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所午后的阳光被纱窗切割成细碎的菱形,懒洋洋地洒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板上。
空气里弥漫着艾草燃烧后残留的辛香,混合着消毒水特有的洁净气味。
陈淑娟刚送走最后一个来看感冒的小朋友,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瘫坐在问诊椅上。
手机屏幕还亮着,停留在那个名为“周登铃”的聊天界面。
那个“狗登”的称呼发送出去后,对方竟一时没了回音。
她心里掠过一丝小小的得意,又夹杂着一点莫名的忐忑,像小时候恶作剧后等待老师反应的心情。
她点开周登铃的朋友圈,手指慢慢滑动。
大部分内容都枯燥得像法律文书摘要:转发最高法的司法解释链接、某起劳动仲裁胜诉案的简短感慨、偶尔夹杂着几张构图歪斜的照片——要么是堆成山的法律书籍,要么是工地凌乱的场景,配文也毫无情趣可言:“今日巡查,3号楼进度滞后,需发函催告。”
“熬夜复习物权法,困如工地流浪狗。”
但翻到差不多半年前,她看到了一张不一样的照片。
那是黄昏时分,视角是从简陋的板房窗户望出去,巨大的夕阳像一枚咸鸭蛋黄,沉沉地挂在塔吊的剪影上,给冰冷的钢铁骨架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边。
配文是:“今日法考复习进度:民事诉讼法,败给了混凝土的凝固速度。
但夕阳赢了。”
陈淑娟的指尖在这条动态上停留了片刻。
她似乎能透过屏幕,看到一个与“律师”形象格格不入的、疲惫又带着点自嘲的年轻人,在喧嚣散去的工地上,捕捉到片刻宁静的画面。
这种反差让她觉得有点有趣,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心软。
她退出朋友圈,打开手机备忘录,新建了一个名为“疑似笨蛋律师观察日记”的文档,开始煞有介事地记录:* **观察对象ID:** 周登铃(自称律师,真实性待考)* **活动区域:** 主要出没于某建筑工地及法考复习资料堆中。
* **行为特征:** 言语笨拙,有过度引用法条倾向,疑似社交障碍。
但偶尔流露出与硬朗职业不符的细微感知力(参见夕阳照片)。
* **初步诊断:** 重度社畜晚期,伴随明显的浪漫主义功能紊乱及现实主义过度代偿。
* **治疗方案:** 需持续观察,重点评估其“说人话”潜力。
暂定治疗方案为“哥布林特调话疗”,以毒攻毒,观察疗效。
写完,她自己先笑了。
这哪是医生笔记,倒像是怀春少女的暗恋观察。
她摇摇头,把手机放到一边,开始整理桌上的处方笺。
就在这时,手机“叮咚”一声。
是周登铃的回复。
点开一看,陈淑娟刚喝进去的一口水差点喷出来。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西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
请问陈医生,你认为优良家风是否包括共同学习法律知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陈淑娟哭笑不得。
这人是不是除了法条,就不会用别的语言体系交流了?
她甚至能想象出对方在屏幕那头,一本正经、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个蹩脚话题的严肃模样。
那种笨拙感,反而冲淡了她刚才的一丝忐忑,让她觉得更加好玩了。
她放下水杯,决定继续逗逗这个“笨蛋律师”。
按住语音键,用卫生所广播里那种字正腔圆的腔调,带着笑意说:“周律师,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我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探讨家风建设属于民政或妇联的工作范畴哦。
不过嘛……”她故意拖长了语调,“鉴于您情况特殊,本医生可以破例提供‘夜间法条解读服务’,用艾草香薰做背景音乐,收费嘛,就先记在账上,怎么样?”
语音发送成功。
她仿佛己经看到对方在工地板房里,对着这条语音手忙脚乱、面红耳赤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