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生末世:破碎灵魂的救赎

第3章 释然后的人间清醒

发表时间: 2025-09-24
樊星把最后一件叠好的衬衫放进衣柜时,指尖无意间触到了衣料上残留的阳光气息。

窗外的老槐树又抽出了新绿,细碎的光斑透过枝叶落在地板上,像撒了一把星星点点的碎金。

她站在原地轻轻舒了口气,目光扫过整洁的房间,眼底满是平和 —— 那些曾让她辗转难眠的过往,如今早己像衣柜里叠好的衣物般,被妥帖收纳在记忆深处,再掀不起波澜。

她走到客厅,母亲正坐在沙发上择菜,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手指却依旧灵活地分拣着翠绿的青菜。

父亲戴着老花镜,在一旁翻看着报纸,时不时用指尖点着版面,跟母亲聊起社区里的新鲜事:“楼下张婶家的孙子昨天考上大学了,听说还是重点大学呢。”

母亲笑着应和:“那可得好好庆祝下,等会儿咱们去超市,也给孩子买箱牛奶送去。”

这样寻常的家常对话,像一股暖流漫过樊星的心底,让她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波折后,樊星彻底明白了生活的重心所在。

她辞去了之前清闲却薪资微薄的工作,换了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岗位。

每天清晨,她会提前半个小时起床,系上围裙在厨房忙碌。

豆浆机嗡嗡运转时,她会顺手蒸上一笼包子,或是煎几个金黄的鸡蛋 —— 母亲牙口不好,她就把粥熬得格外软糯;父亲偏爱咸口,她便在小菜里多放些香油提味。

看着父母坐在餐桌前,就着晨光慢悠悠吃饭的模样,樊星总觉得,这份烟火气里藏着最踏实的幸福。

送父母到小区门口,看着他们坐上前往公园的公交车,樊星才转身走向地铁站。

工作日的早高峰总是拥挤,她会提前备好耳塞,在通勤路上梳理当天的工作安排。

到了公司,她很快切换到专注模式,无论是整理报表还是对接项目,都做得有条不紊。

有次公司接到一个紧急项目,要求一周内拿出方案,团队里不少人都面露难色。

樊星主动牵头,把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天加班到深夜,反复打磨细节,甚至为了确认一个数据,特意跑去合作单位调取资料。

最终方案提交时,客户当场拍板:“这份方案的专业度和细致度,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项目结束后,领导不仅给她涨了薪,还把核心业务交给她负责。

同事们常围着她问:“樊星,你怎么总能保持这么足的干劲啊?”

她总会笑着回答:“看着父母能安安稳稳过日子,我就觉得所有努力都值了。”

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份干劲里,藏着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 —— 她不再执着于虚无缥缈的情感期待,而是把精力放在能握在手里的幸福上:父母的健康、稳定的工作、干净的生活环境。

夜深人静时,樊星偶尔会坐在阳台上吹吹风。

城市的夜景灯火璀璨,远处的车流汇成一条流动的光河。

她不会再陷入无谓的回忆,而是会拿出手机,翻看白天给父母拍的照片:母亲在公园跳广场舞时的笑容,父亲下棋时专注的模样,都被她精心存进相册。

有时候她会对着照片轻轻吐槽:“妈,您这广场舞的动作还是没跟上节拍呀。”

语气里满是亲昵。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樊星的心态愈发平和。

她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总想着要抓住些什么来证明自己,而是学会了随遇而安。

朋友曾给她介绍过一位条件不错的男士,对方成熟稳重,对她也颇有好感。

见面那天,樊星穿着简单的棉麻衬衫,化了点淡妆,赴约时带着从容的笑意。

吃饭时,对方聊起自己的事业规划,也询问她的生活状态,她都坦诚回应,没有刻意讨好,也没有刻意回避。

分开时,对方提出要送她回家,樊星温和地拒绝:“谢谢你的晚餐,我家离这儿不远,自己回去就好。”

后来朋友追问她的想法,她坦然说:“他人很好,但我现在的生活己经很安稳了,没有再开启一段感情的打算。”

朋友不解:“你就不担心以后孤单吗?”

樊星笑着摇头:“孤单和独处是两回事,我现在每天陪父母、忙工作,闲下来还能看看书、养养花,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从那以后,樊星依旧过着简单规律的生活。

早上为父母准备早餐,傍晚下班后去菜市场买菜,周末带着父母去郊外踏青,或是陪母亲去商场挑选衣物。

有次母亲看中一件红色的外套,又嫌价格贵舍不得买,樊星趁母亲不注意悄悄付了钱,回家后假装说:“妈,这件衣服是商场打折的,才花了一半的钱呢。”

看着母亲穿上新衣服在镜子前开心转圈的样子,樊星觉得比自己买了新东西还要满足。

岁月悄然流逝,父母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

父亲患上了高血压,需要每天按时吃药,樊星就把药分装在小药盒里,标注好早中晚的剂量;母亲的视力越来越差,看东西模糊,她就把家里的灯光调亮,给母亲买了放大字体的书籍。

后来她请了一位细心的保姆帮忙照顾父母的日常起居,但每天下班回家,她还是会亲手给父母做晚饭,陪他们聊天到睡前。

有一年冬天,父亲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医院。

樊星接到电话时正在开会,她立刻跟领导请假,抓起外套就往医院赶。

在抢救室外的走廊里,她攥着母亲的手,轻声安慰:“妈,您别担心,爸一定会没事的。”

那几天,她白天在医院守着父亲,晚上回家陪母亲休息,还要兼顾工作上的事,连轴转了好几天都没好好睡过觉。

首到父亲脱离危险,她才靠在病房的椅子上,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出院那天,阳光正好。

樊星推着轮椅,陪着父亲慢慢走出医院大门,母亲走在一旁,时不时帮父亲理理围巾。

父亲拉着樊星的手,声音有些哽咽:“星星,这些年辛苦你了。”

樊星眼眶微热,却笑着说:“爸,您跟妈把我养大才辛苦呢,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时光匆匆,樊星转眼己到花甲之年。

父母早己安详离世,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但她把日子过得依旧井井有条。

清晨她会去公园散步,和熟悉的老人们打打招呼;上午在家看看书、写写毛笔字,书桌前还摆着父母的照片;下午会去社区的活动室,跟大家一起织毛衣、做手工;傍晚回家,煮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坐在餐桌前慢慢吃,偶尔会跟照片里的父母说说当天的趣事。

有人问她,这辈子没有结婚生子,会不会觉得遗憾。

樊星认真想了想,回答:“遗憾肯定是有的,谁的人生能没有遗憾呢?

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我用自己的方式,好好照顾了父母,也好好过了自己的一生。”

她偶尔会翻看年轻时的照片,看着照片里那个眼神懵懂的自己,会忍不住笑出声 —— 那时的自己,总以为爱情是生活的全部,后来才明白,生活里有太多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亲情的温暖、工作的成就感、独处的自在。

夕阳西下时,樊星会坐在阳台上,看着天边的晚霞一点点染上橘红色。

她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温热的菊花茶,心里平静得像一汪湖水。

她知道,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会遇到风雨,也会遇到晴天,重要的是学会放下过往,珍惜当下。

那些曾经的伤痛,早己在岁月的磨砺中化为成长的养分,让她成为了更从容、更通透的自己。

爱这个东西,遇见了是幸运,没遇见也不可惜,它从来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只是偶尔点缀岁月的调味品。

每个人都在时光里慢慢成长,回头看时,那些曾经的天真与执着,都会成为生命里珍贵的印记。

而成长的代价,不过是让我们学会在失去中珍惜,在遗憾中前行 —— 这是每个凡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也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樊星的一生,便是对这份通透最好的诠释。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