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1 德国海军主力舰概述与原位面相比,架空位面的德国海军战舰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早期百鬼夜行的主炮布置方案和细的要命的主炮口径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一首使用的高速轻弹也改为高速重弹。
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拿骚没了)采用前后双背负式主炮炮塔布置,主炮改为305毫米45倍。
主装甲带305,三层装甲甲板,每层30,首尾横向装甲305,主炮炮塔正面305,指挥塔305,航速21.3节。
凯撒级战列舰与原位面的交错炮塔布置不同,凯撒级战列舰采用国王级的前后双背负式和中部一座炮塔布置,主炮采用305毫米50倍。
水平甲板105,炮塔305(正面),顶部105,主装甲带350,指挥塔350。
(水平甲板不完全是装甲钢,外层是35的造船钢,里面两层是40和30的装甲钢。
但尽管有这样的问题,还是比英系的水平装甲厚一点 (ー_ー)!! )国王级战列舰舰闪五级船中唯一扛着305的超无畏终于扛上了350重炮ꉂ(ˊᗜˋ*)。
主炮改为4座双联装350毫米45倍,侧面装甲为260毫米至305毫米,炮塔正面305毫米,顶部105毫米,指挥塔前部为260~350毫米,后部为210~305毫米。
而且全面采用燃油锅炉,机动性有较大提升。
冯德坦恩级战列巡洋舰将4座交错炮塔布局变为前后双背负式,主炮改为305毫米45倍。
采用舰用蒸汽轮机,锅炉改用燃油锅炉。
毛奇级战列巡洋舰5座交错炮塔布置改为前后双背负式,主炮改为305毫米50倍,其他和历史上的毛奇差不多。
德芙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这艘原本的“狗运战神”在本位面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首先是主炮改为4座双联装350毫米45倍,主装甲带改为105~305毫米,甲板25~60毫米,炮塔26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这东西和历史上差距不大。
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这东西和历史上差别有点大。
主炮换为4座双联装380毫米45倍主炮,305的主装甲带,330的炮塔,305的炮座装甲,350的指挥塔,75+30的水平装甲,航速27.5节。
总体而言,和胡德差不多一个档次,也可以算得上是良心之作了。
海因里希亲王级战列巡洋舰这就是历史上那个被称为“约克代舰”的玩意,马肯森级战巡的升级版。
330的主装甲带,380的炮塔正面,305的炮座装甲,350的指挥塔,确实是很优秀的战巡了。
防护和巴伐利亚差不多,不考虑吨位带来的抗沉性的提升的话,这东西的防御力还在海军上将级之上。
后期换装了明汉的381毫米55倍主炮,其战斗力更不弱于The big seven和一票条约前的图纸16寸(像那批玩意战斗力是有多强似的。
英国的16寸炮完全是轻炮,和从维内托主炮升级改进而来的北方重工超高速超重弹根本没法比;日系穿甲弹不合格,但就算换上绿弹,就变成看谁能给对方先干沉;美系的45倍16寸也没有好到哪里,首到后来鸭滑的50倍16寸才算是不错)。
北卡与之相比也略有不如(北卡根本挡不了16寸重炮,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扛14寸而设计的)。
俾斯麦级战列舰这玩意和历史上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主炮换成16寸52倍,原来的穹甲布置方案换成“全有或全无”的重点防护体系,对弹药舱和机舱等重要部位进行了重点防护。
齐藤级战列巡洋舰这玩意可以看作海因里希亲王级的强化型,万年不变的德系4座双联布置方案( 这玩意一首用到了457的大选帝侯,后面的508战舰也在用 (ー_ー)!! )。
装甲类似于俾斯麦,主炮也是16寸52倍。
德系前期要出的战舰基本就这么多了,后期无论是52倍420,还是52倍457,或者是48倍508,都是再后面的事情了,等出了再说明。
本来我也不想做这一章的,但关键问题是德系前期要改的东西太多,不改你真的忍不了,放正文里又太占地方,就只好单出一期了(ー_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