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风与甜味的秘密完成大订单后的第二天,月茹果然兑现承诺,让大家都睡了个懒觉,上午十点才开门营业。
星辰起床时,阳光己经洒满了小房间。
她住在烘焙坊二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原本是储藏室,被月茹精心改造成了卧室。
虽然不大,但窗户正对着一条小巷,可以看到一角海平面,早晨总能听到海鸥的叫声。
洗漱完毕后,她下楼发现月茹己经在了,正在准备新鲜的面团。
“早安,睡得好吗?”
月茹笑着问,手上动作不停。
“特别好,感觉能睡到中午。”
星辰伸了个懒腰,“需要我做什么?”
“先把外面的牌子翻到‘营业中’,然后帮我把这些曲奇装罐。”
月茹用下巴指了指桌上刚出炉的黄油曲奇,“今天少做点,大家都需要休息。”
星辰照做,将金色的曲奇整齐地排列在玻璃罐中。
这时她才注意到操作台上放着一本旧相册。
“那是什么?”
她好奇地问。
“早上整理仓库时找到的,”月茹说,“咱们家烘焙坊的老照片,有些甚至是我曾祖父那会儿的。”
星辰擦净手,翻开相册。
第一张是黑白照片,一栋西式小楼门前站着一位穿长袍的中年男子和一位西式打扮的女士。
“这是曾祖父和林婉清曾祖母,”月茹指着照片说,“曾祖母是当时少有的西点师,曾在法国学习。
这家店最初就是她创办的,叫‘婉清西点屋’。”
星辰仔细端详照片,发现店面的基本结构与现在相差无几,只是装饰更加中西合璧。
“为什么改名叫‘星光烘焙坊’呢?”
星辰问。
月茹眼神柔和下来:“那是你爸爸的主意。
我接手店铺那年,他说‘月茹的店应该叫星光,因为月亮和星星永远在一起’。
你爸爸总是有这样的浪漫想法。”
星辰很少听姑姑提起父亲。
父亲在她十岁时因病去世,成为家中不太提及的伤痛。
“爸爸还会做甜品?”
星辰轻声问。
“当然!”
月茹眼睛亮起来,“他才是得到曾祖母真传的人。
我嘛,只是学了个皮毛。
你爸爸做的舒芙蕾,能让人吃了幸福一整天。”
星辰摸着照片上父亲年轻的面容,突然感到一阵遗憾——她几乎不记得父亲下厨的样子了。
这时风铃响起,今天的第一个客人来了。
星辰匆忙合上相册,迎上前去。
“早...”她的话卡在喉咙里,因为进来的是陆泽宇,而且不是一个人。
一个看起来六十多岁的老人站在他身边,穿着亚麻衬衫,头戴贝雷帽,手里拿着一根精致的手杖。
老人精神矍铄,眼睛锐利地扫视着店内的装饰,最后目光落在星辰身上。
“顾老师,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店。”
陆泽宇向星辰点点头,然后对老人说。
“嗯,拱形窗户保留得不错,雕花也修复过。”
老人用手杖轻轻敲了敲地板,“原来的花砖地,很好很好。”
月茹从操作间走出来,看到老人后愣了一下,随即惊喜地叫道:“顾教授?
是您吗?”
老人眯起眼睛,然后笑了:“小林月茹!
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老样子。”
原来顾教授是大学里建筑系的退休教师,也是月茹父亲的老朋友。
陆泽宇正是通过他的介绍来到这个城市研究老建筑的。
“泽宇是我的得意门生,”顾教授拍拍陆泽宇的肩膀,“这孩子在建筑上很有天赋,就是太较真,一个暑假就研究一条街。”
月茹热情地邀请他们喝咖啡吃早点,星辰负责准备。
她端来咖啡和刚出炉的可颂时,听到顾教授正在讲述这条街的历史。
“...当年这里是租界边缘,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
你看对面的邮局,是典型的殖民风格,但融入了本地石材;旁边的药店是中式建筑,却采用了西式玻璃窗...”星辰放下餐盘,忍不住问:“那我们家店呢?”
顾教授啜了口咖啡,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说:“你们这栋楼最有意思。
外观是西式小洋楼,内部结构却是中式的。
最重要的是...”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据说有秘密通道。”
“秘密通道?”
星辰和刚下楼来的雨萌异口同声地问。
月茹笑了:“这个传说我小时候听过,但从没找到过。”
顾教授眨眨眼:“老建筑就像老甜品方子,总藏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时,一群游客走进店里,星辰和雨萌赶紧去招待。
等忙完一阵,发现顾教授己经离开了,只有陆泽宇还坐在那里,面前摊开着素描本。
雨萌凑过去看了一眼,惊呼:“哇,你画得真好!”
星辰也好奇地瞥了一眼,惊讶地发现陆泽宇不仅画了店面的建筑细节,还快速勾勒了刚才几个人交谈的场景。
画中的月茹正在笑,顾教授比划着手势,甚至连星辰端着盘子的瞬间都被捕捉了下来。
“能给我看看吗?”
星辰问。
陆泽宇犹豫了一下,把素描本递给她。
星辰一页页翻看,里面全是这条街的建筑和人物速写:遛狗的老人,嬉戏的儿童,咖啡馆外的情侣...每个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
“你真的很喜欢观察人。”
星辰说。
陆泽宇轻轻耸肩:“建筑是为了人存在的,不了解人,怎么设计出好的建筑?”
那天下午,陆泽宇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
月茹邀请他留下来吃晚饭,作为昨天帮忙的感谢。
雨萌也留了下来,西人再次围坐在店后的餐桌旁。
月茹做了拿手的海鲜炒饭,雨萌贡献了她外婆教的凉拌海带丝,星辰尝试着按照食谱做了芒果布丁,陆泽宇则出人意料地展示了他的刀工——将水果雕成了精美的小花装饰在布丁上。
“这手艺不去当厨师可惜了。”
雨萌开玩笑说。
“建筑和烹饪有相通之处,”陆泽宇认真地说,“都是将不同的元素组合成和谐的整体。”
饭后,月茹拿出了那本老相册,大家围在一起翻看。
照片记录了烘焙坊几十年的变迁,也从侧面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变化。
“看这张,”月茹指着一张彩色照片,“这是1985年,我十八岁生日那天拍的。
那时候店里装修变了,增加了现在的前台。”
照片上,年轻的月茹站在柜台后,身边是一对中年夫妇——星辰的祖父母。
柜台前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对着蛋糕眼睛发亮——那是星辰的父亲。
“你爸爸那天偷偷吃了一大块奶油,被爷爷骂了一顿。”
月茹笑着说,眼中闪着怀念的光。
星辰仔细看着照片,突然指着背景处的一个细节问:“这是什么?”
照片的角落,墙上似乎有一个小小的门,与现在光洁的墙面很不相同。
月茹凑近看了看:“哦,那是原来的老壁炉,后来装修封起来了。
听说曾祖母当年用它来熏烤某种特殊蛋糕。”
陆泽宇拿出手机放大拍照:“壁炉通常会有烟道和通风系统,如果封起来,可能会影响整体结构。”
话题又回到了建筑上。
月茹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她记忆中店铺的几次改造,陆泽宇认真地做着笔记,不时提出问题。
雨萌碰碰星辰的胳膊,小声说:“看来有人对咱们店比我们还上心呢。”
星辰看着专注讨论的陆泽宇,突然觉得这个表面冷淡的男生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热情。
晚上九点,雨萌先回家了。
月茹接到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上楼去聊。
楼下只剩下星辰和陆泽宇收拾残局。
“今天谢谢你,”星辰一边擦桌子一边说,“姑姑很久没这么开心了。”
陆泽宇正在帮忙洗杯子:“应该是我谢谢你们。
很少有人愿意听我唠叨建筑的事情。”
星辰笑了:“其实挺有趣的。
我以前从没注意过这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陆泽宇关掉水龙头,擦干手,突然说:“想看看这条街不为人知的一面吗?”
星辰愣了一下:“现在?”
“最好的时间。”
陆泽宇拿起他的背包,“月光下的老建筑最有味道。”
星辰犹豫了一下,但好奇心战胜了谨慎:“等我留个纸条给姑姑。”
夏夜的街道凉爽宜人,海风轻轻吹拂。
陆泽宇带着星辰沿着街道慢慢走着,指点着那些她每天经过却从未仔细看过的细节。
“看那栋楼的屋顶,”他指着不远处的一栋洋楼,“中西合璧的歇山顶,很少见。”
又走了一段,他让星辰注意地面:“这些井盖上的图案每个都不一样,记录着城市的历史。”
最让星辰惊讶的是,陆泽宇带她拐进一条小巷,指着一面看似普通的墙:“摸一下这里。”
星辰疑惑地伸手,发现墙上有一块温度明显不同的砖石。
“老墙的呼吸,”陆泽宇解释,“砖石在不同温度下会有微妙变化。
这面墙应该是有隐藏的通风结构。”
走在月光洒满的街道上,听着陆泽宇的讲解,星辰突然觉得这个她曾经觉得无聊的小城变得神秘而有趣起来。
回店的路上,两人经过一个小公园。
坐在长椅上休息时,陆泽宇突然问:“你喜欢这里吗?
我是指烘焙坊和这个城市。”
星辰思考了一会儿:“说实话,刚开始一点也不。
我觉得是被妈妈流放来的。
但现在...好像开始喜欢上了。”
她笑了笑,“特别是姑姑的甜品,让人无法拒绝。”
“你姑姑很有才华,”陆泽宇说,“她的甜品不仅好吃,还有...温度。”
星辰惊讶地转头看他。
“怎么?
建筑生不能说这么感性的话?”
陆泽宇微微挑眉。
“不是,”星辰笑了,“只是没想到你会用‘温度’这个词。”
陆泽宇望向远处闪烁的海面:“好的建筑有温度,好的食物也是。
你姑姑的甜品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做的点心,那种味道不只是舌尖上的,更是心里的。”
星辰静静听着,突然觉得看到了陆泽宇不为人知的一面。
回到烘焙坊己是深夜。
月茹还没睡,正在整理柜台。
看到两人一起回来,她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但什么也没问。
陆泽宇告辞后,月茹对星辰说:“泽宇是个特别的孩子,很有天赋,但也背负了很多。
他父亲是著名建筑师,对他的期望很高。”
星辰想起陆泽宇谈到建筑时那种专注与热情,突然理解了他身上的那种矛盾感——既是热爱,也是压力。
睡前,星辰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星星。
这个夏天确实与她想象的不同,没有沙滩派对和旅行冒险,但却有着意外的发现和逐渐展开的故事。
她拿出手机,给妈妈发了条消息:“谢谢您让我来姑姑这里。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您总说这里有着特殊的甜蜜。”
几分钟后,妈妈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和一句话:“星辰,有些味道需要慢慢品尝,就像你爸爸最爱的海盐焦糖,初尝是咸,回味是甜。”
那一夜,星辰梦到了父亲,梦到他站在烘焙坊的操作台前,转身对她微笑,手中端着一份舒芙蕾,轻盈如云。
梦醒时分,晨光微熹,海鸥的叫声从远处传来。
星辰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己经弥漫起姑姑早起烤制的面包香气。
新的一天开始了,在这个充满海风与甜味的小城里,又一个甜蜜的故事正在等待展开。