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虫迹寻凶

第2章 水泥封尸案2

发表时间: 2025-09-25
陈硕的“实验室”位于市局技术楼一个偏僻的角落,更像是间被遗忘的储藏室。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气味——微甜的***味、酒精的刺鼻、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化学试剂味道,层层叠叠,渗入墙壁和旧实验台的每一道缝隙。

这里没有窗户,只有冰冷的白光灯管嗡嗡作响,照亮桌上摆放整齐却种类繁多的仪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小型终端,以及一排排贴着标签的玻璃器皿,里面浸泡着不同发育阶段的昆虫标本,有些甚至还在缓缓蠕动。

他把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微宇宙里。

外界对他的指指点点、林岚审视的目光、乃至水泥中那具扭曲的尸体,都被摒除在外。

他的世界里,此刻只有那几颗从现场带回的、乳白色的蝇卵。

他先将虫卵样本分成数份,一部分用于首接形态学观察,一部分准备进行DNA条形码快速鉴定以确认种类,另一份则用于环境残留物分析。

在高倍体视显微镜下,虫卵的细微结构清晰呈现。

确实是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的卵,但正如他现场初步判断的那样,这些卵的表皮附着了一些不寻常的极细微颗粒物,并非水泥粉尘。

而且,部分卵壳呈现出轻微的非正常凹陷。

“应激反应…”陈硕喃喃自语,用超细探针轻轻拨动一颗卵,“母蝇产卵时感受到了不适环境…是什么?”

他熟练地将一份样本放入小型样品裂解仪,提取微量生物物质,准备进行PCR扩增,以快速确定种类并排查是否存在基因层面的异常。

这是他的专长之一,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应用于法医昆虫学实践。

接着,他开始处理那些附着颗粒物。

他用微型冲洗装置,用极高纯度的色谱级溶剂极其小心地冲洗另一份虫卵样本,将冲洗下来的液体收集到小小的进样瓶中,然后放入GC-MS进样口。

仪器开始低声运行,屏幕上逐渐绘出复杂的谱图。

陈硕紧盯着屏幕,手指快速敲击键盘,比对数据库中的化合物信息。

他的眉头渐渐锁紧。

“有机磷酸酯类…增塑剂成分…还有微量的…苯并芘衍生物?”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工业环境有关,尤其是塑料加工、化学品仓储或某些不合规的废弃物堆放点。

它们的存在虽然微量,但足以对敏感的生物早期发育阶段产生干扰,印证了虫卵的异常状态。

同时,DNA鉴定结果也出来了,确认是丝光绿蝇,排除了因种类特殊而导致发育异常的可能。

他调出现场记录的环境数据:温度、湿度。

结合显微镜下对虫卵胚胎发育期的精确判定(根据其胚带发育程度和卵黄消耗情况),他再次校准了产卵时间。

“死亡后约10到14小时产卵…”他低声计算着,“现场发现虫卵是36-40小时前产下…那么死亡时间应该在…大约50到54小时前。”

这个时间点,比法医根据尸体初步***程度推断的“超过48小时”要更为精确,也将死亡时间窗口大大缩小。

他立刻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林岚的号码。

---同一时刻,林岚正带队进行高强度排查。

根据陈硕提供的“安静、潮湿、封闭、可能存在特定化学污染”的特征,他们筛选出市区及近郊符合条件的地点一百二十七处。

刑警队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地名,被分成了几个大类:废弃工厂车间、地下车库或储藏室、物流仓库的特定区域、食品加工厂废弃厂房、污水处理站周边建筑等。

探员们被分成若干小组,分头排查。

“重点排查近期有人员异常活动、或有车辆异常进出的地点!”

林岚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同时,核对失踪人口数据库,筛选符合死亡时间前后失踪、且社会关系可能与此类地点有联系的男性!”

巨大的工作量压在每个人肩上。

电话声、键盘敲击声、探员们急促的汇报声交织在一起。

小李快步走进来,将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递给林岚:“头儿,初步尸检报告补充意见。

死者男性,西十岁左右,体型偏瘦。

尸体被水泥包裹前遭受过重击,颅骨有骨裂痕迹,但致命伤疑似窒息。

死者指甲缝里提取到极微量的一种…某种塑料颗粒?

还有棉麻纤维。

法医那边正在做进一步分析。”

“塑料颗粒?”

林岚立刻联想到陈硕提到的“化学污染源”。

“还有,失踪人口那边有初步反馈。

一名叫张建国的废品回收站小老板,两天前晚上出门后就没再回来。

年龄体型吻合,家属说那天晚上他接了个电话,好像挺急,但没说是什么事就走了。”

“社会关系?”

“比较复杂,收废品这行当,三教九流都接触。

他那个回收站,有时候也收些来路不明的工业边角料,被环保部门警告过几次。”

“工业边角料…”林岚沉吟道,“他的回收站符合‘安静、潮湿、封闭、有化学污染’的特征吗?”

“呃…堆放废品的地方,估计都挺乱挺杂的。”

小李挠挠头。

就在这时,林岚的手机响了。

是陈硕。

“林队长。”

电话那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死亡时间可以精确到50至54小时前。

产卵环境确认存在有机磷酸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学物质残留,浓度不高但具有持续性,来源可能与塑料或某些化学制剂的不规范存储、处理有关。

第一现场的环境微生物群落应该也有特定性,如果找到可疑地点,我可以进行比对。”

他的语速很快,信息密集,没有任何寒暄和废话。

林岚精神一振,这无疑是关键进展!

“时间范围和数据都很有用。

化学物质…塑料…”她看了一眼小李刚刚送来的报告,“死者指甲缝里也发现了微量塑料颗粒。”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似乎陈硕在思考。

“塑料颗粒…来源很多。

但结合虫卵上检测到的特定化合物,可以考虑小型塑料加工坊、使用特定塑料原料的工厂、或者…违规堆放或处理化工废料的场所。

废品回收站也有可能,但如果只是普通废品堆放,化学信号不会这么‘新’和‘集中’。”

“废品回收站…”林岚重复了一遍,目光锐利地看向小李。

“还有,”陈硕补充道,“虫卵的发育比正常条件下慢了约6%。

低温或某些化学物质抑制都可能造成这种效果。

第一现场的平均温度应该低于标准室温,或者存在持续的轻微化学抑制。”

温度偏低、潮湿、封闭、存在特定化学污染、可能近期有异常活动…林岚脑中飞速整合着信息。

“明白了。

有进一步发现随时联系。”

她挂断电话,立刻转向手下。

“重点调整!

优先排查符合以下条件的废品回收站、小型塑料加工厂或曾有环保违规记录的地下作坊:位置相对偏僻、内部有密闭潮湿空间、近期特别是过去三天内有异常人员或车辆活动迹象的!”

新的指令像电流一样激活了整个团队。

筛查范围再次缩小。

数小时后,一条信息从基层派出所反馈上来:城东结合部有一个私人经营的废品回收站,老板叫孙浩,规模不大,但场地里有个废弃的地下防空洞,被他用来堆放一些价值较高或怕雨淋的废品。

有邻居反映,大概三天前的深夜,听到那边有短促的汽车引擎声和重物拖拽声,当时没在意。

而且,这个孙浩,和张建国有过生意往来,据说关系还不错。

所有线索似乎瞬间汇聚于此!

林岚猛地站起身:“小李,带一队人,立刻申请搜查令,我们去会会这个孙浩!

通知技术队,准备现场勘查!

还有…”她犹豫了半秒,再次拿起手机,“联系陈博士,让他准备一下,可能需要他现场支援,确认生物痕迹!”

警车呼啸着驶出市局,首奔城东。

林岚坐在副驾驶座上,面色沉静,但眼神中己燃起猎手锁定目标时的锐光。

陈硕提供的冰冷数据,此刻成了撬开真相缝隙最有力的杠杆。

而在那间充满奇异气味的实验室里,陈硕放下电话,面无表情地将需要带去的仪器和采样工具一件件放入那个沉重的金属箱。

对他而言,这只是又一个需要分析和提供数据的地点,另一个等待破解的生物密码集。

至于背后的罪恶与人情,与他无关。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