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悬疑惊悚 > 画布之谜解锁真相的最后一笔

画布之谜解锁真相的最后一笔

沙丁鱼12138 著

悬疑惊悚连载

小说叫做《画布之谜解锁真相的最后一笔》是沙丁鱼12138的小内容精选:小说《画布之谜:解锁真相的最后一笔》的主角是沈砚,颜料,画这是一本悬疑惊悚,推理小由才华横溢的“沙丁鱼12138”创故事情节生动有本站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05681章更新日期为2025-09-26 02:27:03。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画布之谜:解锁真相的最后一笔

主角:颜料,沈砚   更新:2025-09-26 03:26:1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密室画室与自杀疑云清晨六点十七分,天刚蒙蒙亮,

城东别墅区的林风工作室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中。沈砚站在画室门外,

黑色风衣的袖口微微磨着裤缝。他没戴手套,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门锁。

这是一把老式的旋转扣锁,从里面拧死的,外面没有钥匙孔。

他低头看了眼脚边湿漉漉的石板路——昨夜下了雨,落叶贴在墙根,水渍还没干透。

身后警员递来勘查记录本,沈砚翻开第一页,一笔一划写下:“门锁状态:内旋闭合,

无外力痕迹。”字迹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一样,清清楚楚,不带一丝情绪。

画室是独立的小屋,建在主屋后面,四周种满了松柏,离最近的厢房也有二十多米远。

门窗都关得严实,防盗网焊得密不透风,接缝处的锈迹连成一条线,看起来没人动过。

技术员绕了一圈回来,摇头:“窗框缝隙里的灰尘完整,内外连续,没有翻越或撬动的痕迹。

”沈砚点点头,站起身,伸手推了推门把手。纹丝不动。“里面反锁了?”他问。“对。

”警员回答,“苏蔓说她早上五点四十过来送咖啡,发现门打不开,喊了几声没人应,

才叫人撞门。”沈砚没说话,抬手在门板上敲了三下,声音沉闷。然后他退后半步,

盯着门缝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窗户。窗台不高,他踩上去,脸贴着玻璃往里看。画室不大,

正中央摆着一个画架,上面绷着一块崭新的空白画布。画布右下角有一点深蓝色颜料,干了,

像是被人甩上去的。旁边地上躺着一个人,仰面朝天,胸口插着一把油画刀,刀柄露在外面,

墙上和天花板上却没有血迹喷溅。他跳下窗台,掏出放大镜,让技术员打开闪光灯,

照在画布边缘。“这是群青色吗?”他问。技术员凑近看了看:“应该是。但记录显示,

林风最近的作品用的是橙红和赭石,根本没调过这种冷色调。”沈砚眯起眼睛。

群青颜料价格不便宜,一般用在冷色调作品里。

可林风正在创作的《日落山谷》系列全是暖光风格,按理说不会出现这种颜色。

他在本子上记下一句:“颜料异常,非正常作画滴落。”门被撬开时,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动。

沈砚第一个走进去。屋里气味很淡,只有松节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的味道,没有血腥气。

尸体躺在画架前,左手垂在地上,右手离刀柄大约二十厘米,像是倒下时松开了手。

指甲干净,指尖也没有挣扎留下的划痕。他绕到画架后面,查看背面标签——空白的。

按照惯例,未完成的作品都会写编号和进度,可这里什么都没有。“林风平时会这样吗?

”他回头问。门口站着苏蔓,穿着一条米色长裙,双手交叠放在腹部。她声音有点发抖,

但神情还算镇定:“不会……他会盖防尘布,也不会随便换画布。”沈砚看了她一眼。

她右手无名指上的婚戒一直在转,一圈又一圈,说到最后一句时,突然紧紧攥住了。

他没多问,走到颜料柜前。柜子分两层,上层放常用色,下层锁着贵重颜料。

群青蓝放在上层靠右的位置,罐子几乎空了,瓶口一圈干结的颜料,颜色发暗。

他对比其他色管:镉黄剩一半,赭石用了三分之二,唯独这罐群青,近期没有任何使用记录。

他又打开抽屉,翻出调色刀和刮刀,一把把检查刃口。没有清洗痕迹,也没有血渍。

“谁最后一个见到他?”他问警员。“据苏蔓说,昨晚十点她送来宵夜,之后就没再进来过。

林风习惯夜里画画,通常要画到凌晨两点左右才休息。”沈砚看向尸体。左胸中刀,

位置精准,深度适中,确实是能自己刺进去的角度。刀柄上只有林风自己的指纹,

没有别人碰过的痕迹。是自杀?有可能。但他不信。一个画家,在最关键的作品收尾阶段,

突然停下,撕掉原画,换上一块全新的空白画布,然后自杀?而且一句话都没留下?

他蹲下身子,仔细看地板。画架轮子下方有轻微的拖痕,方向是从右往左,

像是有人移动过画架,又推了回去。他伸手摸了摸画布边缘,那点深蓝颜料硌着指尖,

干得硬邦邦的。“这块画布是什么时候换的?”他问。技术员查了登记记录:“不清楚。

保安说昨晚十点半巡视过一次,当时画架上还有画,是《日落山谷》第七幅的草稿。

”也就是说,换画布的时间,是在十点半之后。沈砚站起来,走到墙角的监控面板前。

画室内没有摄像头,只在门口装了个广角探头,能拍到门前台阶。“调录像。

”画面很快调出来了。从昨晚十一点到今早五点四十,门前一直空着。直到五点四十,

苏蔓出现,穿着同一条米色长裙,手里端着杯子,敲了三下门,等了几秒,再敲。没人回应,

她才叫人来撞门。期间,没有任何人进出。密室成立。沈砚把视频暂停在苏蔓敲门的那一幕。

她站姿笔直,肩膀放松,动作平稳,完全没有刚发现丈夫出事的那种慌乱。

他回头再看那块空白画布。为什么是空白?不是撕毁,不是涂黑,

而是换了一块全新的、什么都没画的布。他忽然想到什么,快步走回颜料柜,

拉开最下面的抽屉。里面堆着几卷旧画布,每张都贴着标签,写着日期和作品名。

他抽出一卷,展开一角——背面用铅笔写着:“《秋雾》第三稿,已完成百分之七十。

”林风确实有标注的习惯。那现在这块空白画布,背面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他绕回画架后,

仔细看标签纸。纸是新的,裁剪得很整齐,像是临时贴上去的。原来的标签呢?

他低头扫视地面,在角落发现一小片白色纸屑,指甲盖大小,粘在拖把轮子印旁边。

他用镊子小心夹起来,放进证物袋。标签被撕过。有人换了画布,也换了标签。

沈砚回到房间中央,掏出随身笔记本,在边缘写下一排字:“空白画布 ≠ 未开始创作,

可能 = 创作被抹除。”笔迹均匀,每个字都工整得像刻上去的。他合上本子,

对技术员说:“封存所有颜料、画具、画布残片,送检成分和指纹。

重点查群青蓝罐口的残留物,还有这块空白画布的纤维来源。”技术员点头去安排。

沈砚最后看了一眼尸体。林风眼睛闭着,脸色平静,像睡着了一样。但他的左手掌心朝上,

手指微微蜷缩,仿佛想抓住什么,却没能抓住。沈砚移开视线,落在画布上。

那点深蓝色颜料,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他走过去,站在离画布三十厘米的地方。忽然,

他注意到颜料飞溅的方向——是从外向内,斜向上四十五度。不是从调色盘甩出来的。

更像是……有人拿着沾了颜料的工具,故意甩了一下。他伸手,模拟那个动作。

如果是右手持刀,挥动时甩出颜料,轨迹完全吻合。可尸体的右手,离刀柄有二十厘米。

刀插在左胸。自刺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甩痕。除非——他猛地转身,看向颜料柜。

群青蓝的罐子放在右侧,离画架一米二远。如果有人站在这里,打开罐子,蘸取颜料,

然后走向画架……地毯会吸收脚步声。时间在凌晨三点到四点之间,整个别墅区都很安静。

他慢慢走回门边,看着那个内旋式锁扣。必须从里面才能拧上。那人是怎么出去的?

他又看向窗户。防盗网焊死了,根本没法进出。除非……那个人根本就没离开。可现场,

明明只有林风一个人。沈砚站在画室中央,目光死死盯着那块空白画布。他抬起手,

指向画布右下角那点深蓝。“这颜料,”他低声说,“不是用来画画的。”话音落下的一瞬,

他看见苏蔓还站在门口。她的右手紧紧攥着婚戒,指节发白。她望着那块画布,

瞳孔猛地一缩。2 排查关系与初步推理沈砚收回视线,不再看苏蔓一眼。

他转身走到勘查台前,拿起证物袋里的白色纸屑,对着光仔细看了看,

然后轻轻放进自己的文件夹里。“苏女士,”他语气平静,

“麻烦您说一下林风最近在画什么作品?特别是《日落山谷》系列,现在画到哪一幅了?

”苏蔓站在原地,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婚戒。她低头整理了下裙摆,

声音很稳:“第七幅还在调整光影,第八幅刚起稿。他昨晚应该是在处理第七幅的云层部分。

”沈砚翻开笔记本,把这句话记了下来。笔尖顿了顿,又问:“他平时完成一幅画,

会怎么标记?”“会在画布背面写上日期和编号。”苏蔓答得很快。

“那今天画架上的新画布,为什么没有标签?”“可能是……还没来得及贴吧。

”她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呼吸似乎慢了一拍。沈砚抬眼看着她,目光沉静。她没躲开眼神,

可指尖微微发紧。“您手边有他最近的作品清单吗?”他问。

苏蔓从包里拿出一张折好的A4纸,递了过来。纸折得很整齐,边缘利落。

上面用黑色签字笔工整地写着几幅画的名字和进度,字迹清晰,墨色新鲜,像是刚刚写好的。

沈砚接过纸,指尖轻轻滑过纸面——没有褶皱,没有污渍,干干净净。“这张清单,

是什么时候整理的?”他问。“早上发现出事后,我顺手写的。”苏蔓说。沈砚点点头,

把纸收进文件夹。“谢谢配合。后续我们可能还会找您核实一些细节。”苏蔓嘴唇动了动,

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发出轻而规律的声音,

一直延伸到走廊尽头。沈砚立刻拨通专案组电话:“让高宇马上过来,就说要核对创作记录。

”不到四十分钟,高宇到了。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

进门时左手不自觉地揉着衣角。坐下后背挺得很直,像在等待审问。

“林风老师最近在画什么?”沈砚开门见山。“《日落山谷》系列。”高宇声音有点紧,

“第七幅上周三就完成了,第八幅是昨天开始的。”“完成?”沈砚挑眉。“对。

”高宇点头,“老师每完成一幅画,都会在背面用铅笔写上‘完’字和日期。

”沈砚盯着他:“你能确定第七幅已经完成了?”“我能。”高宇抬起头,

“那天我还帮他拍了定稿照,用来存档。”沈砚没说话,从文件夹里抽出苏蔓给的那张清单,

推到桌前。高宇扫了一眼,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不对啊。第七幅早就过了修改阶段,

怎么会写‘仍在调整’?”“这是苏蔓提供的。”沈砚淡淡地说。

高宇嘴角抽了一下:“她不可能不知道进度。每次交画,

都是她亲自验收、签收、安排运输的。”沈砚合上文件夹,靠在椅背上。

一个说画已完成三天,一个说还在修改——两人的说法,差了整整三天。

而保安十点半看到画架上还是第七幅的草稿,说明至少那时,画还没完成。

可高宇说周三就完成了……那之后,林风为什么要重新挂上草稿?还是说……根本不是重挂,

而是有人换了画布?沈砚站起身:“带我去你住的地方看看。”“现在?”高宇一愣。

“如果你没撒谎,就不怕查。”沈砚看着他。出租屋在城西的老小区,五楼没电梯。

楼道灯坏了两盏,墙皮潮湿剥落。高宇掏出钥匙开门时,手微微抖了一下。房间不大,

一张床,一张书桌,墙上贴满了素描稿。沈砚环视一圈,在书桌抽屉里翻出一叠草图。

“这些都是你画的?”“嗯。”高宇低声回答。“林风都否了?”“说我风格太冷,

不适合市场。”他的声音有些涩。沈砚抽出一张,角落写着“《破晓》初稿”。线条锋利,

色调偏暗,确实和《日落山谷》那种温暖的金色完全不同。“你恨他吗?”沈砚突然问。

“我不恨!”高宇猛地抬头,声音拔高,“我只是……想被看见!”沈砚没再追问,

把草图放回抽屉。回去的路上,他让技术员调取颜料柜的指纹初步报告。十分钟不到,

消息来了:群青蓝色颜料罐口检出两枚清晰指纹,一枚匹配林风,另一枚经过系统比对,

确认属于苏蔓。沈砚站在画室门口,再次走了进去。颜料柜在画架右侧,群青蓝放在最外侧,

位置偏低。他弯腰打开柜门,伸手去拿罐子——需要俯身,手腕还得扭转才能取出。

这不是随手就能碰到的位置。而且,林风最近的作品根本没用这个颜色。

苏蔓也没理由进来碰颜料。除非……她是为别的事接触过这个罐子。比如,案发当晚,

手上沾了东西,下意识扶了一下柜子?或者,她曾站在这里,蘸取颜料,甩向画布?

他走到画架前,看向右下角那点深蓝色的痕迹。甩痕斜向上,力度均匀,

像是手腕快速挥动留下的。如果是凶手右手持刀,左手蘸颜料再甩出去——动作连贯,

还能制造“林风作画时情绪失控自杀”的假象。可自杀的人,不会特意换一块空白画布。

更不会撕掉原来的标签。沈砚掏出本子,

在新一页写下三行字:苏蔓的说法和高宇的证词矛盾,时间对不上;群青蓝颜料非常规使用,

苏蔓的指纹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画布被更换,标签被撕,

明显有人想抹除画作已完成的痕迹。他盯着这三行字,笔尖停在最后一行末尾。

为什么有人要否认《日落山谷》已经完成?是为了掩盖林风死前已无法继续创作的事实?

还是……为了不让某幅画的存在被人知道?他合上本子,走出画室。

苏蔓坐在警局走廊的长椅上,正在等结果。看到他出来,她立刻站起来,香水味随风飘来。

“沈顾问,有结论了吗?”她问。“还没有。”沈砚说,

“不过还有几个问题要确认——昨晚十点您送宵夜进去的时候,有没有看到画架上的画?

”“我没注意。”她摇头。“林风最近情绪怎么样?”“挺正常的。”她说。

“他有没有提过要把《日落山谷》捐给美术学院?”苏蔓瞳孔猛地一缩,像被刺了一下。

她迅速垂下眼:“没听他说过。”沈砚点点头,没再多问。他转身走向楼梯间,脚步没停。

苏蔓站在原地,手指紧紧攥着婚戒,指节都泛白了。高宇在警局外抽烟,

烟快烧到滤嘴才反应过来。他扔掉烟头,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条看了一眼,又迅速塞了回去。

二楼窗口,沈砚静静地看着楼下两人分别离去的方向。他打开手机,

翻出林风作品的拍卖记录。《日落山谷》系列,预估市值八千万。捐赠,

意味着苏蔓无法继承全部收益。而如果林风死时,

作品尚未完成——所有权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他低头翻开笔记本,在“遗产动机”四个字上,

重重画了个圈。走廊的灯忽然闪了一下。沈砚抬起手腕,看了眼表。下午四点十七分。

他起身走向物证室。门一开,一股松节油的味道扑面而来。他径直走到颜料柜前,戴上手套,

打开下层抽屉。群青蓝的颜料罐还在。他拧开盖子,凑近闻了闻。表面有一道细微的划痕,

像是被硬物刮过。他用镊子轻轻拨开表层。下面还有一层未干的颜料,颜色更深。

他盯着那道划痕,慢慢直起身。这时,走廊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沈砚没有回头,

只是把罐子放回原位,合上抽屉。他站在柜前,一动不动。窗外天色阴沉,乌云压得很低。

3 关键突破与密室设想沈砚站在物证室门口,手还搭在门把上。

松节油的味道混着金属柜子的冷锈味,悄悄钻进鼻子里。他没动,

盯着那一排排抽屉看了三秒,然后转身,朝技术科走去。走廊的灯比刚才暗了一些,

像是电压不太稳。他没在意,直接走到检测室门前,抬手敲了两下。

“群青蓝和那块空白画布的初步分析,现在能出结果吗?”他问。

里面的技术员抬起头:“流程还没走完,审批得等到明天上午。”“我就看一眼原始数据。

”沈砚把文件夹放在桌上,“一分钟就行。”“这不合规矩。”沈砚没说话,掏出手机,

翻出一张照片——是陈媛在解剖台边拍的纤维样本图,

还附了一条刚发的微信:“赌一杯冰美式,你敢不敢十分钟内出报告?”技术员一愣,

笑了:“她又拿你当赌注?”“她说你上次输给她一整箱能量饮料,到现在都不敢接招。

”“胡说八道!”技术员立刻坐直身体,“等两分钟。”电脑屏幕一闪,数据开始跳出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