醒,不如说是一种奇异的背景音缓缓渗入他的意识。

声音来自隔壁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透过老房子那扇没关严的旧窗棂,断断续续地飘进来,像温柔的晨雾。

“……小兔子乖乖,把嘴张开,啊——让陆叔叔看看,胡萝卜藏在哪里了呀?”

是陆屿的声音,带着哄孩子时特有的、能掐出水的温柔,还夹杂着几分故作夸张的神秘感。

那声音里有种沈亦辰久违的温暖,让他不禁想起多年前,陆屿也是这样耐心地哄着被其他孩子欺负后哭泣的自己。

沈亦辰揉了揉眉心,从床上坐起来。

昨晚他睡得意外地沉,许是这巷子太过安静,又或许是那顿暖烘烘的早餐真的起了安神作用。

他趿拉着价格不菲的真皮拖鞋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些,向下望去——这个动作让他感觉自己像是悄悄窥探另一个世界的旁观者。

社区中心的小院一览无余。

陆屿正穿着一件别着卡通小熊听诊器的白大褂,蹲在一个眼泪汪汪的小女孩面前。

他手里拿着一个压舌板,却像拿着魔法棒一样,在小女孩眼前晃了晃,然后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摸出一颗包装亮晶晶的水果糖。

“你看,这是打败喉咙里小怪兽的勇气糖!

吃了它,我们再看看小怪兽躲在哪里,好不好?”

小女孩抽噎着,看了看糖果,又看了看陆屿笑得弯弯的眼睛,迟疑地点了点头。

沈亦辰注意到陆屿的手势极其专业:他先是用消毒液清洁双手,然后才剥开糖纸,在女孩含住糖果的瞬间,迅速而轻柔地完成口腔检查,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好啦!

小怪兽被勇气吓跑啦!

我们念念最勇敢了!”

陆屿笑着摸了摸小女孩的头,顺手又把一颗糖塞进她的小口袋里,“这是奖励!”

小女孩破涕为笑,牵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走了。

沈亦辰靠在窗边,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这个陆屿,和他记忆里那个因为被欺负而红着眼睛、却倔强地挡在他面前的少年,形象越来越重叠不上了。

现在的他,更像一个……嗯,一个拥有神奇口袋的儿科专家。

“哟,小辰,醒啦?”

张阿姨的声音从楼下传来,她正端着个小簸箕在院里拣豆子,“瞅见没?

陆屿那小子,哄孩子是一绝!

你这当大医生的,是不是特看不上这种‘旁门左道’?”

沈亦辰轻咳一声,收敛了脸上的笑意,恢复了平日里的矜持表情:“张阿姨早。

不会,以患儿为中心的沟通技巧值得学习。”

这是他的专业判断。

在市一院,见惯了紧张、哭泣甚至抗拒的孩子,医生和家长往往都精疲力尽。

陆屿这种看似“不正经”的方式,实则深谙儿童心理学,高效地化解了孩子的恐惧。

“算你小子有眼光!”

张阿姨显然很受用,“陆屿这儿啊,不像你们大医院,冷冰冰的。

咱这儿看的是病,暖的是心。

对了,你今儿有啥安排?

要是没事,去中心帮帮忙呗?

陆屿今天忙得脚不沾地,有个老护士请假了。”

沈亦辰本能地想拒绝。

他的手……他还没准备好重新接触临床工作。

但看着张阿姨期待的眼神,又想到刚才陆屿忙碌却游刃有余的身影,那句“我还有点事”在喉咙里转了一圈,变成了:“好,我收拾一下就去。”

当他走进社区中心时,一股混合着标准消毒水、阳光和淡淡糖果香的味道扑面而来。

候诊区不像大医院那样拥挤肃穆,几个老人坐在暖黄色的椅子上闲话家常,孩子们则在角落的绘本区安静地看着图画书。

墙壁上贴满了稚嫩的儿童画,画的都是太阳、小草,以及一个穿着白大褂、笑容灿烂的“火柴人”——想必就是某位小患者笔下的陆医生了。

陆屿刚送走一位病人,抬头看见他,眼睛一亮,像瞬间充上了电:“亦辰哥!

你真来啦!

太好了!”

他毫不客气地把沈亦辰拉进诊室,压低声音,带着点狡黠的笑:“江湖救急!

帮我顶一会儿看感冒发烧的常规病人?

我得去给王爷爷换个导尿管,他家人弄不了,老爷子又倔,只认我。”

沈亦辰还没来得及反应,一件叠得整齐的白大褂和一支电子体温计就被塞进了他手里。

他注意到陆屿特意准备了电子体温计而非水银款,这个贴心的细节让他心头一暖。

“很简单,问问症状,量量体温,记录一下。

开药的单子我回来写!”

陆屿语速飞快,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就当提前体验一下基层医疗的‘烟火气’!

拜托啦,亦辰哥!”

说完,他拎起出诊箱,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白大褂的下摆扬起一个轻快的弧度。

沈亦辰拿着那件白大褂,站在原地,有点懵。

这和他预想的“帮忙整理档案”完全不同。

诊室外,己经有抱着孩子的家长探头探脑。

他深吸一口气,穿上了白大褂。

布料带着淡淡的洗衣液清香,还有一丝……属于陆屿的、阳光般温暖的气息。

他走到诊桌后坐下,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自若,尽管内心波涛汹涌。

第一个病人是个流着鼻涕的小男孩。

“医生叔叔,我头疼。”

小男孩眼巴巴地看着他。

沈亦辰拿起体温计,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放柔和:“来,叔叔给你量一***温。”

他差点口误,心里一阵尴尬。

在市一院,他习惯了简洁专业的指令,这种哄孩子的语气,他需要重新学习。

他注意到自己下意识地调整了坐姿,让自己与孩子的视线保持水平——这是他在大医院养成的专业习惯。

好在过程比他想象中顺利。

量体温,看喉咙,听心肺(用的是陆屿桌上那个专业听诊器,不是卡通套),询问病情。

虽然动作远不如陆屿那般行云流水,甚至有些刻板的严谨,但基本的诊疗流程他驾轻就熟。

只是当需要记录时,他拿起笔的瞬间,指尖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那场失败手术的阴影,像一条冰冷的蛇,总会在他最专注的时候悄然窜出。

他闭了闭眼,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病历本上,一笔一划,写得异常缓慢而认真。

他发现自己居然需要刻意回忆如何书写一份基础门诊病历——在大医院,这些通常由住院医师完成。

看了几个病人后,他渐渐放松下来。

这里的病人问题都不复杂,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和安抚。

一位大妈夸他“这新来的医生长得真俊,就是太严肃了”,让他哭笑不得。

他开始理解陆屿那种看似“不专业”的工作方式背后的智慧——在这里,医患关系更像是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

快到中午时,陆屿才满头大汗地回来,额前的碎发都湿了。

他看到沈亦辰正耐心地跟一位老人解释用药说明,眼神温和,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专注。

沈亦辰解释用药剂量时,甚至不自觉地用了老人更容易理解的“一小勺”而不是“5毫升”这样的专业术语。

陆屿没有立刻进去,而是靠在门框上,安静地看着。

嘴角的笑容,比口袋里最甜的那颗糖还要甜。

等老人离开,陆屿才走进来,递给他一瓶矿泉水:“辛苦啦,亦辰哥!

怎么样?

我们这‘小庙’还待得惯吗?”

沈亦辰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清凉的感觉舒缓了喉咙的干涩。

他看了看陆屿亮晶晶的眼睛,又看了看窗外明媚的阳光和安静的巷子,淡淡地说:“嗯。

比想象中……有意思。”

至少,这里没有无休止的会议,没有复杂的派系斗争,没有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科研压力。

有的只是最朴素的病痛,和最首接的感激。

他发现自己竟然有些享受这种简单首接的医患关系。

陆屿闻言,笑得更开心了,眼角的细纹都挤了出来:“那以后常来?

我给你发工资!

用肉包和豆浆抵!”

沈亦辰失笑,摇了摇头。

这家伙,还真是一点没变……不,是变得更会“得寸进尺”了。

但他发现,自己似乎并不讨厌这种“得寸进尺”。

甚至,当他脱下那件白大褂时,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留恋。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